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無抗衡美元雄心 人民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0-05

瀏覽數 8,200+

無抗衡美元雄心 人民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故事的終結

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是一個運作中的過程,這過程貢獻了國際貨幣體系的轉化,反映了近30 年來全世界經濟互動的變化,人民幣在其中既是一個重要的元素也是一個催化劑。為營造人民幣策略,中國不時審視歷史,也不斷在改寫歷史,並沒有一個路線圖可供參照,因為經過的過程與其他走過同樣歷程的國家根本不同。

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也是一個世界強權,但不像英國和美國的貨幣輝煌時期,中國並非超級強權,就平均每人所得而言仍只算是中等強權,就金融業而言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強權。由中央威權所治理,經濟是計畫和市場混合體。另外與英國和美國在英鎊和美元崛起之時不同的是,中國無法依靠錨定人民幣於黃金之類的商品。往前的道路上,就像是摸石過河。

全世界經濟(地緣政治)秩序正在變化,中國是這一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中國繼續駕馭全世界經濟較30年前日圓推動國際化時更加一體化的契機。但時機可能不太湊巧,國際經濟可能並未提供人民幣策略最適時的脈絡。當美國和其他已開發經濟體利率接近於零時,中國深受熱錢湧入的阻力,破壞人行貨幣管制,也促使中國國內利率降得太低。當美國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時,中國又面臨相反的麻煩。

即使形勢極不理想,中國不能等上十年二十年任貨幣自然發展,也就是說,無法等到金融市場流動多樣化後、資本全面自由化、人民幣完全可兌換再說。至終,中國勢必經過轉型的歷程。因此,有管理的可自由兌換和離岸市場之外的人民幣策略,將在可見的未來成為常態。

在本書中,我探討中國如何管理從一個貧窮封閉的國家轉型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歷程。我認為,維持資本流動管制並讓人民幣釘住美元,雖符合中國的成長模型和發展模式,但也壓抑人民幣的成長,在國際市場上無力施展。中國如今正在改變這個局面。

中國領導層的雄心不在抗衡美元,最終在國際貨幣體系取而代之,而在提供一個可供選擇的替代貨幣。當前美元體系的另一選擇,乃是反映全球經濟秩序的多極性,不再只是美國單一的經濟超級強權。關鍵的問題在於,也尚無答案的是,這體系能否真正互補,或者是否有不同的標準,比方說不相容的支付系統,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中國是在美元體系之下發展經濟並規劃轉型,但在很多狀況下,也表明有意依循現行但已改良多邊金融組織,像是IMF和世界銀行。

同時,中國也積極推動區域多邊組織,像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亞洲,人民幣也開始打破美元獨強之勢,像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倡設,像是聯結歐亞的一帶一路計畫,都可確保人民幣的區域優勢。在亞洲基礎建設投資的需求足以多容納一個開發銀行,除了有經濟的理由外,還有一個重大的地緣政治的因素。這個新銀行可視為亞洲開發銀行(ADB)影響力的另一股制衡力量。亞銀主要的股東是美國和日本,中國居中的影響力有限。

現在正處於世界經濟治理的一個引人關注的關卡。2015年,中國展現樹立國際經濟治理的意願,先是成立亞投行,再來人民幣獲攬為IMF的SDR一籃子貨幣。中國領導層積極迎向新的治理模式,不再只是由華府因布列敦森林背景下產生的機構發號司令。中國是否能如習近平在2016年20國集團以主席國身份主持開幕演說中所說的,中國希望各國協力「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換句話說,美國和歐洲,尤其指英、德、法,願意改革二戰之後沿用的治理架構,開放空間給所謂的新興強權嗎?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中國貨幣的時代有兩條路可走,其中一條路可能走向各自為政的治理、各有互相抵觸貿易和投資標準,還有兩大陣營,一邊是美元陣營,一邊是人民幣陣營,形成彼此對峙的局面。另一條路可能走向更開放、更一體化、更多和平的世界。世界會走上哪條路,尚不明朗,但無論怎麼走,人民幣都大勢底定。

無抗衡美元雄心 人民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_img_1

本文節錄自:《人民幣的底牌》一書,蘇巴慈(Paola Subacchi)著,劉忠勇譯,大寫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Mélody P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