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工作即生活的胡幼慧

馬萱人
user

馬萱人

1996-01-15

瀏覽數 17,300+

工作即生活的胡幼慧
 

本文出自 1996 / 2月號雜誌 第116期遠見雜誌

台灣現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年人,基本上還無法為自己想太遠。他們除了生理上逐漸老化,家庭、事業也仍得兼顧。中年人要改變是有可能,但也得問問有沒有機會可以改變。今天的中生代,尤其是女性,承受的工作壓力並不低,回家又必須同時面對上下兩代。一般的中年婦女必須學會「精打細算」,才能繼續走下去。如此一來,難免會覺得到了這個年齡寧願慢慢來,不想再跟別人競爭。

多做點事

我是特例,像單身一樣自由,可以在這個年紀做我想做的事、計畫未來,但是要兼顧家庭的職業婦女,就沒辦法那麼早去想退休後的好日子。

不過,我也學會了精打細算,在時間很少、又得競爭資源的情況下,很多東西我就「捨」了,而我「取」的東西,就必須非常有意義。我的方法是把工作和生活結合,不把工作視為只能賺錢的工具,所以就算我沒有現在這份職位,也能延續類似的工作。事實上,我的退休計畫從現在就開始了。

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中年人太多改變的機會,既然我時間比別人多,就多做點事吧!我最近的研究多半和中老年人有關,像是更年期或三代同堂問題等。

其中,婦女醫療是我關心的焦點之一。台灣的醫療體系對中年婦女傷害很大,許多人挨了不必要挨的刀,我自己六年來就開了六次刀。再拿常見的子宮頸癌為例,一問之下才發現,怎麼左邊右邊的女性朋友子宮都切除了!中年婦女也經常服用仍有副作用、不一定必要的藥物,像是治療更年期症狀的荷爾蒙。問題是,很多婦產科醫生連病人的問題都不願意回答。

我希望能結合消費者和社區婦女的力量,尋求健康資訊和管理方法,不讓醫界只知道賺婦女的錢。台北市天母地區的「婦慈協會」,是我經常聯繫的團體之一,她們早期多半是學校裡「媽媽成長班」的學買,現在孩子大了,她們也開始關心社區。不可否認,這一群白領中生代,的確是比較有時間出來的人;其他的人忙死了,哪有時間搞「成長」、「分享」?

除此之外,我們也將成立「照顧者協會」。照顧病患及老人是操勞操心的工作,病患不見得聽照顧者的話,讓照顧者在人際關係上飽受挫折。如果這群照顧者組織起來,分享彼此的經驗,也是有意義的事。台灣如果不把老人照顧問題由制度面解決,下一代就得永遠自力照顧長輩。尤其,台灣女性的壽命平均長過男性十年,使她們人生的後半段都在照顧別人,自己卻沒人送終。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我訪問過的中老年女性,多數人對未來想都不敢想,只希望將來兩腳一伸就算了。我的看法是,這種死法機率非常小,十大死因沒一個是那麼簡單的,醫療和照顧問題一定要中年人、尤其是女性自覺才行。老年人有老年的問題,年輕人有年輕的問題,沒有人會為我們著想的。

我希望這些我認為重要的事,能做一輩子。對我來說,工作即生活。

(孫秀惠、馬萱人採訪,馬萱人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