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學者參政-抬轎到坐轎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5-01-15

瀏覽數 12,700+

學者參政-抬轎到坐轎
 

本文出自 1995 / 2月號雜誌 第104期遠見雜誌

杏壇和政壇的距離有多遠?可以迢迢千里,也可以是咫尺若鄰。

去年省市長選戰中,替陳水扁跨刀草擬市政白皮書的張景森、林嘉誠、林逢慶等大學教授,在陳水扁當選後,紛紛被延攬到台北市政府擔任一級主管,順利從杏壇平步政壇。

雖然有些學者批評教授搭勝選便車去當官,失去知識分子問政無欲無求的理想色彩,但教授在選舉中押寶表態、站台助選,卻是屢見不鮮的選舉戲碼。

三黨提名的候選人都各有名校教授組成的支持人馬,「挾學術以自重」。學者用餐會、登廣告、評鑑、出書等形式,公開表明擁護對象。去年十一月,兩百一十五位台大教授連署「我們受不了趙少康」聲明,廣告刊在各大媒體,拉緊台北選情的張力。不旋踵,同情趙少康的台大教授也「輸人不輸陣」,集結一百多人連署支持他。國民黨當然不甘示弱,立即公布站在黃大洲這一邊的台大教授、醫界人士。

撥亂反正?

選舉是非恩怨或許如煙消散,但學者在選戰中該扮演觀察者或演員卻爭論未休。七十八年立委選舉,由大學教授組成的論政團體澄社,針對立委參選人做評鑑,「立院金童」趙少康在教授眼中竟被「小白菜」許曉丹比下去,一時間,正反兩方為學者問政的「居心何在」吵得不可開交。

這個由學者自編自演的政學遊戲,該如何玩得恰到火候?

舞著知識分子身段月旦政治人物的教授,無不坦言學者實在不該玩政治,問政是迫於無奈。總是在陳水扁政見會壓軸的台大法律系教授李鴻禧就不諱言,如果民主政治夠健康,學者是該堅守研究學術本分,不必「拋頭露面」;他之所以豁出去站台,是因為電子媒體報導不公,資訊被曲解。教授挺身投入選舉,不過是要「撥亂反正」。

積極參與發起「我們受不了趙少康」聲明的台大歷史系教授李永熾談及選舉,也不免顯露知識分子「捨我其誰」的傲氣。他認為在國家制度尚未確立之前,學者不該有「政治歸政治,學術是學術」一刀兩切的觀念。

粉墨登上選戰大戲的學者不免招致反擊的砲火。在被教授「受不了」後,趙少康隨即駁斥這些人是「政治教授」;飽受台教會學者出書抨擊,宋楚瑜反譏他們是「三流教授、八流學術水準」。校園內學生更批評教授「撈過界」、學術不中立,貼大字報回應:「我們受不了趙少康,我們更受不了你們。」

頂著台大社會系副教授頭銜代表新黨參選台北市議員的龐建國不以為然地舉證,一些學有所長的教授談起政治「就抓狂」,失去學者應有的理性,甚至在課堂上大罵反對人選,當著學生的面為某候選人打廣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一位未介入選舉的政大法學院教授持平剖析,學者是公民也有一票,並有權表達政治態度;但教授若利用民眾對學術的崇敬,將學術威權轉換成政治光環或從政資源,則有失知識分子的理想與厚道。

政見會上學者博得支持群眾的掌聲、歡呼聲,下了舞台,還得應付不想散戲的入迷觀眾。

受不了趙少康聲明見報後,自稱挨了很多罵的李永熾,在辦公室頻頻接到民眾電話質問他「是不是中國人」、「數與忘祖、沒知識」。民進黨政見會最受歡迎的名嘴李鴻禧也接到恐嚇電話,威脅要砍斷他四肢,他還幽默地要求對方:「可不可以慢慢砍,讓我先學會用義肢?」

卻顧所來徑,選後沈潛在家讀書的李鴻禧坦承,他並不想扮演這種政治角色,既費時又耗力,每天坐車都在構思布局、翻新招,把講詞寫在卡片上,幾乎沒時間進行本業學術研究。

而祭出學者拉抬聲勢,並不一定可以保證票房。選戰落敗的趙少康表示,教授廣告聲明對他並不構成影響,反倒引起選民懷疑,失去公信力。

政學生態趨複雜

最投入這次選舉的無疑是反抗精神較濃的台大幫學者,陳師孟、張景森、林逢慶三教授也在支持對象當選後,放下教鞭,接下市行政務官印信。

台大經過這次選戰大攤牌,立場互異的教授不免存有心結,原本壁壘分明的政治生態,將更趨複雜,校園政治版圖在無形中也重新畫過。高票當選北市議員的龐建國肯定,在台大國民黨力量萎縮,未來將是自由派與新黨兩大板塊的競爭。李永熾則分析,過去台大的政治抗爭是國民黨與非國民黨的對立,現在只有新黨與非新黨之分。

一名曾在國外大學任教的學者批評台灣學界,沒有擬定學術發展計畫,卻愈來愈政治化。不知學者過度鍾情選舉,只是政治社會轉型的一種扭曲,還是真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