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島是長崎著名的景點。我喜歡看廢墟,越是破舊的廢墟越吸引我。從廢墟之中,我看見的是時間的切面,在光影之中,廢墟呈現的是那個世代的變化。台灣印象讓我最深刻的廢墟莫過於新北市九份山區的水湳洞十三層遺址,層層疊疊的遺址,矗立在山頭,景緻震撼的讓人難忘。場景轉換到了日本,位於長崎縣的「軍艦島」被我列入此生必去的夢想景點。為了一探究竟,我從長崎港搭上快艇,登上這座封印將近35年的「軍艦島」。
圖說:欲前往軍艦島必須先上網進行預約動作,如果沒有預約到現場購票也可以,但前提是要船還有空位。
圖說:目前長崎港內有多家航運公司皆有前往軍艦島的航班,大多為套裝遊程,須是先上網預約。單趟航班來回(含登島)約3個小時,更有不登島、純繞島的體驗,如天候不佳、或海浪過高等都會停止遊客登島。
圖說:購票時會拿到名牌,外國人則是英文版本
圖說:長崎港內風光
圖說:船慢慢駛離長崎港進入外海
圖說:離開長崎港後約二十分鐘左右的航行終於看見軍艦島的身影
從長崎港搭乘快艇,帶著昏沉的睡意坐了約二十分鐘船程,緩緩的,我看見了軍艦島上的水泥建築蹤跡,開心地抓著相機就往甲板上跳去。這座軍艦島如其名,外型激似日本戰艦「土佐號」,遠遠看去,真像是一艘航行在海上的軍艦,多麼雄偉。隨著快艇駛近,心裡的澎湃如軍艦島的雄偉般,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終於我也來到了這座我夢寐的軍艦島了。
軍艦島(Gunkanjima)原名端島,是個曾經因開採海底煤礦、發展礦業而繁榮的小島。我踏上了軍艦島,島上的水泥建築層層堆疊而起,就像是當時在島上的那些工人築起的一座夢想城堡,但隨著時光的剝削,宏偉的水泥建築卻散發出詭譎的氣息。當時島上因為開產礦業,帶來熱錢與工作需求,讓大量的工人與眷屬共同在島上生活著,全盛時期島上居住著超過五千人的居民。直到1960年後,日本能源由石油逐漸取代了傳統煤炭,全國各地的煤礦場也紛紛宣布關閉。當然,軍艦島也躲不過時代的摧殘,宣告關閉島上的煤礦場,更於1974年時撤離了島上所有人,一夕之間沒了居民的軍艦島,因此塵封了三十多年,如今回到島上,那風景依然是三十多年前的寧靜樣貌。2009年隨著觀光發展,軍艦島重新開放觀光,讓一般旅客都能夠買一張票來這座曾經繁榮一時的小島探險,日本政府更將軍艦島推波助瀾,讓軍艦島順利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列之中,讓軍艦島重新躍上世界的焦點。
圖說:導覽分為日語組及英語組,當天只要是外國人身分都會被分配英文導覽組,好處是不用跟很多日本人一起行動,因為會到日本軍艦島的外國人少之又少
圖說:導覽遠拿出軍艦島過往的圖片介紹的軍艦島過去的生活樣貌
軍艦島長480公尺、寬160公尺的小島上,生活了超過五千人口,是日本當時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密集程度甚至超越了我們台灣新北市的中永和地區。但一夕之間,島上的人去哪裡了?目前島上只留下當時的建築與生活的痕跡,人呢?
圖說:日文組大部分是日本國旅的遊客或是旅行社帶來的遊客,人潮相對比我們這些散客來的多一些
雖然島上遊客能觸及的區域只有三個區塊,更只能跟隨著導覽員的腳步,到指定定點後聽講解及開放拍照,遊客是不可以隨意自行活動,若是隨意擅闖管制區域,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較為特別的是,遊客會因語言的關係,導覽分為日文導覽組及英文導覽組等兩個組別。
圖說:登上軍艦島若是大晴天,主辦商還會貼心發給遊客遮陽的草帽,以防止曬傷。在島上逗留的時間很短,只能把握時間趕緊拍照
沿途的讚嘆聲不斷,我不是讚美這裡的風景優美,而是感嘆島上的一切像是被時光割了一刀,每個角落的橫切面隨著時間而泛黃、剝落,深深感受到歲月的無情與無奈。軍艦島面積非常的狹長,在腹地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將建築物不斷往天際上沿伸,從島上的建物來觀察,可見的遺跡有學校、體育場、商店、餐廳、公共浴室與醫院。在當時那個年代的日本,城市如有鋼筋混凝土大廈,已經是非常先進的象徵,軍艦島更有日本第一棟的鋼筋混凝土大廈,看得出當時的軍艦島相當繁榮。島上獨特的氣氛與場景,更吸引了《007:空降危機》、《全面啟動》及泰國電影《鬼城》都前來軍艦島取景拍攝。2013年Google更做了島上的實景探勘,透過實景地圖,讓網友們即便不能抵達現場,也能夠透過手指就暢行在一般遊客無法觸及的區域。
圖說:登島結束後船會繞行軍艦島外海一圈,可在海上欣賞九州島的外海風光
走一回軍艦島,牆面斑駁的公寓大樓、隨風搖曳的破碎窗口,隨著日日陽光的照耀下,過去好像過去島上的故事依然發生著。這些廢墟因閒置多時所留下來的殘破美之所以迷人,是透過建築與導覽員的輔助敘述下,去感受到當時居民生活的紋理,走在島上的每一個角落彷彿故事都還在上演著。或許軍艦島的神秘感就像個頓號一般,在我心中留下雋永。我在想,若是有一天人類全毀滅的時候,光景或許就是如此吧。
專欄介紹:
我是許傑,我的旅攝人生,揹起相機,找尋旅行中的大小故事。旅行台灣368個鄉鎮,用我的照片說故事,城鄉368旅誌 / 離島旅行系列,持續連載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