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挑戰五大錢關 想儲蓄先打敗自己

確認三步驟 存下人生第一桶金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7-11-13

瀏覽數 19,650+

挑戰五大錢關 想儲蓄先打敗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滑App理財 存到100萬

千禧世代勇敢追夢,但挑戰也最艱鉅。專家分析多數人存不了錢,是不清楚自己要什麼,若能為了追求夢想存錢,人生的第一桶金也就不遠了。

「想要出國留學」「想要學習第二、第三才藝」「想要放下工作,給自己一年Gap Year」,跟嬰兒潮世代、X世代相比,說千禧世代是最會追夢的一代也不為過。

不過,千禧世代面臨的經濟險峻挑戰卻也高於過往:

現象1〉失業率居高不下高,求職挑戰大:初入社會的千禧世代工作機會減少,失業率12.12%是平均的3.2倍。

現象2〉物價、房價驚驚漲,生活花費高:過去父執輩的經常性支出約占薪水四~五成,現在攀升到六成五,吃掉千禧世代大部分薪水。

現象3〉起薪停滯加薪慢,累積資產速度降低:大學畢業的上班族起薪倒退嚕16年,去年勉強以2萬8116元爬回2000年水準;從2003年後進入職場的千禧世代,加薪幅度平均僅有1%。

從現況來看,整體大環境在過去20年產生劇烈改變,開始工作的千禧世代要比上一世代面對更震撼的財務挑戰!

但不管是下班後的日常生活、學習、旅行,或是停下工作短暫出國進修,在追夢的同時都需要一筆錢,更多千禧世代感嘆:錢不夠,怎麼辦?人生第一個100萬又該怎麼存?

想存錢 必先打敗敵人「自己」

「關鍵並非是錢不夠,而是手上的現金不足以支付心中所有的欲望。」理財專家艾爾文發現,多數人存不了錢,是因為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反而一個目標也達不到。

艾爾文曾在《你的夢想就是最棒的存錢筒》一書中分享自己的故事。當他還是學生時,想著出社會、開始上班領薪水後,存錢的速度就會加快。等他正式踏入職場才發現,上班後的存錢世界完全不一樣:存的錢雖然增加了,但花錢的範圍更多。

追求享樂是人類天性,而這多采多姿的世界又處處充滿誘人的東西,讓人不斷掏錢、不斷想擁有更多物品。「一時的衝動而把錢花在不值得的地方,你是在幫別人實現夢想,而不是自己。」他提醒,存錢,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除非開始管理金錢、學會理財,否則賺再多錢也不夠用。

財富價值主要在「讓人快樂」

大多時候,財富的價值不在金錢本身,而是它能支援「讓人快樂」的各樣需求。

因此懂理財前,我們要先懂自己。得先了解自己對哪些事情在意?在哪些事情上跟錢擦身而過?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又有什麼事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在人生不同階段,我們又會在意哪些事?

「理財最怕陷入『賺愈多愈好』的迷思,」CFP理財規劃師姜漢中說,變有錢並不一定會比較快樂,「要用錢時有錢可以用」,才是學會理財的最佳境界。

即使大環境再怎麼改變,姜漢中說,人生有五大錢關,處處都要用錢,儘管過關金額因人而異,但卻有個共通現象:財務需求有時間表,時候到了就要用錢。

想要存下100萬、想要完成各種人生夢想,背後都代表著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了解人生五大錢關,可以幫助你提早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步調與方法:

一、25歲左右就業:這時候職涯未定,工作、興趣還有多方嘗試可能,需要10萬~20萬夢想金。

二、30歲前後結婚:結婚準備金大概需要30萬~100萬元。

三、35~40歲左右買屋:自有小宅需籌備150萬~300萬的購屋頭期款。

四、50歲左右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若在國內念書,每人每年約需20萬~40萬元;若出國攻讀碩士、博士,每人、每年約需150萬~250萬元費用。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五、60~65歲左右退休:若希望退休後,每月有2萬~3萬元生活費,退休金準備約需1200萬~1800萬元。

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平常若沒先做好財務準備,等到事到臨頭,要在3~5年內應付人生錢關的龐大開銷,是很大的挑戰。

姜漢中建議千禧世代,要常常問自己以下問題,了解自己的財務水準:

掌握消費:你能夠掌握自己每月或每年在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消費方面,各花掉多少錢嗎?

確認目標:有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時時能提醒自己每月、每季或每年要達成的進度?或是清楚知道自己3~5年內的夢想計畫?

規劃預算:你的消費是否依照年度預算來進行?你能夠說出每年可以為你的夢想存下多少預備金嗎?

盤點進度:有沒有定期盤點、規劃自己未來的財富情況?

三步驟確認 存人生第一桶金

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後,還能跟著這樣做,就有機會存下人生第一桶夢想金。

步驟一:寫下人生夢想表

想想自己希望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在這人生旅程中,在什麼樣的年齡,期待達成哪些計畫?

將自己想要的人生區分為「工作目標」「進修目標」與「人生目標」。

舉例來說,當你嚮往30歲以後能到海外工作,並在當地生活1年,可以將夢想這樣區分:初期「能接觸海外客戶與國外業務有所互動」,這是你的工作目標;「在海外生活1年」這就是屬於人生目標,要達成工作目標與人生目標,需要「在30歲以前讓英文說寫流利」,這就是待執行的進修目標。

步驟二:目標規劃表

當有了進修目標,盤點其中需要花錢的部分,像是進修、海外生活費等,再將這些花費拆解成需要花大錢、跟只要花小錢等不同項目。

以語言學習來說,直接在國外生活進修成效最好,但需要的花費可能就讓你沒辦法走出國門。

這時可以將語言學習拆解成不同的需求,像是會話、檢定等需要系統性學習的就撥多一點預算在網路或補習;字彙、發音因系統性、互動性低,就以自我背誦進修來降低學習成本。

步驟三:資金預計表

當然,學習也有時間進程不同的區別,當英語學習在國內建立一定底子後,有時需要赴國外實戰,這時不妨問問自己,需要多少錢?資金缺口有多大?有多久時間可準備?再來反推,如果要實現這個進修計畫,每月需要存下多少錢。

同樣的,海外生活費也可以預估在當地生活需要多少錢?屆時薪資能否支應?在海外生活,除了工作薪水外,還能不能增加其他賺錢的能力?

姜漢中說,現在不少手機App都有設立「夢想基金」的功能,銀行帳戶也能切分成不同目的專用的母子帳戶,讓理財不再困難。

「別把致富當成夢想,要為夢想而勇於致富,就能存到錢,」艾爾文肯定地說。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