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去當解說志工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30

瀏覽數 21,500+

去當解說志工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義解都是些什麼人?

許多人除了問我為什麼要去當解說員,不免也更好奇的問:「那去當義務解說員(簡稱義解,現稱解說志工)的,又多半是些什麼人啊?」

我想了很久,與其用行業來分,不如用人的特質來分。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志願來當解說員的人,他(她)們的共同點,第一當然是「熱愛自然」,第二就是「吃苦耐勞」。

雪霸國家公園,是屬於高山型的國家公園,海拔最低的遊憩區,也接近兩千公尺,而山上的生活大家是知道的:住是大通鋪,不可能多舒適;吃是大鍋菜,也很難太美味;更缺乏的尤其是精神生活:報紙常常送不到,電視沒有幾台,電腦的速度又嫌慢,處理公文或許沒問題,但要玩遊戲,就只有幾個基本、最初級的可玩;除非像我這種愛看書的,要不然真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白天帶隊可能還精神奕奕,天一黑可能就有點「悶」了。

好在大家都不是抱著「享受」的目的來的,例如幫我們煮飯的阿姨,如果午餐的菜有沒吃完的,晚餐一定會再端出來(原樣或加料);而晚餐又沒吃完的,隔天早餐也一定會再露面。山上物質可貴,一分一毫都不能浪費,更何況,我們是解說員,是「自然人」。

身為自然人的解說員又有何特點呢?第一就是愛生,大家既然長處山林,了解動植物都是辛苦奮鬥、好不容易長成的;也知道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不可取代性、有存在於世上的價值;當然對於所有的生命,都是非常愛惜的。

所以才會有遊客在摘食野生懸勾子的莓狀果時,會碰見解說員跑過來,氣急敗壞的說:「不可以吃!那是人家的孩子呀!」沒錯,為一時口慾吃了人家的孩子、害人家絕了後,這豈不是罪孽深重嗎?

摘花的就更不用說了,有解說員對小男生說:「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對不對?所以我們不可以亂採,就像不管什麼人,也不能去折斷你的小底迪一樣。」簡單明瞭。

連撿葉子也不行,「這些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在泥土上形成腐質層,養分可以供應這棵樹,讓它在枝枒乾枯的度過寒冬之後,明年又長出新的嫩芽來,誰又能忍心拿走?」

有一次大家在吃晚飯,忽然有一隻蛾飛過來,不小心掉到湯裡去了。這要是一般人的反應,一定會說:「哎呀!這湯不能喝了。」「對啊,會不會有毒啊?」理所當然。

但「解說員同學」們的反應大不同,立刻有人一個箭步上前,把「落湯蛾」小心翼翼的撈出來,仔細檢查牠有否受傷,「沒事。」「還好……」大家都吁了一口氣,但並不放牠走。捧在手上,開始討論牠是哪一種蛾,是什麼鬼臉天蛾啊,還是水青蛾……總有人懂的,得到結論之後,仍然不放牠走。

大家開始仔細端詳,有人讚美牠的色彩,有人稱讚牠的線條,也有對牠的結構大表歎服……「阿諛」得那隻蛾的尾巴都要翹起來了,這才小心翼翼的把牠捧到窗邊,讓牠平安無恙的的飛走。

而且,立刻把燈關掉,免得牠或更多同伴因為「趨光作用」,又跑來飛蛾撲「湯」、撲「菜」……陷入險境。

問題是:我們還在吃晚餐呀!把燈關了摸黑吃飯,害我差一點把米粒塞進鼻孔,但是,沒有人抱怨,我也不敢。

而既然愛惜生命,又知道我們地球的七○億人口早已過多(合理的容量是四○億),所以不得不掠奪了大部分動植物的資源,使得牠(它)們生長困難、生活艱苦,不少有瀕臨滅絕之危,有些則早已在世上絕跡……所以每個解說員都非常懂得「惜物」。

所以在吃飯的時候,我們一定是自備環保筷,而且絕不使用免洗竹筷、木筷的,因為用一雙筷子,就有一顆竹子被砍掉;而一棵樹木倒下,竟為了用一次就丟掉的木筷,豈不是太過暴殄天物了?

也所以在雪霸吃飯的時後,如果有「同學」未準時出現,我們通常不擔心他(她)生病或迷路了,他(她)多半是忘了帶自己的環保筷。當然餐廳還是有免洗筷供應的,而且解說員同學多半性情溫和,絕不會因此責怪他(她)的,只不過大家那譴責的目光,足以讓人羞愧而死,所以他(她)寧願選擇餓一餐不吃,或許晚點再偷偷吃一碗泡麵吧!誰也不想公開當「老鼠屎」。  

自備碗筷餐具,用可洗的手帕而不用隨即丟棄的面紙,自備水瓶而不購買寶特瓶裝的飲料,自備餐盒而不使用保麗龍裝的便當,一張紙寫完、反面還可以翻過來再寫,盡量不讓廚房出現任何「廚餘」,自己不穿的衣褲鞋子找人「繼承」、或樂於接受二手的鞋帽衣褲……總之,能省一點是一點,就算是為過度貪婪的人贖罪吧!

有一次我們到武陵受訓,途經清境農場,在一家餐廳用午餐,因為餐廳還沒準備好,我們一群人就帶著各自的碗筷在外等待。有一位歐巴桑好奇的問我:「先生請問你們為什麼要自己帶碗筷,餐廳不就有了嗎?」

我有點皮,回答:「哦,因為我們是丐幫的。」

「真的嗎?」她狐疑的問,我用力點頭,她連忙告訴身邊的歐吉桑:「喂,這些人說是丐幫的,你看,都自己拿著碗筷來吃飯。」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是哦,原來現在還有丐幫。」

其實說我們是丐幫也不為過,像每次進階訓練,因為同學們搶著參加,宿舍的大通鋪哪裡夠睡?所以雪霸每一個遊客中心的木地板,我們解說員幾乎都睡過了,而且甘之如飴,只恐搶不到參加的名額、不能再多學一些。

簡樸不是習慣、也非美德,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而「自然人」的第三大特質,就是「減法生活」。

一般社會人過的都是加法生活,每天就想加:加一隻手機、加一輛車子、加一棟房子、加多少存款……問題是想一直加一直加,就必須一直做一直做,累個半死還未必達標;而好不容易加到的,又因為害怕失去而患得患失,壓力並不因而減少;更慘的是:想要加的卻一直加不到,怎麼辦?

煩惱來自慾望的不能滿足,慾望越低,煩惱就越少。

也許是因為常要爬山吧,大家都怕負載太重,整理背包時總想著這個可以不要、那個也可捨棄……總之是盡量減輕負擔,而往往在東減西減之後,才發現還真減對了,包括生活中真的有很多東西都是可以不要的。太多人把「想要」當成「需要」,才會要那麼多、而且要不到。

習慣了減法生活,你的負擔變少了、壓力變小了、生活變得更簡單了,而整個人也就更 EASY 了,輕鬆愉快,何樂不為?

幾年前,我從賃居烏來的小套房搬回媽媽家時,我五十幾年的家當,竟然一輛小轎車就裝滿了,可見得我「減」到了什麼地步。有人會問:「可是作家不是有很多書嗎?」其實,除了經常要查閱的參考書,其他三千本書我全部捐給了苗栗公館鄉的圖書館。一本書與其「死」在家裡,不如到外面去讓更多人看到而「活」了起來,不是嗎?

如今我和愛妻住的房子也不過二十幾坪,我的衣櫥裡春夏秋冬不超過三十套衣服,我大多搭乘公共運輸系統,能走路到的地方絕不開車,能吹到風的時候絕不開冷氣,甚至到現在還在使用「沒有智慧」的手機──當然沒事我也會用手指在上面滑兩下,主要是為了擦拭灰塵。

有一位記者問我:「你以前住豪宅、開名車、日進斗金、不可一世,現在淪落(他真的用淪落兩個字!)到這個地步,有什麼感想?」

我的回答是:「現在或許是我一生中物質最匱乏的時候,卻是我精神最富足的時候。」

因為,我很快樂。

現代人大半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小時候,我們為過節能吃一隻雞腿而雀躍不已,現在的小孩可能天天吃雞腿還要嫌「這不是肯德基!」小時候,我們為過年能穿一件新衣(多半是過大的制服)而開心歡笑,現在的小孩卻因常常穿新衣而毫無感覺──因為太容易「有」而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大人何嘗不是這樣?想快樂,花錢吃大餐、買東西,不是很快就有了?但這樣的快樂何其短暫而虛幻。

人生中有三樣快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絕對不需擔心缺乏來源的:第一是求知的快樂,別人不知道的我知道,昨天不知道的今天知道了,這一定是快樂的!而且學海無涯、宇宙無邊,你永遠有不知道的可以去追求解答。

第二是接近大自然的快樂。接近大自然既經濟(花錢很少)又健康(多動少吃)而且異常豐富(變幻無窮),有科學實驗證明:人只要面對自然就會快樂,更不用說長期浸淫其中了,而大自然之廣闊無邊,當然永遠不會拒絕你的親近。

第三是讓別人快樂的快樂。如果自己吃再好、用再好、買再多也不覺得多快樂了,那麼就想辦法去讓別人快樂吧!一個讓別人快樂的人,自己絕對會因而快樂的;而讓更多人快樂,你自己的快樂就會越強烈;而這個世界上,永遠會有人在等著你帶給他快樂。

說巧不巧,當一個義務解說員,正好符合了「快樂三條件」:一、不斷的求知;二、經常接近大自然;三、讓更多遊客開心。換句話說,先前那個問題的答案出來了:「去當義解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你同意嗎?你羨慕嗎?歡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去當解說志工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_img_1

本文節錄自:《人生啊,真的是沒想到》一書,苦苓著,皇冠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Олег Жилко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