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引起話題的無人小巴,為何能夠無人駕駛?關鍵在法國養出的高深人工智慧。60年次的丁彥允,正是無人小巴來台的幕後推手。
全球都在討論的無人車熱潮,近來終於抵達台灣。
7月底, 在台北市長柯文哲期待下,一台裝備摩登,獨缺司機的小巴,半夜1點到4點,開上了台北信義區的公車專用道,展開五天試行。「半夜看到一台車沒人開、自己跑,不要嚇到!」在宣布起跑的記者會上,柯文哲用他一貫的幽默說。
在這之前,6月初,這台無人小巴也曾開上高雄駁二特區,高雄市長陳菊就是首批客人。
7月初,無人小巴才又在台灣大學水源校區試營運。北高以外,不少縣市也都對無人小巴充滿興趣。
為何它如此引發台灣各個地方政府的關注?答案就在這台無人小巴背後的人工智慧,確實很不簡單。
「它的AI來自法國,是結合當地企業,新創合作打造而成,」引進小巴來台的喜門史塔雷克(7Starlake)總經理丁彥允表示,無人小巴是2014年創立的Easy Mile生產,由法國小型車與電動車製造商利吉爾(Ligier),和法國機器人技術公司Robosoft Services合資設立,把各自已培養多年的車輛製造及自動化技術結合,攜手一起開拓熱門的無人車新市場。
法國技術 日本、新加坡採用
雖說是新公司,技術卻相對成熟,全球已有14個國家與城市引進測試,包括巴黎、日本千葉縣、杜拜、新加坡、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等。
丁彥允指出,當初想要引進,是看重Easy Mile的技術扎實。法商賣車輛與已有的演算法,引進來台後,喜門史塔雷克會負責日後運營服務,並依照台灣真實路況,再修改演算法。
車輛的自動化程度,在全球業界已有既定標準,這次引進來台的智慧小巴屬於Level 4,僅能依照電腦預定錄製的路徑行駛。不像Google無人車屬於Level 5,可以隨時想往左開,就往左開。
要達到Level 5等級,需要夠大的無線網路頻寬,才有辦法讓汽車隨時傳訊上雲端查找地圖,還要即時傳回資訊到車輛,這種條件台灣還沒有。但台灣多年打造出的公車專用道,就已可讓Level 4的小巴上路。
令外界好奇的是,這次引爆無人車熱潮的丁彥允,到底是何方神聖?
懷抱宇宙夢 網路創業起家
引進無人小巴的喜門史塔雷克(7Starlake),公司名字聽來像外商,其實是百分之百的台灣公司,由60年次的丁彥允於2012年創立。
「我從小就愛研究太空,取這名字是因為距離地球200萬光年的地方,有學者發現一個適合人類的宜居帶,由七個星湖所組成,希望有一天人類可以去……,」談起這,現年46歲的丁彥允就回復成愛做夢的少年模樣。
敢在五年前投入無人車市場,的確像做夢,因為台灣即便傳統汽車產業,都稱不上頂尖,無人車需要懂軟體與汽車,創業門檻更高。
不過,丁彥允在此之前,早已練足創業追夢的功夫。他經歷過90年代網路熱,1997年從中興法商企管系畢業後,和幾位同校資管所的同學試著創業架網站平台,做台灣商業網,是類似阿里巴巴的B2B市集。
1998年,他結識了一樣做網創的旭聯科技創辦團隊黃旭宏、張財銘,獲邀為旭聯當時甚有人氣的線上社群Cityfamily 網路同學會,提供網站技術。一年後,旭聯獲得宏碁注資入股,也讓當時已任旭聯董事的丁彥允,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後來,他就將手上資金轉回在自行創業的台灣商業網,可惜那時做得太早,沒有太多人接受,網路熱又在2000年泡沫化,只好收手。
在先後任職電腦商技嘉、研華一段時間後,丁彥允在2010年決定再出來創業,成立百崴宇智,進入利基型的軍事電腦航太領域,百崴宇智客戶包括赫赫有名的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大公司。
也由於這幾年全球各國防產業搶著發展無人飛機、無人載具,讓丁彥允看到這個新科技的魅力,決定投入,兩年後再成立喜門史塔雷克公司,專注做無人車的資訊服務,負責運營與蒐集車輛數據。他認為從這裡能發展出各式AI軟體,有潛力讓新一代人才發光。
丁彥允坦言,自己最早是做網站軟體,後來雖然做硬體,但他心中一直期待有天回到軟體產業,終讓他盼到強調「軟硬整合」的無人車風潮。他笑說,自己天生就流著想探索未來的血液,雖然無人小巴只是剛起步,但充滿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