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加強職場專業英文 打造藍海競爭力

學群導覽〉外語學群

張瓊方
user

張瓊方

2017-09-22

瀏覽數 7,300+

加強職場專業英文 打造藍海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8研究所指南

語文,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它能讓人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而具備語言優勢的人,也更能在面對全球化趨勢與變化時,迅速掌握時事與脈動。

有些人認為學語言不需要念到研究所,不過輔仁大學英語系教授袁韻璧見解不同。

「語文能力本身就是個優勢,很多有專業能力的人,就是因為外語不好而發展受限,」她認為讀語文時,若能同時增進應用能力,能讓外文的強項發揮到極致。

網路化時代 多媒體能力不可少

她說,現在是國際化、網路化的世界,學生要有很強的多媒體能力。

因此,外語學群近年來除了基本的文學課程,也多開設了實務翻譯、口譯、網路應用、雲端科技、網路社群之語言學習等課程,讓學生將來除了往教職一途,也能結合就業市場。

袁韻璧表示,研究所訓練讓語文能力更精進,培養獨立思考、批判能力,它能夠讓外文不只是文字,反而能夠更加活用,從文獻蒐集、探討,到資料佐證、歸納,都是能夠充分應用到職場的脈絡。

雲林科技大應用外語系副教授王子富表示,語文未來的趨勢,將會朝向「專業英語」「職場英語」的領域。「因為傳統的國中小老師未來都會飽和,一般職場工作者,反而需要職場專業英文,這才是有市場的。」

他補充,比方醫師與護士,就更需要懂得一些藥品、醫學手術上的專業術語;律師、商務人士,則要懂得法律上的英語法條與商務溝通專業用語等,深入該領域的知識背景、了解更深的特有單字,收穫會更大。

王子富強調,未來的英語課程不會只在教室,所以,跟數位結合的英語輔助教學將更加重要。他也鼓勵學生「在地文化國際行銷」,將台灣的特色、藝術文化發揚光大。

「念語文的出路領域很廣,除了語文教師、補教老師之外,還能走翻譯、口譯、外交、政治、編譯、出版、文創、作家與公務員等行業,」袁韻璧說,若能在學期間多涉獵不同的專業知識,有好的外文能力,不管到哪都很吃香。

【未來出路】

適合就讀對象:對語言有熱情,勇於接受挑戰,喜歡全球化的革新,不吝於表達、勇於和他人溝通者

可能就業產業:學校、補習班、政府單位、出版公司、媒體等

主要職位:教師、外交官、翻譯、口譯、編譯、記者、公關、作家等

剖析東南亞人文歷史 多元主題雙軌並進

校園現場〉 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碩士班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過去談到外語,英語是多數人的首選;但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交流日漸頻繁、新政府一上任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沸沸湯湯的南海主權問題,使得東南亞成為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各大學紛紛看準這股趨勢,相關學系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然而早在20年前,暨南國際大學就創立東南亞研究所和碩士在職專班,培育許多熟悉東南亞語言與文化的專業人才;近年結合人類學研究所,再增設學士班,整合資源,擴大成東南亞學系,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東南亞研究中心。

要了解外國文化,語言學習十分關鍵,東南亞研究所外聘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擔任兼任老師,開設如越南、緬甸、泰語等基礎語言課程。

系主任李美賢表示,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所以東南亞學系也十分重視文化研究,課程著重在當代的東南亞現況和社會變遷,培養學生對族群、國家、人文歷史的基礎,在語言課程中結合旅遊、美食等不同主題,雙軌並進。

學生背景多元 激盪出不同火花

李美賢觀察,近年報考東南亞系的學生,多數都曾有「東南亞經驗」,例如親友在東南亞做生意、曾到當地旅遊、結識東南亞朋友,或是關心新移民議題或南海情勢等,因而培養出濃厚興趣。因此,碩士班學生多來自不同大學、不同科系,學生多元的背景才能激盪出不同火花。

碩士班三年級的學生陳麗郁,在東南亞學系碩士班攻讀第二個碩士。她過去曾赴新加坡進行博物館田野研究,當時深切體會東南亞豐富的文化能量,因此決定再至東南亞學系進修碩士班。

「不諳東南亞語,便無法進入東南亞場域,」她表示,東南亞就像是文化的十字路口,表現出多元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間又能和平共處,這是台灣值得借鏡之處。

在關鍵評論網擔任影音製作人的詹凌瑀,因為家人在泰國經商,對東南亞商機充滿期待。「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資源豐富完整, 無論是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人文學界的需求都能提供,教授的彈性大、步調不若都市型大學般快,非常適合我這種一邊工作、一邊念研究所的人。」

東南亞族群多元 重視個別國家研究

近年台灣社會雖然對東南亞文化興趣漸增,但許多人常將東南亞視為一個整體,忽略當地的族群多元、複雜,即使同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也有所不同。「我們很難把它當成一整個『東南亞』來研究,」李美賢強調,東南亞所相當重視個別國家的研究。

東南亞學系畢業的學生出路甚廣,除了進入移民署等政府機關,處理東南亞相關業務,直接發揮所學外;也有不少學生投身社會企業,例如開設東南亞主題書店,讓東南亞移工、配偶、留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家鄉的書報。此外,也有人擔任博物館員、教職,甚至直接到東南亞擔任台商管理階層等,出路十分多元。

李美賢強調,所上非常重視國際移動力,雖然沒有定額的經費補助,但幾乎每個學生都會在東南亞國家待上一段時間。

畢竟國際移動不只學生願意出國,還要能適應當地文化、培養文化素養,可謂提高國際移動力的關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