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惡質交通,弊端工程

吳志浩
user

吳志浩

1996-03-15

瀏覽數 15,800+

惡質交通,弊端工程
 

本文出自 1996 / 4月號雜誌 施振榮 懂輸的贏家

人事變換,各類發展的資源分配項目,預算規畫、設計、營造及運作等,每一環節的良窳,均左右著交通工程的成功與失敗。

沒有人能否認,在台灣政經的發展過程中,交通大政占有絕對的重要性;交通大政的發展,不單在國家的預算分配上占著比重較大部分,更時時刻刻影響著人民的作息。

綜觀這些年來,在本省新推行的若干交通大政來說,如捷運系統、國道及省道公路系統的開發,第二期機場的擴建等。不用細述,相信對交通大政稍有接觸者,均能如數家珍地道出其在執行中的重重弊端黑幕,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損失,讓國人付出了驚人代價。

在此,個人將對其中弊端,參列提出若干檢討和改進意見:

我們的審計制度,多年來仍以早年的「官僚式」作風把關。相信大部分交通工程執行及設計單位均心知肚明,為基於不願自找麻煩引來後遺症,上述單位大都對不合理的審計指導,以「削足適履」、不得罪審計部門的遷就處理,但這些遷就處理,最後將大大地影響到未來的設計品質管制,留給未來那些劣質的工程承包商更多「取巧獲利」空間。

審計單位在審核工程預算時,常常是不顧各種不同工程所需要的不同品質要求,而予以齊頭平等式的壓縮預算處理,以致造成普遍的惡性降低工程品質;設計單位,無論經過多少精密的篩選和策畫,最後提出來的發包預算,經常逃不過被七折八扣的削減審理;更奇怪的是:以惟恐圖利特定廠商假象,要求設計單位在設計任何材料或工程系統規格時,應提出多種不同的「同等品質」品牌備選,試想,在今日土木材料科技日新月異,不斷汰舊換新的激烈競爭時代,最尖端或最進步的材料,不能單獨列入採用,而必須等到有三家該類「似是而非」的新材料冒出時,才能符合審計的設計要求!再說,無論任何材料或系統,要想找到三家以上在品質和功能上完全「同等」的廠商,真可說是「緣木求魚」不切實際的做法,因此,到達低價得標廠商手裡,便很自然的淪入以最低價的材料予以通關,最後所獲得的是何種工程品質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為減低不計後果殺價搶標空間,而導致事後的工程品質惡性循環,需調整的最「關鍵點」,乃是充分授權於設計單位,不要求以假象、似是而非的「多家品牌」陋習處理,信任設計單位的專業考量。如業主對設計單位之設計水準,仍有疑慮或不能完全放心時,業主可舉辦聽證會或設立專職督導單位,隨時給予監督和檢查,確信,將更多的信任和權責交於設計單位,絕對比將更多的前述合理空間假象留給營造廠商妥當。因為設計單位的大部分參與者,均屬較具專業和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在安靜且具追求成就感的傳統環境下,再加以業主的良性互動,則品質的把關及成功率是可預期。

除上述的優劣分析外,發包時採取太零星的分割發包方式,也帶給若干重大工程頗大的負面影響。試想,在眾多協辦廠商及不同政商背景影響運作下,如何在工程品質及完工推進上,達到確實的掌握?如前台北「市政府大樓」工程,捷運工程中的「機電」與「土木」分發包方式、前台大醫院新大樓擴建工程等……,均是在太零星分割發包下,付出了許多慘痛的代價。

因此,在發包工程處理上,以統包整體責任施工方式操作,確比如「春秋戰國」式的多家分包運作較佳,在指揮系統的效率上,或在責任品質的掌握上,均優於多頭分包方式,尤其在責任追蹤上,更是立竿見影,化繁為簡、明確易斷。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除前述的捷運系統工程,在台灣可說創下了一宗「最爛的交通工程」紀錄外,據傳另外一宗重大工程--中正國際機場第二期擴建工程,亦因承包商低價搶標,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本工程的後果,是否亦如前述捷運系統慘狀,要延誤許多工期方能圓滿收場?上述工程,如政府未能急起直追,拿出具體有效改善辦法的話,其工程的最後品質實令人擔憂。

綜集上述林林總總現象,我們如要確實改善台灣的交通大政或工程,最起碼政府的政策規畫,無論人事如何變易,必須維持其「持續連貫性」的軌跡。不能犯「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通病。政府的交通工程發展項目,一旦起步,必須充分授權設計單位,不能無理受制於若干似是而非不合理的審計陋習,要極嚴格地區分清楚設計者與承包廠商的權責,並推出最完善的發包模式。即使對上述檢討,能真正做到一些改善,最具關鍵和重要的起點;一件優良的交通工程企畫,仍需要優秀而具高度使命感的當政者,以及持續地得到其上級最堅實的支持和鼓勵。

(作者為泰迪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