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想到要發言,就感到焦慮呢?還是你曾發現自己站上台之後,聲音總是在發抖?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因為你還沒準備好、不擅長面對人群說話,熱衷於人聲研究的耳鼻喉科醫生尚‧亞畢伯則認為,想要說話說得行雲流水,「聲音」是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找到適合的發聲技巧,將使你的聲音更有力量,更能自在表達情緒。
能夠侃侃而談的律師、演說者,或者是演技收放自如的演員、歌聲富有穿透力的歌手,這些人的「好聲音」並不是來自天賦,而是他們知道如何保養喉嚨、如何透過合適的發聲技巧,讓聲音充滿力量。亞畢伯在其著作《好聲音的科學》中便提到影響聲帶的諸多因素,例如:身體姿勢、熱度與濕度等,若是忽略了這些因素,即便世界著名的聲樂家也無法唱出好聲音。
歌聲威力十足的席林.狄翁就是個有名的例子。幾年前,她在拉斯維加斯凱撒宮的圓形劇場做巡迴演唱,唱得有點辛苦。當時她患有輕微的咽炎,但是喉頭檢查結果並未揭露出什麼異狀。亞畢伯與席林.狄翁的歌唱教練比爾.萊利討論後,發現了問題所在。
為了讓坐在最後面的觀眾也看得到歌手,舞台被搭建成一個傾斜八度的斜坡,導致席琳.狄翁的身體採用了錯誤的姿勢,身體過度前傾,導致聲音的強迫現象,長此以往可能會對聲音造成不堪的後果。於是,她的歌唱教練請人降下舞台,才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席林.狄翁在為她量身打造的舞台上,找回聲音的威力。
除了姿勢不對,胃酸過多、喉嚨不夠滋潤、情緒、環境的熱氣與濕度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一位資深律師就曾因為焦慮而影響了身體狀況,導致他的聲音破啞,還有短暫的猛咳,使他沒有辦法專心在辯護內容上。
亞畢伯一方面針對他喉嚨的病症開藥,另一方面也開了抗焦慮劑給他。兩週之後,律師的聲音恢復功能,使他重新拾回修辭藝術與辯才兼具的說服力。
日常許多我們想不到的因素,都可能無意中使聲帶受損,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亞畢伯提出了幾個保持健康嗓音的方法:
一、遠離冷氣太強的地方,尤其不要在外出時遇上劇烈的環境改變,例如空氣太熱、太乾燥或太潮濕,或是在聲音表演前慢跑,這些行為都會讓聲帶變得乾燥。
二、飲食習慣要健康、清淡,才能避免增加消化器官的負荷,消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一頓油膩膩、「沉甸甸」的餐點,會招致口臭、脹氣、反胃,甚至功能性的胃食道逆流,可能會改變聲音。
三、避免食用乳製品,乳製品、濃醬和乳酪會讓體內產生黏液,還能使之變稠,讓人不斷清喉嚨,彷彿有什麼東西附著在聲帶上,好像口香糖一樣,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這種感覺就會更強烈。聲音在十分鐘後就會中斷。
除了受傷之外,聲音也會老化,會有自然的損害,因此,亞畢伯認為,我們終其一生都必須鍛鍊自己的聲音,避免聲帶的肌肉萎縮。若是能更充分發揮聲音,表達想法時就更顯得有力量,傳遞訊息時也將看起來更肯定、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