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我在希瓦南達瑜伽導師班認識的印度老師──伊凡•史坦利,是頭倒立式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他的印度人生哲學深深影響著我。
一次週日早上體位法課程,這位平常笑臉迎人的伊凡老師示範著連續式頭倒立變化式及高難度頭立蓮花式,坐在眾學員最前端的我,不經思考便拿起手機,想要拍下難得一見的體位法,怎知這個小小舉動竟讓伊凡老師大怒。
說時遲,那時快,伊凡老師猛然停止動作,當著全班面前用力揮手打斷我的拍攝。「自私的行為!」他一反常態,嚴峻地對著我說,「不要在未經他人的同意下拍攝,這是非常自私的行為。」當下,我被Ivan老師的喝斥聲驚嚇到完全呆愣住了。
伊凡表示,現在的人們一看到美景便拿起相機狂拍,完全沒有顧慮到人與大自然之間互動的立場,這是一種不尊重大自然的態度──在未經同意之下,隨心所欲將眼前的事物攝入相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私欲,不僅自私,還很不尊重人。
下課後,我帶著滿滿的愧疚向伊凡老師道歉,他哈哈大笑表示不以為意。原來,他只是借題發揮,以我的例子點出其他學員的問題──因為許多學員常常在老師們示範體位法或練習體位法時,拚命地拍照留念,卻沒有好好聆聽老師的教導,私下又拿相同的問題請教他。伊凡老師說,不論是教或學瑜伽,都必須全神貫注,教學者在示範體位法時,學習者更要一心專注,用心體會所有的說明──從踏上瑜伽墊那一刻起,每一個環節都蘊含瑜伽的真理與智慧。
把場景從瑜伽村拉到現實中來看,不也是如此嗎?人們到了一處旅遊勝地或看到美景,就拿出相機、手機拍攝,完全忘了如何將心與景色、大自然連結,近幾年也常鬧出賞花景點中,為了與花一同入鏡而踐踏整片花海的新聞,從瑜伽哲學的立場來說,這都是為了滿足私欲而忽略了尊重大自然與他人。
我很感謝伊凡老師,他的指導令我從此以後到世界各地旅遊時,不再急急忙忙將景色收到相機與手機中,反而能以更緩慢的步伐感受大自然的美;拍照前,我一定會先合掌感謝大自然帶給我如此的美景、淨化我的內心走向寧靜。
修練瑜伽不僅僅是讓你流汗,更是為了收攝心,回歸身心靈平衡。當你決定站在瑜伽墊上的那一刻起,就要留心每個動作背後的念頭。
兩千五百年前,證悟的佛陀在教導弟子觀呼吸安般念的技巧時說:「專注力放在鼻息,就像一位看守城門的衛兵,絕不輕易放過每一位出入城門的人。」此技巧與修練瑜伽是相同的道理,日久便能逐漸將靈魂與身體整合為一體,更易於感受到生命與宇宙之間的脈動。
安般念為南傳佛教教導藉由觀察呼吸的出入息達到安定、專注的練習,簡單來說即是「修入出息念」。傳統佛教認為,修智慧必須先培養定力,而專注力是定力的基礎,在各種修練專注力的方法中,佛陀認為安般念是最安全也最柔軟的方式。然而,據說初期佛陀並非以安般念觀呼吸,而是以其他方式來教導弟子專注力,例如隨死念、白骨觀等,卻發現僧團的弟子一日日遽減,詢問之下才發現,許多弟子在心性未成熟時因為修習這些方法而對人生失去熱忱,礙於出家人不能自殺的戒律,便委請他人殺死自己。此後,佛陀就改以較柔軟的安般念觀呼吸來教導弟子。
我也在「深層內觀瑜伽」課程中融合了安般念技巧,在每一個動作停留時讓學員觀察呼吸的長、短、粗、細──體內脈輪的能量昇華須在無念狀態下才會發生,太抗拒身體反應(酸、痛、麻)會阻礙脈輪的運作,觀察呼吸可以提升專注力,進而覺知做瑜伽時的全身感受,還能化解做瑜伽時強烈的身體拉扯,有助於體內脈輪的開展。
頭立蓮花式
頭倒立的變化式高達十數種以上,頭立蓮花式是其中一種。每一個倒立式都必須保持深沉呼吸、專注,再配合緩慢的動作移動才能完成,不僅能提升肺泡中二氧化碳與氧氣的交換率,在全身逆轉之下,有助於深層按摩肝、脾、胃、腎等。此時必須將覺知置於脊椎,想像它從雙腿、骨盆、背部與頸部呈筆直的一條線。
頭立蓮花式能刺激頂輪與心輪,對於強化直覺力、敏銳度、身心靈平衡及思考力有相當大的功效,對於古印度瑜伽修行者來說,所有的頭倒立變化式都是必須完成的基本體位法。
所有的頭倒立式都必須循序漸進的練習,因為倒轉體位法有助於血液大量逆流,同時全身重量會逆轉置於頭部與頸椎,必須從一開始的幾秒鐘開始訓練起。倒轉體位法僅限健康強壯且脊椎、頸椎沒有受過傷者練習,凡是高血壓、心臟病、眼部疾患、坐骨神經疾病、甲狀腺疾病、懷孕與月事者皆不可以私自練習。
就希瓦南達瑜伽的概念,做完所有頭倒立後必須接續完成犁鋤式與魚式,有助於舒緩頸椎與頭部所承受的過大壓力。如欲完成頭倒立或是相關的變化式,須熟練蓮花式、肩立式、海豚式及基礎的倒立式,同時對控制自身專注力有一定程度的熟穩後,方可以練習。
宇色的瑜伽心法傳承
有人會問,該如何了解一名瑜伽老師是否行使瑜伽精神?
這看似單方面的問題,其實答案卻來自你本身──你是如何來看待自己的人生?你在人生當中的態度是什麼?
內在的意識層決定了吸引來到你眼前的世界,這是亙古不變的宇宙運行定律。一個追求表面意識能量的人,豈能進入靈性純粹的世界?
因此,當你決定學習瑜伽時,不妨先靜下來想一想:我心中的瑜伽是什麼?我想從瑜伽裡學到什麼?
修練瑜伽是將靈魂與身體交付給神性,在瑜伽墊上完成的事情,不只是讓汗流全身,當身、心完全進入神聖的古印度祕境殿堂,在殿堂內完成一場心與古印度之間的心靈交流,你已經在承接古印度瑜伽士的智慧之光。
因此,當你開始想要尋找瑜伽老師、瑜伽教室時,除了要特別留意瑜伽派別與教學內容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與心靈,若瑜伽老師本身能了解印度哲理,對《瑜伽經》有所理解,在教導體位法的同時,能將這些古印度智慧傳遞到你的身體、靈魂中,修練瑜伽便能對你的生命產生更大的轉變。
本文節錄自:《瑜伽、禪定、靈修,一段不可思議的能量旅程》一書,宇色著,柿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