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在萬物連網的時代,智慧城市象徵著國家及城市的進步指標,也被列為重要經濟戰略、經濟轉型升級的參考。鑑此,《遠見雜誌》連續三年舉辦「台灣22縣市智慧城市大調查」,今(6)日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成果短講,邀請傑出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宜蘭縣、嘉義市及高雄市分享縣市治理案例。
遠見雜誌主編、本屆調查主持人林士蕙說明,三年前,「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大哉問,要讓民眾有感,還是得落實於生活中。
例如,警察應有多少科學化的證據協助辦案?新北市推出智慧警政,利用錄影帶加大數據分析,三天即破案;宜蘭縣從教育著手,推動開放式課程MOOCs,3.5小時克服數學恐懼症,境內已有50%學生使用,平均提升14.2個PR值。
台北市連三年蟬聯智慧城市調查第一,今年向荷蘭取經,與民間共同研發出「物聯網空氣盒子」,民眾可以在政府開放資訊平台查詢空氣指數,並透過LINE訊息推播。至今全台已有2000多處架設,堪為全球最大的PM2.5環境監測平台。
為推廣大眾運輸,嘉義市府用大數據算出民眾最願意搭乘公車的「8分鐘定律」,逐步將市民從自駕引導到搭公車;高雄市今年在開放資料項目表現優異,其中,與前端社群共同設計出「高雄防災通」,釋出多達90萬筆1999通報災害大數據,經過研考會資訊中心歸類、彙整,民眾可即時通報天災人禍。
本屆調查排名中,台北市、新北市分居冠亞軍,連三屆連莊;高雄市異軍突起,比去年進步七名,首度擠進前三強;於2016年完成許多智慧化改革的宜蘭縣,今年一舉躍進11名,拿下「最佳進步獎」;嘉義市以Wi-Fi熱點高覆蓋率、大數據醫療及交通改革,取得歷來最佳成績。以下是各縣市精采分享:
台北市》城市實驗室,市民服務智慧化
「智慧城市即解決市民問題,滿足市民的需求。」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李維斌認為,資訊局的角色就是媒合各局處提供的服務,將各項現有服務「智慧化」,而非各自為政。
台北市資訊局串連跨局處的業務,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公宅、智慧健康、物聯網等領域,例如社會局想推出的服務,其實早已由衛生局建置雲端。諸如此類的案例,已媒合200多家廠商、17個局處、66筆案件。
台北市政府亦架構資訊服務流通平台,做為創新服務的練功區。例如翡翠水庫的LoRa應用,導入人車自動偵測、無人機水質監測等,「把台北市當練兵場,當無人機在園區裡飛行得好,到國外應用也不會是問題,才能推廣讓民眾有感。」李維斌說明。
又例如最近將上線的行動支付平台,台北市結合5大電信公司、8個App,今年實施停車費、水費電子支付,可省下1.37億元交易手續費,目標是打造台北「無現金」城市。
開放城市為實驗場域,台北市建置12國18城市交換智慧城市的實證網站,如韓國、日本、緬甸、馬來西亞、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一同分享解決方案。
圖說: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 李維斌認為,資訊局就是媒合各局處提供的服務,並將其「智慧化」。
嘉義市》高齡化縣市,推動智慧健康園區
嘉義市面積僅60平方公里,五臟雖小,如何以黑馬之姿拿下本屆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中Top7?
對此,嘉義市政府企劃處副處長李佩純自承,市府近兩年擬訂智慧城市白皮書,以嘉義市現況來看,高齡人口占12.3%,便積極推動雲端智慧健康城、健康雲、湖子內健康防老園區等。
為便利長者出行,嘉義市以大數據分析公車旅次、旅程及路線規劃,尖峰時刻平均等車時間僅需8~10分鐘,設定比騎機車的時間還短。
李佩純表示,由於嘉義市地處平原,基礎建設相對容易佈建,Wi-Fi熱點覆蓋率全台第二,每平方公里有3.9個熱點,並在嘉義市博物館跟文化夜市商圈建置共約159個Beacon。
圖說:嘉義市政府企劃處副處長 李佩純
宜蘭縣》智慧宜居城,解決城鄉教育、綠色永續
因地勢及氣候造成的先天失調,如何透過後天的科技來補足?
宜蘭縣政府計畫處處長李東儒分析,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夏秋是颱風必經之處、冬天東北季風所形成的共伴效應,於每年十月常有豪大雨發生;另外宜蘭縣三面環山,汙染容易集中不易擴散,故首要解決空汙及淹水災害。
宜蘭縣透過低功率廣域網路LoRa基站,監測水情及空氣品質。像是在地勢最低窪的壯圍地區設置水情監控站,監控雨量跟水位,可及時疏散民眾;並在蘇澳鎮龍德工業區龍德大排設置水質監測站,ph值、導電度及溫度,環保局取樣隨時監控,超標即前往取締。
宜蘭縣亦著重教育,教育經費占總預算41%。李東儒強調,廣發行動裝置、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教材,讓學習成效不佳及偏鄉學子能弭平教學落差。並與基金會合作製作「環境盒子」,外殼採3D列印,交由學生組裝,一來蒐集環境資訊,二來落實環境教育。
展望未來,宜蘭縣未來將以縣府為圓心,建置縣政中心智慧示範社區,佈建光纖及WIFI,連結學校、警政、公車交通相關機構,透過區內的CMS即時環境及安全監控。
圖說:宜蘭縣政府計畫處處長 李東儒
新北市》新住民、銀髮族數位學習與健康照護
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林純秀認為,智慧市政,其實是以人為本,新北市現有398萬名民眾,各區從五千人到50萬人不等,如何縮減城鄉落差,如何讓人人數位學習均等?
新北市有47萬6千名高齡人口數,市府推出行動教學車,只要有幾十人報名,無論是住在平溪、雙溪的銀髮族都可以就近學習。另外,針對10萬名以上新住民,也可以利用這項服務帶孩子上課。
高齡化社會照顧已是各縣市必須面臨的課題,根據統計,北歐老年人口臥床是兩週,台灣卻是七到十年。對此,新北市設有800多個長照據點,「新北動健康」專案即希望透過監控營養、藥物、運動處方籤,達到老年健康管理。
圖說:新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 林純秀認為,智慧市政需以人為本,如何縮減城鄉落差、落實數位學習均等是重要課題。
高雄市》公私協力,建置資訊整合平台
高雄市著重於公私協力的資訊整合,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闡述,首先,建置高雄城市資料Open API平台,資料介接,整合公私領域資料,也可以轉化為資料視覺化及大數據分析應用,並到校園中開設Open Data和黑客松等課程。
劉俊傑以智慧交通、醫療為例說明成效。大眾運輸方面,透過公車站4G的KIOSK互動式螢幕,讓長者可以即時查詢公車到站時間;及透過無線生理傳輸感測裝置,雲端化平台管理,遠距照護獨居老人。
圖說: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 劉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