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手持電視遙控器,漫不經心地從一個頻道轉到另一個頻道的時候,手指所按下的,不只是頻道的數字,更決定了一年三百億台幣電視廣告量的分配方式。
隨著裝機率突破六成,有線電視業者決心向三台宣戰,重劃廣告市場版圖。不僅在「量」的方面,運用遠低於三台的價格,和遠高於三台的優惠辦法,來吸引廣告客戶;在「質」的方面,有線電視業者更以節目的尺度,以及與業主的配合度,比三台更符客戶需要為廣告著力點。
原本專屬於三台的廣告市場大餅,今年被有線電視業者「咬」去約一成的量。下半年經濟不景氣,深化了此一衝擊。儘管三台占有收視習慣和接收方便等先天的優勢,卻也不敢掉以輕心,紛紛採取較為新穎的節目型態,以因應有線電視的挑戰。
有線電視頻道想要向三台分一杯羹,首先要讓廣告主印象深刻。因此,有線電視的業務員名片遞得勤,電話打得多,有時甚至跳過廣告代理商,直接向企業主招攬廣告。據廣告代理商反映,三台的業務人員通常是坐在辦公室裡,談笑問,廣告自動會送上門;反正「愛上不上」,姿態擺得很高。
TVBS業務專員吳品修說:「我們是新媒體,當然要加倍努力,好讓客戶知道我們的存在和優點。」
三台中某台的業務人員也對兩者間的差異提出解釋:「我們不太需要拋頭露面,因為客戶都知道,三台是最有效的媒介。」
不得不親自出馬,帶著業務員「拜訪」廣告代理商,試圖拯救該台的八點黃金檔。這在過去極為罕見。
根據紅木市場研究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三台今年從一月到十月的廣告量,初步推算為兩百零一億四千四百三十九萬六千元台幣,與去年同時期的兩百零三億九千五百九十一萬七千元台幣相比較,減少了一成。有線頻道業者(以無線衛星台和衛視中文台為例)在同一時期的廣告量,雖然只有三台的十分之一強,成長幅度卻超過四0%。
訣竅是薄利多銷
拿發展成熟的三台和新興的有線頻道比較業績成長率,並不公平;事實上,電視廣告市場三百億台幣的總值也只是大略的估算數字,因為隨時段「冷熱」不同,廣告價位也不同,確實金額可能只有電視台老闆自己最清楚。
「薄利多銷」,是有線業者得以迅速成長的主要關鍵。很多廣告在有線頻道播出「完整版」,在三台只能播出「濃縮版」,原因在此。
以十秒為一檔的計算標準來看,三台業務的「生命線」晚間七點新聞,收費約為兩萬六千四百元,通常還必須加兩個收視時段不甚理想的「配檔」,等於要上七點新聞的一檔廣告,得花上七萬九千兩百元。
而有線頻道節目中具有較高知名度者,例如TVBS的「2100全民開講」和衛視中文台的日本偶像劇,每檔廣告收費大約只有三台的一半。至於一些知名度仍待拓展的有線頻道,甚至傳出每檔廣告只收一千元的行情。加上許多有線頻道的節日會重播,廣告也跟著重播,其他冷門時段也被用來贈送給主力廣告客戶。
企業廣告在有線頻道播出的時間長,檔數多,對於越來越有收視數字概念的廣告主而言,自然有其吸引力,也難免影響到三台的業績。
中視業務部經理顏朝陽便指出,廣告客戶三台上久了,對於新興的有線頻道存有「摸索」心態;「大客戶願意挪出部份預算做試驗,小客戶覺得有線電視也是電視,預算就撥過去了。」
飛利浦的家電產品行銷專員林少芳表示,飛利浦今年投資在有線頻道的金額約為電視廣告總預算的四%。華威葛瑞廣告公司採購部經理何苹芝指出,這個比例差不多是華威葛瑞客戶中,願意嘗試有線頻道的平均值。
受到下半年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根據紅木公司統計,向來為電視廣告大戶的房地建築和建材業,今年投資於三台的金額較去年同一時期,將近有近五成流向有線頻道。
創造雙贏局面
除了預算規模以外,企業選擇購買有線電視的廣告,與其產品類別也有關連。
華威葛瑞的何苹芝指出,某些產品的廣告向來以平面媒體為主,例如家具,花在電視的預算本來就不多,播出一段時間就銷聲匿跡。有線電視的收費低廉,又有重播提高曝光率,這一類型的企業乾脆把電視廣告預算全部撥給有線頻道;這種轉移對於三台業績的影響,說大不大,說小倒也不小。
除了在「量」的方面,運用低價位吸引不同類型的廣告客戶以外,有線電視業者對於節日和廣告的結合,以及廣告播出的尺度,通常採取較大的彈性;某些專業頻道因為具備「分眾」的觀念,要招攬特定的廣告,並不困難。有線頻道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配合度比三台高,被某些廣告主認為是「質」的優勢。
節日與廣告結合的例子也屢屢出現,例如TVBS有政府單位贊助的「一步一腳印」,和菲夢絲的「電視小姐選拔」。今年十月才開播的超級電視也獲得廣告大戶寶僑公司贊助,製播回顧台灣早期發展史的系列影片「回首當年」。
類似的結合如果在三台出現,通常會被新聞局評為「節目廣告化」,並遭到罰鍰;不過,有線業者似乎不受到拘束。他們辯稱,道種結合應該正名為「廣告節日化」,TVBS業務部副理周土盛表示,這一類型的廣告可以創造「雙贏」局面;「既提升企業形象,也能提升台格,電視台格調。」
某些廣告在有線電視播出時的尺度比較寬,以及有些廣告根本上不了三台,也提供有線業者著力點。
和信傳播有線電視廣告事業處協理劉榮鳳指出,國產藥品是有線電視的廣告大戶。有些以前在AM頻道開節目賣藥的,如今在有線頻道也占有一席之地,觀眾CALL-IN,馬上專人送府。某些藥酒的性暗示旁白在三台會引起非議,像是故意用不標準的國語把夫妻「凡事」要快樂唸成「房事」要快樂,但是有線電視對此則較無意見。
三台節目的同質性過高,有時也成為有線頻道遊說客戶的依據。TVBS的吳品修表示,她曾經成功地建議某家電客戶選擇其中兩台即可,將剩下的預算用在有線頻道。
此外,像是烈酒廣告以及選舉季節的候選人廣告,也都因為現行政策尚未開放,成為有線電視業務的重要來源。
至於某些專業頻道,因為能夠掌握特定的利基,也獲得穩定的支持。
例如,可口可樂行銷部產品華經理陳文蕾表示,可口可樂系列產品廣告在選擇上有線頻道時,會傾向集中於音樂頻道MTV和Channel V,與其產品主力消費群有關。和信傳播歸納Discovery頻道的廣告客戶特性時,就發現汽車業很捧場。
雖然有線電視提供企業遠比三台優厚的廣告條件,但是先天的限制,使得有些企業仍然不願意將錢花下去。
廣告界公認的大客戶金車公司,企畫部主任蘇恩民即指出,除了金車有二十幾種飲料品牌,每一項分到的預算其實有限以外,覺得有線電視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也是金車的電視廣告只上三台的原因。
雖然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很難比得上三台,日積月累的收稅習慣也很難改變,而且根據國外經驗和本地業者自我評估,有線電視充其量只能占去整個電視廣告市場兩成的金額;但是,有線電視和三台間的廣告大戰,影響層面已經從業務帳面的數字延伸至節目製作的型態,例如,由國內有線頻道帶頭的CALL-IN風,很快地吹遍了三台,甚至還出現了SHOW-IN節目。節目型態的轉變,或許將是多頻道時代廣告大戰帶給觀眾的額外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