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鄭淑敏以文化上妝

林志恆
user

林志恆

1996-04-15

瀏覽數 21,900+

鄭淑敏以文化上妝
 

本文出自 1996 / 5月號雜誌 第119期遠見雜誌

向來居於內閣邊陲地位的文建會,一年多來,因為出身傳播界的鄭淑敏接掌主委,而被妝點得亮眼異常,一連串嘉年華式的文化動員,不論贏得喝采,還是惹來爭議,文建會總算在一片政治熱潮中,搶下不少新聞時段與版面。

去年閏中秋,一百六十六個音樂團體被點名召集,在全國各街頭角落,同時為「音樂、中秋、潤八月」獻聲;耶誕夜,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萬人的排場,構成空前的萬人合唱音樂會;元宵夜,文建會在火車站的祈福稿點燈,與觀光局在中正紀念堂的「台北燈會」,隔街競輝;接著,文建會更計畫明年耗資近二億元,請來義大利維洛那圓環劇場,動員近六百名演員,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露天演出可容納三萬聽眾的歌劇「杜蘭朵公主」……。

文化也包裝

大排場、大製作,都出自鄭淑敏的點子,也展現了她上任後的強烈企圖。而從鄭淑敏被立委點名質疑為「兩岸密使」,到電視鏡頭頻頻出現鄭淑敏隨侍李總統奔波於每場文化盛會的畫面,文建會主委角色似乎多了幾分政治色彩。

相較於歷屆文建會主委分別出身於文化人類學者(陳奇祿)、教育學者(郭為藩)及音樂教育工作者(申學庸),來自媒體的鄭淑敏其實更似一位化妝師,透過公關、廣告公司的宣傳包裝,除了妝點每一項藝文民俗活動,也為國家元首上妝。

經歷過雜誌、電視等傳播工作,鄭淑敏較前幾任主委更具靈敏的新聞鼻;喜好把玩藝術品、浸淫藝文圈的附庸風雅,也使鄭淑敏常以文化人自居;在政界,其前後任夫婿分別為外交官及政府官員,本身則與李登輝總統同為北縣三芝鄉人……,複雜交錯的人脈網絡,除了使鄭淑敏在就任之初,贏得文化界友人一片「深慶得人」的聲音外,她的一舉手,一投足,往往是爭議焦點。

於是「閏八飆樂」、「國慶民俗遊藝」、「光復五十陸文龍」、「耶誕節萬人合唱」、「元宵祈福點燈」在精心鋪排下,鄭淑敏都能嫻熟地吸引民眾視覺焦點,堆疊出文建會的知名度。

把文化等同於傳播事業來經營,無疑更是鄭淑敏的關懷重點,也較具斐然成效。

經常帶領藝術團體出國展演的台北藝術家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孟雍就認為,對於藝術團體的培植,過去幾任主委較著重前面百分之五十的扎根工作,而鄭淑敏則專注後面百分之五十的包裝、宣傳。

「許多藝術團隊早有根基,但總是欠缺臨門一腳,鄭淑敏以亮麗包裝彌補原本之不足,然後都能風光地推上舞台。」郭孟雍肯定表示,同樣耗費國家預算,但鄭淑敏的大活動都能讓民眾深刻感受,而且更能發揮效益。

但依民族音樂學者林谷芳所見,文化活動若純粹以媒體造勢作為與民眾接觸的窗口,便容易呈現若干假象。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時常為文針砭文化時政,同時也擔任文建會顧問的林谷芳認為,華麗的活動表象在轉移社會視聽觀瞻上,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一天的歡愉之後,接下來文建會對於文化建構,卻毫無具體作為。

水晶唱片負責人何穎怡便不客氣地形容,鄭淑敏不但花太多時間光彩地曝光於媒體,同時大筆的金錢用在曇花一現的大型活動,更掠奪了台灣的文化資源。

而就在每場耗費巨資活動的同時,李總統都親臨揭幕或觀賞,適逢總統大選敏感時刻,有人質疑文建會動用國家資源,變相為李登輝宣傳造勢。

只為政治服務?

事實上,鄭淑敏不僅為文建會粉妝畫眉,她還是李登輝總統的最佳化妝師。長期以來,鄭淑敏便是李總統的媒體顧問,去年八月間,李總統進華視新聞棚錄製治國理念錄影帶時,舉凡手勢、語氣、表情、衣著、領帶,甚至化妝,都聽取鄭淑敏的建議,而歷年除夕李總統對全國人民談話等重要錄影,鄭淑敏也是其得力的媒體幫手。

其實一項政策的推動,一方面來自上層的支持,一方面則來自民眾的認同,文建會一連串嘉年華式活動,除了製造層與民眾接近的機會,更能因此為弱勢部會爭取更多曝光機會。

一位主跑文建會多年的記者就直言,如果能因為與上層關係良好而獲取更多資源,活動又能烙記在民眾心底,何必在乎其目的是為誰化妝。

不過林谷芳卻認為,以文建會主委身分為總統私人包裝,益發凸顯文建會在政府機器位階上的荒謬性。「在官方,文化即使不是一種妝點,也是一種達成某類政策目標的工具。」他解釋,執政者始終搞不清楚宣傳、傳播、教育、文化之間的分野,文化之為邊陲,其根本的依附性,始終未能改變。

也難怪鄭淑敏在就任滿一周年,內閣總辭前夕發出感慨:「文建會推動工作時,有百分之八十的力氣是應付政府機器的運轉,其中的困難可說是舉步維艱。」

如同水晶唱片負責人何穎怡的艾嘆:「文化只是為政治服務,而不是為打造更崇高的文化生活服務。」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