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二十九日,歡樂迪士尼氣氛滿溢凱悅飯店三樓的宴會廳,輕快的卡通配樂悠揚、服務員人人一頂米老鼠帽;「五、四、三、二、一,開播!」兩點整,米老鼠、國民黨黨營的博新公司加上遠道飛來的迪士尼代表共同按鈕,透過衛星,熟悉的卡通人物用國語向台灣觀眾打招呼。
迪士尼的開播象徵成立三年的博新走出「光說不練」的沉潛期;一個由它領軍、包含七個頻道的「博新電視傳播網」,今年將代表國民黨,進攻廝殺慘烈的有線/衛星戰場。
位於光復北路新建大樓的博新,門面堂皇;耗費二億多興建的全國第一個全數位化攝影棚,啟用未久,空氣中彷彿還嗅得到新機器的味道。「國民黨手筆很大,這些設備比三台還高級!」一位參觀過的同業驚歎。
早已習慣以掌控媒體穩固政權的國民黨,自然不會輕視有線/衛星電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更不會放棄這個明星產業蘊涵的無限商機。「有線電視是大趨勢,任何對媒體資訊較關注的group(團體)都不會缺席。」文工會主任簡漢生輕描淡寫說。
這個市場的確可觀。「國內六成以上的家庭已經裝了有線電視,」TVBS副總經理李光輝指出,這塊有幾百億市場的大餅甫成形,「未來絕對可以把餅做得更大。」
電影導演出身、曾任新聞局駐日參事的博新總經理廖祥雄也對市場潛力充滿信心。去年,他將「博新育樂公司」更名為「博新多媒體」,就是著眼於未來有線電視必然和電腦、電訊事業結合,衍生的商機將從娛樂事業擴展到食衣住行各項服務。而博新率先以每年一百五十萬美金租下一個亞太一號衛星轉頻器,長程的目標市場放在大陸和其他亞太華人社區,「我們的遠景絕對超過目前三家無線電視台。」他樂觀描繪。
公婆多,決策慢
然而在這個內有和信、力霸、長億等財團投入,外有澳洲梅鐸、美商時代華納和美台電訊等傳播集團相繼叩關的戰場,博新能否真如國民黨所盼,攻下一席之地、既賺錢又發揮影響力?
相較過去躲在獨占或寡占保護傘下,如中視、中廣等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優勢的國民黨黨營企業,身為小弟的博新,面對自由競爭的大環境,國民黨的資源雖仍優厚,特權卻難再,甚至必須背著黨營企業的舊包袱去打一場新戰爭。
「博新的立足點和大家平等!」以「歌唱名人排行榜」竄紅第四台的三立頻道負責人張榮華指出,平均每家系統業者提供客戶五、六十個基本頻道,市場上卻有一百三十個以上頻道搶位,「國民黨的東西太貴或不好,別人不播就是不播,不可能你不買,我就不准新聞局發執照給你吧!」他直陳。
沒有特權大傘庇蔭外,博新似乎一起步就難逃黨營企業宿命;公婆太多、決策太慢,管理階層淪為政治酬庸,造成人事紛擾、定位不清。
儘管如此,成立三年,外界始終不敢輕忽博新的實力,將它與財團和信、力霸並列三大巨頭。然而,一位離職員工細數,博新三年內搬了五次家,換過四任董事長、兩任總經理,「別人在衝刺,我們在內鬥!」同時間,和信收編整合近三分之一系統,並藉著與影藝大亨楊登魁聯手打開頻道通路,確立領先地位;力霸友聯投下數億穩固頻道經營;後起的邱復生的TVBS頻道系更異軍突起。
去年,博新人事之爭終暫告落幕,和前後兩任總經理不和的董事長沈世雄下台,鄭水枝、王述親短暫過渡後,由和層峰關係密切的前警政署長莊亨岱接任;「我剋了好多董事長。」由許水德親自徵召,第二任總經理廖祥雄自嘲,他的辦公室裡掛了三張和李登輝總統的合照。
公正性是大考驗
廖祥雄全權掌舵後重新釐清發展定位,一改沈世雄時代的強力收購第四台(即硬體的地方系統),將主力放在軟體的節目供應「頻道經營」。全省規模數一數二的「台中有線」總經理賴茂州觀察:「博新在系統上繳了不少學費!」因為外行,又欠缺經營基層的人才,幾乎處處碰壁,例如有人看準國民黨有錢沒經驗,獅子大開口;有人不滿博新初期的強勢購併作風,表面合作,暗地扯後腿。
因此,「博新這次轉型是正確的,一直在系統上打轉不會成功,」第四台元老業者、北投「新幹線」負責人陳錦池認為:「以前不合法時,業者巴結國民黨,他們理都不理,現在人家何必讓你分一杯羹!」
博新副總經理盛建南則形容,博新就像一列未上軌的火車,兩年半找不到方向,「如今總算上了軌」。這列方向對了、但已遠遠落後的火車如何奮起直追?
盛建南認為市場卡位慢是劣勢,但觀眾打開電視,五、六十個頻道,真正能看的頂多十五個,「二分之一是垃圾頻道,博新絕對還有空間!」博新用高價搶得迪士尼頻道說明它的企圖心。和信旗下緯來傳播副總經理黃炳雲咋舌:「我們的價錢已高得離譜,邱復生比我們還高,博新得手一定更離譜!」廖群雄承認買得很貴,「因為志在必得」!
除了迪士尼歡樂、健康、老少咸宜的形象有助沖淡黨營的政治色彩,業界觀察,博新的策略是藉迪士尼一炮打響「博新電視傳播網」(簡稱PHTV)的氣勢,第一波先帶動日本影片重新包裝的「博視東映台」及自製新聞頻道「博視資訊台」,並為五、六月間推出的另外三個頻道鋪路。
迪士尼頻道前景看好,競爭力最弱的可能是代表博新門面的自製頻道--資訊台。面對TVBS和CTN「中天和大地頻道」兩個標榜客觀公正、不具黨派色彩、沒有政治包袱的強勢競爭對手,博新用低調、不刻意宣傳的態度處理資訊台的開播。
「這是什麼時代,還有人願意花錢買宣傳節目來看?」前民進黨中常委、現經營衛星電視的吳乃仁調侃。「我們不得不辦,總得給上面交代!」一位主管坦承,相較其他影片、戲劇頻道,資訊台可能投資最大但回收最慢。
博新內部則期望,在市場的考慮下,國民黨高層能讓新聞頻道盡量平衡,不要一面倒。
總經理廖祥雄表示:「未來會讓三黨的人都有發言空間,讓觀眾自已判斷。」一位主管預言:「博新勢必要比三台更開放!」他強調,如果系統業者覺得資訊台太八股會引起觀眾反感,大可拒絕購買,當頻道連播都播不出去,遑論影響力?「在有線電視,一定要市場導向,否則生存都會有問題!」他說。
肩負企業的盈利責任和為黨喉舌使命,兩難之間,資訊台充分凸顯博新的困境。
苦撐待變
外界看博新大都認為,管理可能出問題,「錢不是問題,國民黨的資金絕對不比和信差!」緯來傳播副總經理黃炳雲說。然而,除了黨營事業的體質、意識型態包袱影響博新競爭力,它更面臨財務困境,甚至一度彈盡援絕,拿設備向中華開發抵押貸款,才解決燃眉之急。
由於遊戲規則尚未建立,除極少數強勢業者,四、五十家頻道商大部分虧損累累,苦撐待變;盛建南估計:「即使經營非常良善,博新最起碼還要賠三年,七、八年後才可能有回收。」關鍵是過去播侵權影片即可坐收暴利的系統大都不願意花大錢投資節目,一位在第四台工作的留美碩士感歎,業者只肯買兩種頻道,「一種是便宜的,一種是被逼的--被兄弟逼或被收視觀眾逼」。
代理CTN的木喬傳播總經理江建森分析頻道業者心態:「大家都想賠個兩、三年,如果撐得下去,市場就是我的。」最近又繼續增資的力霸友聯的副總經理游守義直言:「現在最要緊的是氣要長!」他預計,明後年系統全面合法後,情形才可能改善。
問題是,國民黨雖然是博新金庫,但鑰匙握在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泰英手上。一位了解內情的人透露,台灣省長宋楚瑜在國民黨秘書長任內承諾以四十億辦博新,但劉泰英對這張支票不承認,七折八扣,答應給博新十億資本額,三年過去,股本實收不到一半。包括已卸任的博新高層均屢屢抱怨國民黨對這個新生兒不公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等於拿開7-11的資本要求百貨公司的績效」
博新直屬長官、華夏投資公司總經理周康美委婉地說:「企業經營最好是一塊錢做到三塊錢或兩塊錢的生意,所以必須運用最新的槓桿原理。」文工會主任簡漢生率直表示:「國民黨不像外面想像的那麼有錢!」
三月中旬,國民黨秘書長許水德率領劉泰英、簡漢生等黨工首度跨進博新大門,參觀設備同時為即將到來的開播打氣,許水德當場答應再撥款四億。博新內部有人感歎,如果這個決定是一年前下的,許多競爭對手尚未成氣候,「博新現在一定前途一片大好」。
國民黨期望未來博新最好像三台,既能大賺錢又能為執政黨喉舌,卻忽略大環境已變,「再用管三台那一套,博新前途艱難!」許多受訪者一致指出,除非完全褪除黨營事業的政治色彩和管理包袱,讓專業的回歸專業,否則博新這輛車怎麼跑也跑不快,甚至可能成為另一個「中央日報」--虧損累累、影響力日低。
或者,當社會要求國民黨釋出黨營事業的呼聲日高、對三台淪為政黨傳聲筒的反感愈來愈強,天生體質和這兩股自由化浪潮背道而馳的博新,一出生,命運就已注定。
周康美:宣揚理念沒什麼不對
一個成功的企業.人是最重更要的,博新現在有不錯的組合。我希望博新將來能和其他黨營文化事業進行策略聯盟,比如中影近幾年做得不錯,中廣和中央社也有豐富資源可以運用。再舉例來說,正中書局出了不少好書,博新可以做成好節目。去年中央日報舉辨「文學的下午」,由李總統和年輕作家座談.博新也可以轉播,擴大影響力;總統關心作家,很值得讓大家了解。
好的節目是一種社會服務,現在有線電視最缺的就是好節目。如果一個小孩每天看暴力影片,十年、二十年下來,我不相信會沒影響,因比博新引進健康的迪士尼是很大的成就,未來更需自製一些能發揮中國獨特文化的節目。此外,也可以和社區社團合作.讓有無電現協助落實社區文化。
談到政黨和媒體,這是開放的社會,新聞媒體達不到水準就沒市場,博新製作新聞時應該會考慮市場這因素。換個角度,如果博新的理念是宣揚一個富強、康樂、和諧的社會,有什麼不好?美國的摩門教也有自己的媒體宣揚他們的理想、價值觀和立場,這是民主社會裡的正常現象。
(余宜芳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