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司令官的三角習題-檢閱八年李登輝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5-09-15

瀏覽數 15,850+

司令官的三角習題-檢閱八年李登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10月號雜誌 第112期遠見雜誌

在李登輝以九一%得票率,獲得一千七百多位國民黨代表投票選為第一屆民選總統候選人後,再回想七年八個月前,他臨危受命,接下蔣經國遺留下的政治重擔,那一刻,他可能不會知道,今天他將要縱身選舉,直接面對兩千一百萬民眾的選擇。

李登輝的兩千多天,對他而言或許千迴百轉;然而,一個由已退職資深國大代表選出的台灣人總統,到底為他的台灣故鄉帶來什麼?

社會上的評價相當兩極。有人評價,李登輝主政這八年,他用人、對外(含兩岸)關係、改造國民黨這三項,對結束威權統治,開啟台灣政治民主新時代,貢獻卓著。但也有人說他這三大政績最具爭議,近年台灣政局動盪不安,幾乎都是因為他沒有把這三角問題處理好。

國際上亦然。在台北舉行的「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發展與鞏固」國際研討會上,與會知名國際政治學者,幾乎異口同聲地推崇李登輝的政績,肯定他推動台灣民主政治,評價高過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但是,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台灣在新興國家競爭力、國際化、政府競爭力等指標,卻連年下滑。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台灣政府能力、競爭力在逐年衰落。

在任人這一角,李登輝一方面強調安定人事,仍起用不少蔣經國時代的人;另一方面,出身學界、沒有班底的他,對政府機器重要職位上,又很堅持用他想用的人。八年總統任期的前四年,他就換了三位行政院長,黨的秘書長也是三易其人。他用人「沒有聲音、實實在在做事」的哲學,也形塑出李登輝時代以技術官僚為主體的官場文化。

以最近因李登輝訪美,引起中共封閉兩岸協商管道的緊張情勢,來總結他八年對外(包括兩岸)的成績,也許並不十分公允。反觀這幾年台灣在擴展國際空間的努力,他以堅持「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為基調,大力推動務實外交,將他「裡子比面子更重要、存在才有希望」的務實觀念,灌輸給第一線外交人員。李登輝統合政府各部門對外工作,結合國民黨黨營事業,直接由他領軍,進行到國際社會的破冰之旅。八年下來,走訪東南亞、中南美、非洲、美國十一個國家;邦交國也從二十二個,增加到三十個。

決鬥者的自信

不論現在兩岸情勢有多僵,李登輝主導的兩岸政策,也比八年前進展許多。初繼任總統時,他還是守著蔣時代「漢賊不兩立」的原則,堅持三不政策;不到一年,他就指派時任財政部長的郭婉容,率團到北京參加亞銀年會,並且不迴避中共的國歌。

接下來,七十九年李登輝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將過去的「叛亂團體」中共,視為一個對等的政治實體。同年,國家統一委員會成立,緊接著陸委會、海基會相繼掛牌運作;然後,分為三階段的國統綱領、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通過。兩岸的文化、經濟交流一日千里,至今,大陸表演團體已成台灣藝文活動重要來源,大陸也躍升為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為李登輝大陸政策搭起理論架構的陸委會副主委蘇起,就深有所感地表明,以前台灣民眾要到大陸是「多麼困難」,現在「只要提個皮箱就可以走了」。

從黨務工作這一角看李登輝,做為第一位台灣人主席,八年內,他除了透過黨機器,推動資深民代全面退職、修憲等憲改工程外,還爭議性地改造黨的體質。他將過去以黨領政的模式,調整為以政領黨。全民健保、老農津貼等重大決策,都是行政部門主導、黨部貫徹的例證。黨機器控制力式微,蛻變為選舉機器,國民黨也以逐次流失五%選票的速度,在政黨政治競爭中,漸失優勢。相較於漸失吸引力的國民黨,李登輝的個人魅力,卻一次次凸顯。

八年內,國民黨丟掉過七個縣市及台北市。此外,黨內鬧家變,流派鬥爭難了,李登輝強勢的領黨風格,導致兩年前七位立委脫離組新黨,並且不斷招募「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國民黨員脫黨出走。

社會上敏銳的人逐漸觀察到,李登輝有務實、浪漫的雙重性格,因此他處理事務的手法,都呈現出這種雙重的思維模式。

他是典型日據時代讀書人,有知識的榮耀,崇尚高雅的文化;另一面,他又深諳「庸俗學」,懂得用社會底層的語言,拉近他和基層的距離。他的統治術,是既要和舊勢力妥協,以維持政經社會安定繁榮;又要在國家重大方向上,堅持己見,絕不讓步,貫徹自己的理念。

此外,他還深具決鬥者必勝的自信,使命感強,對於一時毀譽,誠信然諾,他不是太在乎,他在乎的是歷史對他的評價。

就像前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在「領導人」一書中所說,評價一位領袖,並非看他的行為特質是不是吸引人,而是這些特質是否有效。

李登輝這種兩面手法,在政敵看來或許並不可愛,但對提昇他的聲望與權威,絕對奏效。

尼克森也說,沒有堅強的意志與強烈的自我,不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領導人。一位政治觀察家就評論,李登輝就是有比其他政治人物更強的意志與自我,才能渡過一次次政治危機。 頂著台灣民眾「李登輝情結」的光環,不管做總統還是主席,李登輝都承受了歷史給他的幸運和磨難;就像命運加諸於台灣人民的一樣。只是這一次,他將成為台灣「命運共同體」的主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