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進駐越南開始,黃世惠領軍的慶豐集團,始終被視為台商在越南發展的指標企業。
指標意義之一是慶豐的投資手筆之大,在越南外商投資中居冠,超過三億美金,包括獨資經營的機車廠VMEP(Vietnam Manufacturing & Export Processing Co. Ltd)、由國泰信託政制的慶豐銀行、投資達兩億八千萬美金的海防水泥廠,以及與台灣養雞大王黃崑虎合作的畜牧事業。
意義之二是慶豐的市場眼光獨到。一位慶豐主管透露,黃世惠原本要到菲律賓投資,有人引薦他到越南,黃世惠發現越南的氣候、人文與台灣相近,雖然落後台灣至少四十年,「但應該像當年的台灣一樣有發展性。」而在去年二月美國解除對越南的禁運令之前,慶豐更是極少數在越南大舉投資的外商,對當時的越南「就像是雪中送炭」,一位台商形容,越南政府對慶豐因而格外重視。
力拚日本本田
率先投資為慶豐奠定今日的基石,卻也嘗到拓荒的不易。以投資五千五百萬美金、成為第一家在越南生產機車的VMEP為例,頭號勁敵就是在越南擁有九0%以上市場的日本本田HONDA機車。本田在越南已累積二十多年的優勢,連在越南烽火連天之際,本田也持續供貨,越南話的「摩托車」就叫HONDA,「我們挑戰HONDA的辛苦,可想而知。」到越南近六年的VMEP總經理張光雄直言。
VMEP從台灣帶來十三家協力廠,並自九二年七月開始在越南大量銷售。初期成績並不理想,據說台北駐越南辦事處也捧場地買了兩部,卻沒人要騎。一位台商則形容慶豐「犧牲很大」,甚至送機車給公安站以打開知名度。
在慶豐的持續拓展下,加上越南政府對慶豐的表態支持,現在VMEP的市場占有率已達一二%,高出預期的一0%。一位慶豐主管透露,「九四年就開始賺錢了。」總經理張光雄的宏願,則是在西元兩千年占據五0%的市場。
目前VMEP組裝廠的設計產能可達每年五十萬台,但由於越南政府是依當年國際收支來擬定進口機車零件配額,加上多家機車廠都在爭奪配額,去年核准給慶豐的配額只有三萬多台,今年慶豐的目標是十萬台。
而自前年十一月開始運作、去年十一月改制的慶豐銀行,是越南第八家對外開放的銀行、第二家亞洲純外商銀行,也是迄今唯一營業的台灣金融機構(中國國際商銀在越南亦設代表辦事處,但不對外營業)。慶豐銀行河內分行副總經理林俊雄指著門口的匯率表:「銀行匯率表上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全越南只有慶豐一家。」我國財政部也已核准慶豐在南越的胡志明市設分行。
慶豐銀行的放款業務集中在台商的生意,准許台商由台灣母公司提供擔保品或做保證,慶豐則依產品未來性、內部管理及財務結構來衡量抵押。中小型投資案可以先和慶豐銀行總行談妥,再移到越南辦貸款,慶豐的主管以第一家台灣的銀行自許,「這是慶豐銀行存在的價值及工作。」
雖然不願說明獲利情況、只坦承「開始有小小的利潤」,慶豐主管透露慶豐銀行「算是第一家在最短時間內出現盈餘獲利的外商銀行,活動也最積極」。慶豐和台北駐越代表處及越南國家合作暨投資委員會(SCCI)都很熟,只要經過SCCI核准的投資案,慶豐都會主動拜訪,迥異於向來保守低調的作風。
獲利快的另一個原因是節省開支,許多外商銀行的幹部都是一人住一棟房子,慶豐的四位主要幹部則合住一棟,「享受比其他銀行差了一些」。但慶豐付的辦公室租金卻是外商銀行最昂貴的,位在河內市中心的兩層樓法式建築面積近兩百坪,租金是一個月三萬多美金,「當初租下來時,全河內都說我瘋了。」林俊雄自嘲,但為了維持銀行形象、顧及慶豐及台商的面子,慶豐還是決定落腳在此。
台資風向球
對去年國民平均所得僅兩百四十美元的越南市場,慶豐集團有相當強的投資信心,VMEP總經理張光雄分析,七千兩百萬人口的越南,大眾運輸「幾乎沒有」,過去交通靠自行車,現在漸漸倚賴摩托車,但在聚集全越八0%人口的鄉村,摩托車還不普及。近年農村收入增加,如越南稻米出口已居全球第三,張光雄估計當平均所得增加到五、六百美金時,機車業就會急速發展,「未來市場很容易就趕過台灣。」張光雄看好越南對交通工具的需求潛力。
而在銀行體系上,慶豐銀行副總林俊雄也觀察到越南在社會主義經濟轉型中所做的改善。在一九八八年之前,越南的通膨率高達八00%,去年已降到一四%;過去四年越盾對美元曾從八千貶值到一萬四,現在為一萬一千,去年越盾貶值率低於四個百分點,比過去平均一年十個百分點進步,慶豐分析這顯示越南努力藉穩定通膨來吸引外資。
原先的越南銀行體系被慶豐形容為「落後到跟台灣完全不能比」。在越南銀行存錢,要提領時必須填申請書,銀行批准才能領出來,還要加扣手續費,而在外商銀行紛紛進駐後,慶豐很有信心「不出五年應有改善」。台灣先後也有五、六家銀行試敲越南大門,只是去年年中以來,越南至少准了六家外商銀行,獨缺台灣,今慶豐大感意外。
至於慶豐投資最多的海防水泥廠,興建完成後第一期將年產一百四十萬噸,第二期則增至四百萬噸。慶豐集團估算,依目前越南亟需進行公共建設來看,公元兩千年的需求量將達兩千萬公噸,四百萬噸只占了兩成。台灣的幸福、環球兩家水泥公司也開始在越南投資,由慶豐帶頭的水泥業,漸成為台商投資的新重點。
行事保守的黃世惠,對慶豐在越南的投資相當重視,幾乎每個月都要跑一趟越南。一位慶豐主管形容黃董「可以通天」,每次來都會去見越南政府官員,要見總理、總書記也不是難事。起初,從河內的機車廠到海防的水泥廠,黃世惠都是坐好幾個小時的車,後來就租用軍方的直升機來回,黃世惠多年在越南投資的累積,顯然有成。
雖然慶豐幹部常私下擔心在越南「樹大招風」,但也不諱言就因為慶豐投資多、目標大,「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可預見的末來,慶豐仍將是台資的風向球,也必然會在越南外資史上記下重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