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電信產業為何有競爭卻沒進步?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9-16

瀏覽數 43,200+

台灣電信產業為何有競爭卻沒進步?
 

剪刀效應衝擊

電信自由化後的第二個十年,迎接台灣電信產業的,是所有產業都會遭遇的現實——虧損,源起於普及率已高的市場、錢坑般的投資,以及半生不熟的新技術。

從2G到3G,台灣電信業者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這個產業的確夠大,一個浪頭起來的高度,幾乎可以碰觸到天堂,但一個浪頭下去的力道,卻也可以直接跌進地獄。在自由與不自由之間,當年的高牆已圮,下一步,該是什麼?下一戰,又是何時?

有競爭卻沒進步 

當年電信自由化開放的目的之一,是要鼓勵競爭、活化市場、提升消費者服務權益、帶動新興科技發展。但就如謝穎青所說的,台灣電信業者在政府訂立的管制架構下,雖然有三家、五家業者同時在市場上,但提供的服務卻都是一樣的,對消費者而言,只剩下資費的差異可以選擇。

這樣看似有競爭、卻沒有進步的局面,正是台灣電信產業生態過去十年的寫照——競爭的確存在,但消費者權益、新興科技應用服務,卻都付之闕如。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業者所活躍的競爭市場,還是傳統的電信服務,只是從語音到了數據,提供的價值仍僅限於連上網路。

至於連上網路之後的事,每家電信業者都說:「這是我的事,是我要提供的服務。」但從2G、3G到4G,電信業者在高牆內的花園中,衣食雖仍無虞,心裡卻愈來愈不踏實。

匯流五法登場 

2016年,NCC所提出的數位匯流五法,與既有法規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要讓既有特許執照「管制」的業者,除了牽涉到無線頻率資源與基礎建設平台,在服務業務部分,將不再受到管制,也不需要取得特許執照。

這樣的改變,對於每每要求主管機關「鬆綁」、「開放」的電信業者而言,應該是等待許久的好消息。但實際情況是,「電信業者對於取消特許執照,並沒有那麼高興,因為對他們來說,雖然不想被管,但特許執照也是一種保護,他們擔心以後沒有人可以保護他們!」資深主管業務官員私下曾經這樣說。

2014年年中,台灣4G服務陸續開台,經過兩年之後,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亞太電信、台灣之星,這五大電信業者都說:「現在是台灣電信市場有史以來最競爭的時候!」

只不過,在這樣的競爭局面中,卻沒有人是贏家——電信業者叫苦連天,消費者看似左右逢源,實際上暗藏的電信服務品質下降,已然開始吞噬消費者的小確幸。

鬆綁似乎沒有想像中美好 

李彬就說:「4G確實是最激烈的局面,因為用戶普及率超過100%,新用戶開發不易,吃到飽的費率成為主流,未來對共生體系與電信服務市場的影響是,快速下降的利潤將減緩新服務的開發。「對消費者而言,好處是可以低價享有優質的電信服務,壞處是新興服務投資降低,電信業者服務提升能力也隨之下降,不利於未來整體產業健全發展。」

對於現在的激烈競爭,鄭俊卿也是搖頭:「競爭一直存在,只是現在競爭浮出檯面。以前大家都覺得很好賺,現在有人就覺得不服氣,老大也不服氣,所以他就來降價,我是覺得現在699元(4G吃到飽資費方案)都是意氣之爭,大家都是輸家,小業者更是輸家,資費下降,小業者的資費也跑不動,所以現在是五輸。

「過去幾乎沒有這樣的狀況,因為從前是以語音為主,大家獲利還不錯,但現在語音真的掉太多,數據的剪刀效應愈來愈大,因為數據營收持平,用戶的需求是無底洞,台灣現在是全世界平均每人數據流量使用最大的市場,每個月平均超過15GB。

「影音流量愈來愈多,而且都集中在晚上10點到半夜1點,電信業者的網路在這段時間很擠,其他時間卻很空。我們建了那麼大的網路容量,但很多時間都是空的。」

二十年難得一見的激烈競爭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鄭俊卿認為,現在的態勢非常嚴峻:「中華電信與其他業者努力把用戶往4G移,我們(台灣大)移到一定程度就不移了,因為你一直往4G移,4G用量愈來愈大,3G網路卻愈來愈空,可是3G網路又不能停掉,因為語音還是要跳到3G。

「原本進入4G之後的好處是,3G用戶移到4G,用戶平均貢獻度可以增加,但現在是同一價格升級到4G。台灣進入4G時代之後,整體電信市場營收沒有增加,還比之前下滑,這就看出價值並沒有提升,用戶平均貢獻度也沒有提升。」

賴弦五在台灣行動電話市場打滾二十年,他也從來沒有看過競爭如此激烈的局面。

「現在是史上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原因與競爭對手有關。我覺得台灣之星是有實力的對手,知道怎麼樣在這個環境裡面,可以做出什麼樣品質的服務,像鴻海入主亞太電信之後,也是非常有實力的對手。」

「過去的競爭,對手的人才可能沒有那麼優秀,財力也沒那麼雄厚,經營能力也沒有那麼強。」

「比如說,早期的亞太力霸集團,經營管理就不扎實,但我們公司、我們的股東(頂新集團),做消費性產品是有經驗的,實力也還可以;鴻海雖然對消費性產品沒有那麼熟悉,但鴻海至少有財力。」

「所以,現在的競爭會非常劇烈,現在已經有用戶從大業者流到小業者,以前亞太電信與威寶即使殺價競爭非常激烈,我也沒看到三大降價降得這麼厲害。」

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面對這種情況,電信產業有一派的說法認為,4G開台三年來,之所以會出現前所未見的殺價競爭,是因為原本在三大電信業者之間長期維持的默契被打破,持續流動的用戶數與停不了手的殺價,就成了電信產業生態中的恐怖平衡。

不過,賴弦五直白地說:「與其說三大有什麼默契,還不如說,目前的局面戳破的是台灣電信業生態的假面,所有人一天到晚說要做加值服務,不要做『笨水管』。但既然如此,你為什麼要跟做笨水管的人殺價競爭呢?」

對於電信業發展加值服務,賴弦五一直以來的看法都較為保留,他認為,電信業者其實還沒有想清楚,到底要怎麼從加值服務上賺到錢;又或者,電信業者還是把自己定位在「電信」上,至於「加值服務」,只是行有餘力之後的花俏題材。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電信業者的投資愈來愈大,可是回收愈來愈慢,電信業者現在賺錢,是靠以前的經濟規模與客戶,」賴弦五說,「將來有物聯網,還有其他很多東西,說真的,這些新的東西能夠賺到錢的、讓電信業者能夠營利的機會,我還沒有看到,但我可以看到很多新平台與應用業者,有機會可以賺到錢。

「如果電信業者到現在還只有用頻寬去賺錢,那就只有殺價這個辦法,但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家是可以不靠頻寬去賺錢的,全世界都是。

「未來,有那麼多的新的發展,不論是虛擬實境(VR)、物聯網等等,接下來要面對比4G更大規模的投資。所以,我不曉得電信業者要怎麼辦,沒有人能講出答案;或許有人可以很肯定是什麼,但那都需要時間,一步步發生之後才會看到。也許我們會有很聰明的電信業者先走出一條路,讓大家知道可以這樣做。」

誰會是這個「很聰明的電信業者」?是既有業者,還是新進業者?賴弦五沒有講明,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2G第一戰就底定的電信三雄主導態勢,從3G到4G,到現在還是如此,即使當中有包括亞太電信、威寶、甚至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業者加入競爭,電信三雄依舊不動如山,不只是市占率的穩固,營運模式也是歷久彌新、始終如一。也難怪,新業者的加入,總是讓人充滿期待。

台灣電信產業為何有競爭卻沒進步?_img_1

本文節錄自:《翻轉賽局》一書,陳慧玲著,天下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Priscilla Du Preez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