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家準備好打仗了嗎?

張作錦
user

張作錦

1995-11-15

瀏覽數 13,950+

大家準備好打仗了嗎?
 

本文出自 1995 / 12月號雜誌 第114期遠見雜誌

民進黨十月廿六日公布「加強國防」的說帖,要讓老百姓瞭解中共和我方軍力的實在情形,以及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民進黨秘書長邱義仁還強調,民進黨從未幻想台海若有戰爭時美國會介入,只有加強我們自已的國防實力,才是應付海峽危機的根本之道。

民進黨的聲明,至少解除了一項政治符咒;不能談中共會打台灣。過去新聞界若討論甚至報導中共武力犯台的可能,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會指是「嚇唬台灣老百姓」,是「賣台」,於是順理成章的就變成「吳三桂」。現在「第一大反對黨」承認台灣有戰爭的可能,要「加強國防」以自保;執政的國民黨則增加了下年度的國防預算,相為呼應。

其實,中共對台政策早就定了;如果台灣獨立、外國介入或內部有動亂,中共就會用兵。這個政策一直沒變過,而且還不時的拿來重複、強調一番。台灣兩大黨過去之所以遮著掩著,不准談,其實是一種「愚民政策」,不讓老百姓知道戰爭危機的其實可能性,以遂其政黨的各自利益。可是中共的飛彈演習終於射穿這個裱糊的假象,誰也不能再否認,兩岸的確有兵戎相見的危機。

戰爭本來不一定會爆發的。中共忙於自已的「改革開放」,要全力「把經濟搞上去」,並不急著解決所謂的「台灣問題」。過去兩岸維持「各自表述立場」的空間,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至於「中國」是什麼,在這邊心裡是「中華民國」,在那邊心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各說各話,故意模糊,把議題擱置起來,讓海基、海協兩會磨菇下去再說。

可是朝野兩黨急著要攤牌。民進黨推動進人聯合國,以彰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民黨則推動務實外交,要走出去,好讓世人知道台灣的存在。結果是招來中共的飛彈演習,而台灣的地位在中共的嘴裡也變了,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

能拓展台灣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老百姓是沒有不願意的。不過台灣並沒有窒息,國際人格也未消失,這樣急迫的大動作所為何來?即使有必要,也總得衡量外界的實際情況、自己的真正能力。如輕舉妄動的結果只是招災惹禍,末蒙其利先受其害,恐怕不是政治人物負責任的態度。中共飛彈演習,台灣股市應聲重挫,跟著資金外流,移民增加,朝野領袖人物除了繼續說大話以及言不及義的安撫老百姓之外,沒有看到什麼有用的和有效的作為。

民進黨主張「加強國防」以應付台海戰爭危機,算是面對現實了,不過它同時呼籲國人,不要高估中共的軍力。高估固然不好,但戰爭要知已知彼,低估敵人更有危險。中共有兵員眾多的陸軍,有數百隻潛艇,有蘇愷廿七戰機,有長程彈導飛彈,還有核子彈,這都是事實,不是「高估」,若其扛起來,我們總要有應付之道。

過去有些人總認為,中共若攻台灣,美國和日本會幫助我們的。現在民進黨承認,美國不會介入。至於日本,對中共像老鼠對貓,中共若真用兵台海,日本恐怕大氣都不敢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加強國防」準備獨立作戰了。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建設國防的日的本來就是為了應付戰爭,可是最具遠見的國防戰略思想,應是消弭戰爭,最好不打,以免犧牲。那麼兩岸能不能不打仗呢?遠是可以嘗試與爭取的;彼此不刺激對方,大家和平共存,各自從事內部建設,把統一問題留給雙方更富足自由的生活環境,更和諧理性的談判時刻。

如果政治人物一定要把台灣推向戰爭,一定要驅使人民去打仗,那麼就有責任告訴老百姓;為什麼要打這個仗?是不是一定不能避免?打仗要犧牲多少人?有沒有打勝的把握?若打敗了後果如何?

政治人物翻雲覆雨,扼風點火,但流血送命的可是老百姓,他們當然有權利問個清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