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

【COP23系列報導】

低碳生活部落格
user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7-11-11

瀏覽數 9,400+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圖說: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德國,排放量卻自2009年來一直沒有下降,給了公民社會動員的理由。圖片來源:Christoph Hedtke/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在德國波昂舉行,然而距離議場不到一個小時車程處,就是德國環境成績單上的一大汙點——萊茵集團(RWE)的露天煤礦。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1(圖說:萊茵集團的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markus jakobs(CC BY 2.0))

這個礦場近漢巴赫森林,寬85公里、深400公尺,是歐陸地表最大洞,也是歐洲最大碳排來源。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2(圖說:從NASA衛星資料看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環團決定在COP23前夕非法佔領,直接挑戰化石燃料業。

數千人在5日當天佔領礦場,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另有幾十個人在鄰近的森林裡建立營地,阻止煤礦擴張。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3(圖說:抗議人士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圖片來源: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4(圖說:抗議人士爬上機具,展開非法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根據「環境正義地圖」(Environmental Justice Map),這是全球70個「堵路運動」(Blockadia)運動之一 。其他運動還包括美國達科他輸油管、鹿特丹的煤炭運輸、肯亞的煤炭生產。氣候運動人士對於政府進度緩慢感到不耐,只好自己來。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5(圖說:堵路運動,癱瘓運煤鐵道。圖片來源:Tim Wagner/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195個國家簽署了2015年巴黎協定,旨在保持全球變暖不超過2°C。但是迄今為止政府的承諾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目標,這表示著接下來升溫可能達到更為危險的3°C。

許多國家加碼投資再生能源,但是淘汰化石燃料的進度緩慢,也有人呼籲將這些資源留在地下,但許多國家仍在繼續開發新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包括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COP23主辦國德國。

根據石油改革國際(Oil Change International)8日發布的報告,儘管梅克爾素有氣候大臣(Klimakanzlerin)的美名,但德國排放量自2009年以來一直沒有下降。

這是因為風力和太陽能的使用大多填補了核電廠留下的缺口,而當地開採的褐煤仍然是萊茵河沿岸工業腹地的主要能源之一。每年,漢巴赫和鄰近的煤礦都會生產3000萬噸比黑煤更髒的褐煤。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6(圖說:德國近四分之一的電力來源仍仰賴褐煤。圖為德國南威爾措露天礦場開採的褐煤。攝影:陳文姿)

這份研究發現,除非德國在十年內淘汰褐煤,否則巴黎協定目標將無法實現。但德國不但未能為其他國家樹立典範,根據報告,該國投資海外化石燃料勘探的金額比再生能源多50%。

報告的作者之一麥金農(Hannah McKinnon)表示,德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但卻沒有兌現其國內外政策的承諾。這樣的失敗是公民社會動員的主要理由。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5日的抗議活動是最近德國一系列「到此為止」(Ende Gelände)活動之一,旨在和平阻撓主要礦場的挖掘作業。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7(圖說:Ende Gelände發起和平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第一次抗議活動發生在2015年,1500人進入RWE的Garzweiler礦場。去年,3000多名行動人士(其中許多身穿白色紙衣,帶著一袋袋的吸管來抵擋警棍)佔領了另一個礦坑和Welzow-Süd發電廠。

除了這些通常持續不到一天的抗議活動之外,更有數十名氣候行動人士在附近的漢巴赫森林中住了好幾年,努力拖延礦場擴張時的伐林活動。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8(圖說:氣候行動人士在漢巴赫森林發起佔領行動。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9(圖說:部分氣候行動人士長期住在漢巴赫森林,以拖延礦場擴張。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大部分人在樹上蓋樹屋住在裡面。他們堵住道路、挖壕溝,把手銬在樹幹上、躲在隧道裡,就為了保護棲息著珍稀物種,卻不斷因為褐煤礦擴張而被砍伐的森林。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10(圖說:一部分的人在樹上蓋樹屋居住。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_img_11(圖說:氣候行動人士在森林裡製作路障。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近五年來,外界對這個團體的支持穩步成長。在波昂,來自其他國家的行動人士也聲援德國反煤團體的活動。

原住民環境網(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Network,IEN)執行董事高德斯(Tom Goldtooth)表示,RWE煤礦象徵了賺錢的公司可以破壞環境,地方居民和公民社會反抗卻得被逮捕的全球系統。

在議場邊,高德斯和其行動人士設立了一個國際自然權利仲裁機構,審議危害環境的罪行。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7年11月8日),Germany's dirty coalmines become the focus for a new wave of direct action


(綜合外電報導,編譯/姜唯)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