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競爭力的著力點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96-05-15

瀏覽數 14,500+

競爭力的著力點
 

本文出自 1996 / 6月號雜誌 第120期遠見雜誌

激情的選舉已過,人人期待:政治的圖象淡出,經濟的遠景和清廉社會的圖象淡入。

靠自己的力量孜孜經營的企業界,盼望投資環境能夠改善,經濟景氣可以復甦;尋常百姓則翹首有全力建設且廉能的政府,安定有序的社會,以及乾淨的生活環境。

李登輝總統公開批評「振興經濟方案說得多、做得少」,迭顯了當局對經濟低迷的急切。連戰院長訂出「提升我國競爭力到世界前五名內」的新世紀目標,顯現政府要凝聚共識、包容整合的決心。

如果「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真切,現在正是面臨驗證的時機。

高希均教授將「生命力」與「惡勢力」詮釋得很好,台灣此刻的危機--黑權、金權、特權,正是一股惡勢力;台灣此刻的轉機--產業升級、人才濟濟、政府再造,正是無窮的生命力。

把危機化為轉機,就是如何剷除惡勢力、發揮生命力的過程;只有剷除惡勢力,釋放生命力,才會有競爭力。

檢視政府 

剷除惡勢力,是廉能政府的職責。

組閣三年多的連戰院長,在甫上任時,即訂定「全方位內閣」的目標政治上要建立一個以全民自由意志為基礎的民主社會;在經濟上要以科技為主的工業先進國家;追求一個多元包容的祥和社會。(見八0頁)

檢視連內閣施政,無疑是檢視內閣閣員向「惡勢力」抗爭的歷程與成效。

「振興經濟」與「行政革新」是連內閣在經濟上的重點,歷經從縣市議員到總統的四次大選舉,走過對岸中共飛彈演習的烽火邊緣,三年來遭遇到的非經濟因素影響遠大於經濟因素。

徐立德副院長毫不諱言:「總統批評得也沒錯,我們還有十四項重大計畫受到阻礙。」包括:行政手續的阻礙、法規的阻礙、部會觀念的阻礙,「台灣今天面對的是:效率與平等的對立;生產與生活的對立;自由與紀律的對立。」(見八二頁)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面對「你對公務員角色有何體驗?」的問題,最近在立法院頻說「公務員難道沒有人權嗎」的交通部長劉兆玄,坦率地表示,防弊重於興利的心態,「對於想好好做事的公務員很不公平,對那種喝茶看報的公務員最公平。」

對抗惡勢力,目標最清楚的,非法務部長馬英九莫屬。

這位強調「正人正己」的首長,最近因退還月薪中自認不該有的特支費,普受好評。對於被形容成「馬英九形象愈好,國民黨形象就愈壞」,他苦笑著說:「媒體好像有點把我塑造成唐吉柯德式的悲劇英雄。我也有所警覺,不要掉入這個陷阱。其實我沒有那麼悲慘,連院長很支持我的工作!」

民間第三波創業 

發揮生命力,則是全心投入的民間成就。

締造令人稱羨的台灣經濟奇蹟,民間的創業活力是一股不滅的火種。回首發展,台灣曾歷經兩次大創業風潮,在一九五0年代出現了「塑膠大王」王永慶;一九七0年代塑造了「電腦巨人」施振榮。

九0年代,第三波創業潮又風起雲湧。

有別於「第一代領導風格建立在勤奮與權威上;第二代領導人具備專業能力」,第三代創業者身處資源豐富的優勢中,他們更著重「策略」。

當世界趨勢朝向資源打破疆界的巨大變革時,第三代成功創業家更需有整合資源的能力,把人、錢、資訊和市場結合運用得更富創意,更有願景。

誰是繼王永慶、施振榮之後的第三代本土創業者?

從「宏碁」出走,另創「華碩」天地的悍將;由報紙、電台、電視轉向「台北之音」的媒體老將;行醫中體驗公益的「肝炎防治基金會」醫師;離開台塑自組「大清樺」的重臣……個個都是一股台灣生命力。(見五四頁)

他們的成功,符合了管理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所描述的九0年代的國際競爭型態,「不再是行業競爭,而是特定產品競爭;不再有化學巨人,不再是汽車業巨人……。」

「競爭力的問題之所以難解決,因為它涉及社會各層面,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負責任。」波特的分析,正指出了現今台灣競爭力的著力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