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今年的李登輝很「中國」!訪美演說,彈性務實的他所為何來?

雜誌原標:今年的李登輝很「中國」

徐宗懋
user

徐宗懋

1995-07-15

瀏覽數 22,100+

訪美行中揮舞國旗、演說取材中國古籍……,李總統撫平反李情緒的意向十分明顯。邱瑞金攝
訪美行中揮舞國旗、演說取材中國古籍……,李總統撫平反李情緒的意向十分明顯。邱瑞金攝

本文出自 1995 / 8月號雜誌 林洋港攤牌,國民黨分裂?

今年以來,李總統的言行明顯有了變化:他對中共說「中國人幫助中國人」、他赴美時頻揮中國民國的國旗、他的演講取材自中國古籍「尚書」……。去年一番親日談話的風波才息,彈性務實的李登輝究竟所為何來? 

今年的李登輝總統很「中國」,他在美國借用旁人小幅中華民國國旗揮舞的鏡頭,透過電視傳回台灣,使得原有一股反李的熱火被潑上冰水,自然地冷靜下來。

訪問美國對李登輝總統而言,不僅是提昇台灣國際地位的務實外交,也是對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內部民眾一項艱困的自我定位挑戰。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足以把自傲的知識分子搞得精神分裂的考驗,恰巧是李登輝總統最大的本事。他的地位高高在上,政敵難以匹敵或搖撼,正在於李登輝比他的挑戰者對外在環境有著更高的敏銳度。李登輝在主要政策上總是小心翼翼,但他做出調整時,又總是那麼大膽而適切,就務實層面而言十分成功。

今年幾次民意測驗不約而同顯示,台灣人當中「維持現狀」的主張占最多數,約在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意即超過各種不同主張的總和。他們對台灣前途的立場是「看情況再說」;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對台灣走向獨立或與中國大陸統一並沒有預設的立場,一切「看情形再說」,這是一種現實主義或者說是「機會主義」。不管用什麼形容詞,高抬或是低貶,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認為這麼做比較行得通、有利於生存。

剌到中國人的痛處 

新黨批評李登輝是台獨,民進黨批評李登輝國家定位模糊、後遺症嚴重。問題是,一半以上的台灣人本來就不知道未來是統是獨,一切看現實情況再說,因此能滿足他們的政治領袖必然也體現這種現實的態度。儘管維持現狀是政治現實,作為一種主張這很容易提出和做到,可是每一種政治主張背後都有一套相應的史觀、價值和情感領域,這一部分就非常地廣闊,也就是李登輝一直努力掌握的。

到底要用什麼樣的邏輯去支持維持現況的政治現實呢?

去年李登輝接受司馬遼太郎的訪談中,試著表達一些觀點,但卻掀起波浪。他自比聖經出埃及記中的摩西,要帶領台灣人民離開困境;又說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只是來統治台灣人的黨、中國的定義模糊不清。雖然李登輝完全沒有提到台獨或獨台的字眼,但這種話所體現的價值顯然把台灣和大陸視為兩個互不相屬的個體,甚至是帶著敵對性質的。因此,李登輝雖然沒有明確突破現狀的政治主張,但他的話卻是突破了當前政治現狀中的主流價值,這等於就是突破現狀,因此引來極大的情緒騷動。更有甚者,如果他只是把台灣人和中國人敵對起來,一些了解台灣不幸歷史遭遇、同時又對國共兩黨反感的中國人,可能還會同情李登輝;問題是,他把日本人也扯進來,說自己「22歲以前是日本人」,或對日本議員說「裕仁天皇過世,我國國民與日本國民同感悲傷」,這些話就真正刺到中國人的痛處,揭開近代史的傷痕。

台灣島內外立刻有強烈的反應,中共質詢李「還有中國人的感情嗎?」其實那算是客氣話,李的話事實上掀起了中國人的仇恨感,那是至今未曾真正化解的國仇家恨。

孫立人的新一軍當年在滇緬作戰,一捉到日本戰俘,一律不留活口,因為他一想到這些人在中國燒殺姦掠就嚥不下那口氣。一個受美式現代教育的人都這麼想這麼做,更別說基層的中國人。

台灣島內隨後出現一股反李的歇斯底里情緒,比例並不算高,但這些人自置於堅守四行倉庫的精神狀態,所以凝聚力和行動力驚人。這時他們的心目中已不是對付血脈相連的台灣人,而是認日本軍國主義殺人魔為父的國賊漢奸了。

今年的李登輝很「中國」!訪美演說,彈性務實的他所為何來?_img_1圖/部分台灣人對日本仍存國仇家恨,因而對李的親日言行感到痛楚。林承樺

去年李登輝的三言兩語導致兩岸關係的緊張,並使島內大分裂,對他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他很快就警覺到了,並重申反台獨、支持中華民國的主張;然而效果並不彰顯,原因之一是轉變太快,即使再健忘的人也不可能那麼快就忘了;原因之二是李登輝雖然提出了中華民國的政治主張,但他並沒有說出相應的價值和情感,這一部分是反李的人真正需要聽到的。事後,李登輝顯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因為這正是他今年所做的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已悟為政之道 

在江八點一提出以後,李登輝也掛出六條回應,他特別強調其基本精神是「中國人幫助中國人」,一聽到東一句中國人西一句中國人的親暱之語,台灣內部情緒稍微安撫了一些。儘管各黨派都有一些人認為他虛情假意,而寧願相信自已所認定的,但毫無疑問地,一般人願意接受這種有助於安定人心的表態,反正凡事都有真相與虛相兩面,只要它們擺在適當的位置就不會亂了。 

接著,李登輝訪問美國演說的題目取自「尚書」,表面上這是小事一件,但卻是有重大精神意涵的小事。因為李登輝當政以後最常引用來表明本身政治哲理的話,十之八九來自聖經。譬如與郝柏村政爭的精神力量來自聖經,帶領台灣人出埃及的例子更不用說,甚至警告對台灣喪失信心而移民者也引述聖經故事,說不相信摩西的以色列人被雷打死。

李登輝的宗教信仰屬個人之事,但他如此執迷於聖經以致於隨意把上帝扯進眾人之事,不但失去其嚴肅意義,反而呈現幾分喜感。過去蔣中正也有「荒漠甘泉」,也令周聯華牧師異常有名,但那是個人信仰心得的分享,與救國救民之道是沒有關係的。要論眾人之事,蔣中正總統就抬出王陽明先生、曾國藩先生的大道理,這是身為基督徒的蔣中正的政治自喻。

而身為無神論者的毛澤東則抬出秦始皇、武則天這些帝王自況,事實上,他以古喻今的能力在現代中國政治領導人中是極為罕見的。不少人批評毛破壞中國文化,但更多人認為毛代表中國文化中壞的那一種。所以國共領導人引用古代中國名人之言,或自比哪一位賢君明主,就如英國政治人物引述莎士比亞名言那般地自然。這種作法代表他們是一個悠久傳統中密不可分的一環。

然而李登輝呢?雖然他提到中國人如何,卻沒有中國人心靈的自然流露。雖然他無疑是耶和華的子民,問題是台灣島上還有阿拉的子民;媽祖的子民、觀音的子民、文鮮明的子民,甚至還有如作家林清玄那樣可能已悟得一顆佛心的人,李登輝如何靠耶和華的話來拉近跟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引用尚書為講題,在某種意義上,代表李登輝已悟得中國人的為政之道,這無疑是一大進步。

所以在美國的演說,他原本可以照例援引他十分熟稔的聖經之言,提些亞伯拉罕、約瑟或來自拿撒勒的人的話,對大部分小時候曾被媽咪帶去教堂的美國人而言會是一份驚喜;但李登輝捨此不用,用了中國人親切美國人懵懂的中國古語,反映他很清楚自己的聽眾中,各種背景占了怎麼樣的比例。對台灣內部而言,李登輝的調整是很成功的,最能說明的是:儘管中共強烈抗議,有些話還說得空前嚴厲,但是台灣內部並沒有人心分裂的跡象,或者某些人被刺傷地全力反撲的反應,因為反李人士在李親切的中國式精神語言下,獲得相當的撫慰,儘管這是潛意識的。

對李登輝而言,下一步最大的考驗是在於對日本的態度,因為典型中國人對日本的歷史情感,是提醒日本人有關戰爭的罪行,而且中國人曾對日本人「以德報怨」。李登輝這一部分的話對中國人的感受是具有關鍵性的。如果李登輝的政治彈性有著一百八十度的韌性,能夠從「22歲以前是日本人」的話,轉變到好像他是當年送國旗到四行倉庫的楊惠敏的弟弟,那麼反李陣營的社會基礎就會受到真正地動搖。

今年的李登輝很「中國」!訪美演說,彈性務實的他所為何來?_img_2圖/妥善處理對日態度,李登輝總統才算是真正務實地尊重民意。林承樺

對日態度仍是考驗 

總之,李登輝已學習到政治上的維持現狀代表作法上的彈性,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天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明天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他仍必須維護政治現狀中的現有價值體系,突破這個體系等於突破現狀,會帶來動盪不安。李登輝必須守住這個價值系統的主要元素,甚至一再強調,在穩住這個大結構上對實際的政治作為進行彈性的解釋,才是維持現狀的真諦。

今年李登輝揮著青天白日旗,強調中華民國已存在84年了,強調中國人幫助中國人,充分反映他的領悟力和調適能力確實有過人之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