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囊括一百二十萬票,席次從七席躍升為二十一席,新黨並未推出自已的正副總統候選人,而是替「林郝配」抬轎。
簡言之,新黨需要林郝協助拉抬國代選舉的氣勢,「阿港伯」的草根性可以拓展新黨的票源;林郝也要借重新黨累積的選票基礎。但是,中南部以及非都會地區居民受到部分媒體影響,仍然抱有「新黨等於外省黨」的印象;加上新黨與民進黨在立法院「大和解」,引起部分支持者的反彈,這些都使得新黨和「林郝配」的合作關係,顯得若即若離。
新黨「全國競選暨發展委員會」召集人、立法委員陳癸淼表示,由於新黨的人力和財力都有限,為了避免備多力分的情況發生,新黨決定以國代選舉為主要戰場。希望藉由「林郝配」幫新黨國代候選人站台,達到「母雞帶小雞」的效果。
負責替林郝在南台灣競選活動操盤的新黨立委朱高正,明白地告訴被提名的國代候選人,「如果光憑學歷,沒有服務績效,那麼等到選完以後,都不會有人認識你。」
所以,他要求國代候選人的一切行程都必須和林郝密切配合,「勢」才造得起來。
至於林郝,則需要新黨的形象做為「新領導」、「新秩序」、「新希望」的內涵,先求穩住新黨的百萬選票做為「基本盤」,再設法爭取游離選民,便成為必要的競選策略。
省籍陰影揮不去
但是,看似「相輔相成」的合作架構,卻無法杜絕街巷流言的攻詰。「外省黨」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陳癸淼表示,新黨決議所有公職人員不在林郝競選總部掛名幹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避免類似的負面聯想。
台中縣選出的新黨立法委員馮定國進一步指出,林洋港在中部地區的支持者,不見得同時認同新黨。因此,新黨的國代候選人競選總部都是林郝的競選總部;但是,林郝的競選總部卻未必都與新黨有關聯。
除了省籍的負面印象有待克服之外,為化解支持者對於「大和解」是否意味放棄「反台獨」主張的疑慮,郝柏村親自出馬新黨在立委選後的首次問政說明會,保證絕無此事。成效如何,則不得而知。
整體而言,新黨藉由總統選舉「廣結善緣」並擴大影響力的企圖,相當明顯。例如,整合第三勢力不成後,改幫林郝助選,但也不忘與「陳王配」維持良好關係。與民進黨進行「大和解」也有淡化省籍色彩的味道。一連串的政治動作將導致選民基礎的擴大,或是「基本盤」的鬆動?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