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風波 李石增自認代罪羔羊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2017-07-14

瀏覽數 20,200+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風波 李石增自認代罪羔羊
 

6月底長庚醫院急診醫師集體辭職引發的白色風暴,再度掀起波瀾。事件主角之一的前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李石增在沉默多日之後,14日上午在律師的陪同下,首度召開「真相不容被抹黑」記者會。李石增面色凝重地唸出長達兩頁的聲明稿,強調他本人未向長庚請辭任何職務,上週五醫師職務「被離職」;更宣稱在急診風暴中,長庚董事長王瑞慧將免職兩位前急診主管一事,「全部過錯交由本人扛下,讓我成為代罪羔羊。」

這起白色風暴發生於6月底爆發的林口長庚前急診部主任陳日昌、前急診科主任邱德發因遭院方免職的行政處分,引發急診醫師集體辭職潮。眼見急診醫師辭職事件愈演愈烈,長庚醫院董事長王瑞慧在6月30日(五)緊急自美國返台,展開止血動作,隔一個周末後的周一(7月3日)院方首度召開記者會,宣布董事會同意李石增及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鄭明輝辭去行政職,及撤銷陳日昌、邱德發行政處分。

在經過10天的沉默後,李石增決定親自出馬對外說明「真相」,說明的三大重點,包括一、如何推動急診改革;二、長庚醫院急診部兩位主管免職的原因及過程;三、他是否主動請辭行政職及醫師職務。

首先就急診改革,李石增強調自己「絕不會為醫院營利而踐踏急診專業、犧牲同仁權益」,並細數擔任決策委員會主委後,對急診壅塞改善的努力,包括留觀病人分流;檢傷病人分流等措施,但他很遺憾這些努力在這次急診風暴中院方卻隻字未提。

至於這次事件導火線,李石增表示,始於跨院區經營管理會報本年度調查中發現急診醫師人力安排長久以來勞逸不均,例如有醫師每月上班190小時、有些是60小時,有人為0小時。

另外,他也發現兩位前急診主管涉嫌在擔任急診醫學部主任時,自急診系務基金捐款至自己擔任董事的「財團法人急重症醫療發展基金會」,調查期間發現有不正確發票流向,院方要求兩位前急診主管須出具帳目細項,但遭拒絕。

李石增說,因為他們不是檢調,這方面調查已超出能力判斷範圍,有跟行政中心提是否要移送檢調或請檢調調查。

不過行政中心未採納李石增意見,經長庚醫院的醫師資格審議委員會決議後送至人事評議委員會審查後,李石增建議延緩處理這項人事案,應以改善急診方案為優先,董事長王瑞慧堅持應該「儘快處理」,要求盡速免職陳日昌、邱德發兩位主管。

免職兩位急診部主管也就是這次白色風暴的引爆點,外界傳因人事鬥爭才讓急診部主管去職。

李石增不滿地說,「董事長王瑞慧見事態嚴重,為求自保,竟然犧牲本人,聲稱本人已先行辭職。」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他鄭重說明,他從未向長庚醫院請辭任何職務,他成為這次事件中的代罪羔羊。他在長庚擔任神經外科醫師30多年,對於救人濟世的醫師本職熱情不變,放心不下的是等待他治療的病人們,但卻被直接拔除醫師職位,他感到遺憾與不平。

「我並未主動辭去主委職務、也沒有辭去醫生職務。」李石增補充,他職務被開除的程序未符合長庚程序。

另外,在李石增未公開聲明前的期間,傳出李石增個人臉書上有許多加油打氣聲音,並張貼有「不自殺聲明」。

李石增回應,這確實是他本人臉書,以前僅限於跟家人互動,這次公開是很多病人及媒體抱怨找不到他。不過,他也說這兩周以來他內心平靜,並告訴家人與朋友不要激動,他的外科訓練是讓自己要冷靜下來,找出問題。

至於不自殺聲明,是因為外界的動作危害到他家人,讓他深感不能再沉默,但他堅不透露外界有哪些動作造成家人生命威脅,除非自己生命得到保障。

李石增是在律師許文懷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外界關心是否會對院方採取法律途徑?或留在長庚?李石增語帶玄機地回應:「我沒辦法告訴大家明天的事情,今天是這樣的現況,明天的事情只能看明天的發展,無法回答以後的狀況。」

稍晚,長庚醫院預計召開記者會說明。

看來,長庚急診醫師集體離職引發的白色風暴,並未因長庚醫院的撤銷處分而停歇,整起事件恐怕還要繼續延燒。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風波 李石增自認代罪羔羊_img_1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