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走進部落原鄉裡慢走

南投特刊編輯群
user

南投特刊編輯群

2017-10-27

瀏覽數 8,000+

走進部落原鄉裡慢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仰投 在台灣中心找自己

蝴蝶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採集捕捉,而在於生態保育。

初夏時節,陽光正好,一群來自北部社區大學的學員,在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引導下,沿著南山溪一路穿過茂密的國有林地來到夢谷瀑布,興奮而安靜,睜大眼睛尋找蝴蝶蹤跡。林下、草叢、水邊,只見大白紋鳳蝶、小雙尾蝶、淡紫粉蝶、艷粉蝶悠哉梭巡。一隻原本伏在樹枝上專注吸吮晨露的枯葉蝶警覺到人聲接近,突然張開翅膀火速落跑,「啥?原來那不是枯葉,是一隻蝴蝶喔?」山林裡的小小驚喜,隨處可見。

走進部落原鄉裡慢走_img_1

眉溪 整個部落都是我的博物館

說到台灣蝴蝶王國,誰能忽略南投?台灣蝴蝶有四百一十八種,南投縣蝴蝶有三百三十種,高居各縣市之冠。民國四、五○年代正值台灣蝴蝶採集、加工及外銷的全盛時期,賽德克族世居地、俗稱「眉溪部落」的南豐社區上游森林茂密,又有山谷與溪流穿越,形成天然蝶道,曾是主要捕蝶地之一。

王嘉勳表示,賽德克族正名晚、人數少,為了讓在外遊子能夠回來認識自己的家鄉,眉溪部落這幾年致力發展觀光,讓部落成為「可體驗的露天博物館」。王嘉勳表示:「現在我們都懂了,蝴蝶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採集捕捉,而在於生態保育。」於是蝴蝶獵人收起捕蝶網,開始調查、維護蝴蝶生存環境,成立「樸拉蕾(Plale,賽德克語「蝴蝶」)生態班,為旅客講解蝴蝶的產業與生態,讓遊客明白眉溪除了擁有豐美的蝴蝶景觀,還有源源不絕的蝴蝶故事,是生態旅行最迷人的地方。

射箭、入山林、玩編織,部落全體驗

在國外,原住民部落蔚為體驗原生文化的深度旅行熱點。眉溪部落居民花了三年時間重建賽德克傳統半穴式木造家屋,將狩獵、編織、農作等傳統文化,以家屋為中心往四周延展,組織出一整套饒富特色的部落體驗遊程。賽德克族是擅獵的族群,獵物的多寡影響男人在部落中的聲望及地位,女性則從小就跟著媽媽學織布,完成賽德克族女性對家庭的責任。

家屋遵循傳統做法,以柱狀原木輔以頁岩堆疊,半隱於地下,原木間刻意留下空隙,不但通風,外族入侵時也可透過空隙射箭防衛。走進家屋,就像進入戒備森嚴的碉堡,能具體感受賽德克族的剽悍特質與領域意識。戶外設置台灣唯一的山豬3D射靶,遊客能現地體驗射箭,也能在族人帶領下走傳統獵徑進入山林,認識沿途動植物,並真實感受狩獵現場的興奮緊張感。

賽德克族的編織技藝在台灣原住民族中堪稱佼佼者。「編」指男性傳統的編藝,以生活用具為主,如背籃、網袋、漁網等,材料以鱔藤、竹皮、蔴線居多,「織」指女性傳統織布,材料以苧麻纖維為主。來眉溪部落玩賽德克族編織,可選擇從採集原料、搓線、揉捻到上機全都自己來的「完全DIY」,挑戰度、趣味性百分百。

食農教育,重拾人與山野的關係

家屋也可以是料理空間。為了落實環境友善、生態保育,眉溪部落從食農教育著手,連結在地小農的無毒蔬果與部落傳統廚藝,研發出「從產地到餐桌」的體驗活動。例如紅豆糯米飯加入山豬肉做成山野風味握壽司,刺蔥拌入水果醋的野菜沙拉,還有蒸地瓜、馬告蒸蛋、小米香蕉甜點……滿滿賽德克森林風的山野料理,叫人大開眼界。

近來部落更發起「諾亞方舟計畫」,重新建立溼地,積極復育原生物種,期盼再創自然生態生機;未來更計畫打造「智慧部落」,將田野調查資訊利用虛擬實境、行動裝置等方式導覽介紹,讓旅客以更具科技感的方式體驗。如果你還以為部落旅行只有唱歌跳舞搗小米,那麼真該到南豐社區來,真真實實當一回賽德克族人,體驗其中深邃的生活文化風采。

走進部落原鄉裡慢走_img_2

開門見玉山 望鄉部落

如果說,山溪環繞的南豐社區是重溫台灣蝴蝶勝景的天堂,那麼地處玉山腳下的望鄉與東埔部落,便是體驗台灣高山原住民人文風采與東亞第一高峰壯麗奇景的最佳觀景窗。

望鄉部落座落於玉山山脈西北方海拔八百公尺的平台階地,四面環山,是全台唯一可以清楚眺望玉山主峰和北峰的部落。「別人看玉山遙不可及,我們這裡則是家家戶戶打開窗戶就看得到。」部落成立了望美社區合作社,提供遊客導覽與諮詢服務,合作社理事長Bali 很自豪:「看到了嗎?那根電線桿對上去就是玉山,旁邊兩個尖尖的山頭,是北峰與北北峰。」轟動全國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中有一幕原住民帶領原聲童聲合唱團一起攻上玉山山頂大合唱、超熱血感動的畫面,正是望鄉部落的布農族人:「很多人拍電影要用假山假水當背景,我們的山都是真的。」

從玉山吹拂而來的山嵐雨霧,滋養了春天櫻花、秋日楓紅與各式農作物,也孕育出多采多姿的人文與自然生態,成為高山部落的迷人特色。Bali 指出,布農族是台灣最熟悉、最能適應高山環境的原住民族。隨著Bali 繞行部落,發現每戶人家都將家族歷史與專長以石頭圖騰展現在家門外牆上,如專業獵戶、織布專家、拔河高手等,讓遊客對主人背景一目了然,饒富趣味。其中狩獵更是高山原住民族最重要的維生技能,因此部落規劃出有趣的獵人古道遊程,帶領遊客進入祖先入山狩獵的馬奴多斯獵人古道路徑,學習獵具製作、設陷阱、射箭、高山野炊等,結束後再回到部落,欣賞報戰功、八部合音傳統古調、舞蹈表演,大啖野味十足的烤全豬大餐,親身感受布農族為狩獵慶祝的歡樂時光,以及千百年來與高山共存的生活味、榮耀感。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大人玩狩獵,孩子們則有布農童玩製作可以體驗,包括用蘆葦草做笛子、用竹子製作空氣槍、可以獵捕小鳥的鳥踏等,可說是就地取材的智慧,簡單好做又好玩。Bali 笑說,一說到做玩具,再活潑好動的孩子也總能瞬間安靜下來,睜大眼睛學得專注,即便手忙腳亂也要做個獨一無二的酷炫玩具帶回家,成就感破表!

聖山的入口 東埔部落

「玉山的好鄰居」除了望鄉,還有東埔部落。海拔1,200 公尺的東埔以溫泉著稱,還是知名八通關古道的登山入口。這條在台灣登山界如雷貫耳的知名古道開拓於清同治年間,到了日治時期,變成日人用來「理番」的道路及警備線,但更是早期原住民為狩獵而開闢的道路。獵場的傳說與故事,以及長遠的歷史,成了今日部落導覽古道最豐富的人文素材。

布農族擅狩獵,熟知動、植物習性與自然生態,善於追蹤獵物與隱匿避險技能。伍吉鋒便是其中之一,在部落與山林間長大、如今在東埔在地溫泉飯店工作的他對於「如何玩東埔」自有定見。「秋冬是泡溫泉的季節,夏季則適合體驗布農獵人遊程。」行程內容包括走踏尋覓祖先打獵的蹤跡與故事、帶領遊客尋找水源、採集野菜、辨別獸跡、學習結繩攀爬、狩獵技巧與無具野炊等技巧。「例如打山豬,一刀砍下去之後,一定要利用現場的大石頭或大樹當作遮蔽物馬上躲起來,要不然受傷的山豬極為暴怒,一旦被它的獠牙刺中,保證不死也半條命了!」驚險刺激的自身經驗分享,總能讓大人小孩個個聽得入迷。

哈比蘭木雕 刻鑿高山子民的生活日常

木雕在原住民文化上具有象徵意義,是傳統藝術、階級社會及宗教信仰的展現。「正如泰雅的織布、排灣的陶甕,對布農來說,木雕是傳承、展現部落特色的重要工藝文化。」東埔部落「哈比蘭工作室」創作者方光雄說:「木頭來自山林,雕刻是布農接近山林的方式之一。」透過雕刀,重現山耕農牧的布農生活、父子射日或紅嘴黑鵯銜火種的布農傳說、或是昔日族人在八通關古道抗日的歷史等,工作室裡存放約兩百件木雕作品,許多作品比人還高甚或長達數公尺,相當壯觀。打完獵、泡完溫泉後,不妨來此細細賞遊,格外能感受這粗獷的雕刻手法,與高山子民豪放不羈的族性魅力,如此相得益彰。

部落導覽參觀資訊 (須預約)

■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發展協會

仁愛鄉南豐村5鄰松原巷27號

049-292 0710

■ 南投縣信義鄉望鄉社區發展協會

信義鄉望美村2鄰望和巷31號

049-270 2683

■ 東埔社區發展協會

信義鄉東埔村開高巷8-1號

0958 067 897

■ 哈比蘭工作室

信義鄉東埔村開高巷140號

0928 702 738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