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人活到老,行走就一定靠枴杖、輪椅,97歲的孫立德,絕對會改變你的刻板印象。
白髮白眉的孫立德,再過三年,就要升格成為百歲人瑞。可是,他的活動力,至今仍不輸年輕人,甚至可能還要更好。
住在台北市的他,至今每天進出都騎自行車,常見他穿梭在大馬路與巷弄中的敏捷身影。他還固定每星期打桌球。更難得的是,退而不休,身兼四家公司董事、董事長,每年參加20場股東會、董事會。
銀髮族團體「5070」找他演講,他可以持續站立兩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思路清晰,滔滔不絕。別人60~70幾歲要開白內障手術,他過了90歲才開。不少人50~60歲可能安裝心臟支架,他到現在,仍不需要裝。
和他握手打招呼,可以感受他那厚實的手掌,強勁有力。不少年輕人和他比腕力,紛紛被他打敗,連手肘都扳不動。他還自創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運動的方法:平舉手臂,雙腿伸直,上下晃動,練就強健臂力和腿力。
孫立德是家中長子,父母生育五個小孩,但小時候醫療條件差,有弟妹不幸早逝,只剩他一人。因此,他的爸爸鼓勵他多運動,要求他做家事,每天負責到水井取水,裝滿四個大水缸,鍛鍊身體。
自學桌球 連獲三屆冠軍
1970年代,美國與大陸展開乒乓外交,當年他已50歲,別人在電視上看兩國打桌球,是關注背後的政治效應,他卻意外開啟了對桌球的興趣。
因為好奇球怎麼打,他開始鑽研,還購買進口的書籍、影片學習,當時一棟鄉下房子6萬多元,他不惜以相同價格買下瑞典製的發球機。
孫立德是航空工程師出身,廣西大學機械系畢業,也到美國受過訓練,抗戰時期,專門修護B-25轟炸機,了解空氣動力學。經過三年研究後,他竟然無師自通,打得一手好桌球,54歲那年,成為飛駝隊國家級教練,還連續獲得三屆全國冠軍,當時報紙還一度大篇幅刊登。
來到孫立德目前每週必到的桌球館,牆上掛著他手寫的漂亮書法字「乒乓球三字經」:「鬆握拍」「慎開球」「判來球」等打球心得。教練黃棟樑說,和孫立德打了十幾年球,自己的反手拍還是向孫立德學的,他的球技強而有力,姿勢也很漂亮。
「桌球有助流汗,加速心跳!」孫立德說,自己每年做健檢,醫生看到他身強體健,直呼「若是人人都是孫立德,我就沒工作了!」
到底孫立德平常吃什麼,才有強健體魄?
如果認為他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可就大錯特錯。「現代的健康飲食不適用我,」他自稱是特例,這一身健康可是多年拚命換來的。
年輕時,他在大陸得過痢疾、瘧疾,但買不起藥,靠著自癒力挺過,後來到美國工作後才服藥痊癒。
也許大難不死,後來他吃什麼,都沒有不適,甚至將腐壞的牛肉,加入辣椒炒熱,照樣下肚。醫師勸人不要吃宵夜,少吃糖,可是他顛覆保健觀念,晚上10點多會吃宵夜,喝咖啡還要加三條糖包才過癮。
「我順其自然,有什麼,吃什麼,尤其喜愛雞蛋與蛋炒飯,」他說。保健食品只吃維他命,其他都不碰。
不需要忌口,讓他心情愉快,持續參與社會,也給他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年輕時他曾在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任職,審核機械類外匯申請,還到世界銀行經濟研究院攻讀工業計畫,之後創立七家公司,一度是國內最大的自行車貿易商,與巨大機械創辦人劉金標等人也是舊識。
退居幕後 幫助年輕人創業
相識多年的友人王定康觀察,孫立德喜歡幫助年輕人創業,提供經驗。雖退居創辦的公司第二線,仍學習不輟,每天看四份報紙、每月看五本雜誌,參加中國工程師、機械工程等好幾個學會,吸收新知。
他領悟到人生要過得穩當,要靠「敬、淨、靜、勁、進」的「五敬哲學」。自稱孫老粉絲的龍馬精密科技總經理蔡坤龍,把「五敬哲學」作為治理公司的法則,這兩年的工具機展覽會上,他還把這五個字做成大型燈箱,令人印象深刻。
「我要向孫老學習,永不退休,到不能動為止!」蔡坤龍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