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兩岸半導體產業已從過去台灣獨領風騷的局面,演變至互相競爭的態勢,尤其領導廠商台積電也到大陸南京投資12吋晶圓廠,屆時勢必會有高階主管赴大陸工作,這也讓兩岸半導體產業的關係顯得異常複雜。
加上中國大陸頻頻以高薪挖角台灣的高科技人才。對台灣的廠商來說,大陸已是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而身為半導體教父、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又是如何看待兩岸高科技產業的關係?
「台灣和大陸的半導體絕對不是零和遊戲!」張忠謀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總計說了三次「不是零和遊戲」。
言下之意是,他並不認為兩岸非得要分出個勝負,也不認為會有「彼消我長」或「彼長我消」的問題。
主因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幅度仍比平均經濟成長率(GDP)還高,顯示半導體產業仍在擴張中,未來大陸的半導體市占率勢必提升,「但這並不表示台灣會消退,從現在到2020年以後,台積電每年還是會成長5%~10%」。
張忠謀說,「在半導體講哪個國家消,哪個國家長,好像就是樹立敵人似的」。他甚至舉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為例,說明為何兩岸沒有彼長我消的問題。過去美國是半導體產業大國,但1950至1980年期間,美國半導體的產值、產量一直持續消退,卻保留最精華、需要創新的部分,所以在半導體產業仍具關鍵影響地位,說明產量跟影響力並無必然關係,這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可以走的道路。
即便張忠謀樂觀看待兩岸關係,但是人才外流卻是不爭事實。
例如2000年時,台積電發現離職員工集體投靠大陸的中芯,並竊取台積電機密製程技術,台積電於2002年訴諸法律,最終在2010年以和解收場。
外界不免擔心,人才遭惡意挖角的夢魘,是否會再度發生在台積電身上?
2002年時,台積電確實流失一群人才,為此還打了好幾年官司。自此之後,就不再有人才流失問題。
為何張忠謀如此自信,不怕台積電再被挖角?「我們工作環境很好,待遇好,給工程師有興趣和挑戰的工作,」他說。
不僅留得住人才,連內部接班梯隊也早已完備。不只是張忠謀的兩位接班人 — 劉德音(董事長)、魏哲家(總裁),就連副總級主管也培訓好接班人才。
日前,媒體揭露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資訊長左大川和研發副總兼技術長孫元成,將於明年2月屆齡退休,分析師因此提出對台積電後繼無人的擔憂。
但老神在在的張忠謀斬釘截鐵的說:「這兩位都已經有接班人了。」
10月2日,他在宣布退休記者會當天,並未提及這兩位即將退休的主管姓名,但他接受《遠見》專訪時笑著說,「接替的人早就定了,只是因為這幾天太忙了,過一陣子,我們會把人事案公布在內部網站。」
從進軍大陸、根留台灣、瀟灑宣布退休、完成接班佈局,這位一手帶領台積電市值攀上新台幣5.7兆元的巨擘,就像在奧運輕鬆奪金的擊劍手,精準、謹慎,每一步都經過縝密思考。
誠如張忠謀所言,沒有他的台積電還是會按照目前的腳步運作下去,因為台積電已擘劃好未來的發展方向。
更多精彩的專訪內容,請鎖定11月號《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