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省市長大選已落幕,雖然賄選。暴力、抹黑仍然層出不窮,但比預期的要好很多,這使大家對台灣的民主政治增加了不少信心。
在這次選舉中,三黨皆有所獲,國民黨高票保住了台灣省長及高雄市長席位,民進黨也拿下了台北市長寶座,新黨在省市長上雖無所獲,但在省市議員席次上卻大輻增加,並使台北市議會成為三黨皆不逾半的局面。
台北市議員三黨不過半的狀況是四十多年來首次發生的硯象。將來三黨如何合縱連橫,在議長及副議長的選舉上就可見端倪。未來的議事模式自然更愛矚目。目前一般推測,明年底的立委選舉,立法院亦將出現三黨不過半的現象,屆時將產生聯合內閣,三黨之間如何聯合,又將是一番新的局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這次省市長及省市議員選舉,除台北市議會有三黨皆不過半的局面外,另外也展現了幾種不同意義。
首先是省籍情緒在選舉中不若想像的嚴重,這是好現象。台灣省本省選民多,但外省籍的宋楚瑜卻能以一百五十萬票差距贏得選舉。台北市外省人眾多,民進黨的陳水扁先生亦能以六十一萬的高票當選,可見省籍融合雖有待加強,但基本問題不大。這對未來台灣內部的團結合作是有助益的。
正面的示範作用
在這次選舉半新黨已成功地在政治舞台上尋得一席之地。台北市議員新黨提名十四位,當選十一位,其中八位分別在該選區以前三名高票當選,這種氣勢當然有助於新黨明年的立委選舉。
同時,此次選舉,國民黨的黃復與黨部可要說徹底瓦解。眷區票的七成以上流向新黨,這使以往依賴眷區及黃復興黨部支持而當選的立法委員,產生嚴重的危機意識。在下屆立委選舉前,這些人都將面臨是繼續留在國民黨,抑或加入新黨的抉擇。
此外,新黨在選舉中曾成功地造勢,多次遊行或政見發表會,人數高達十至二十萬人。但每次聚會均理性和平進行,沒有暴力。不會鬧事,散會後地上無片紙垃圾,這也是數十年來所僅見的現象,為未來選舉活動帶來極正面約承範作用。
新黨當選者,不買票、少文宣、花錢最少,但多能高票當選,這對社會上無錢無勢,而能力強、有志參與政治的人來說,自然是一劑強心劑,使這些人有了新的希望。因為新黨讓他們知道,不花太多的競選費用也能高票當選。
台灣的選舉,其品質是低劣的,要想改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民的覺醒。例如在這次選舉中,暴力行為大幅減少,原因是選民不喜歡暴力,候選人若與暴力形象連結在一起,就死路一條,這與以往將暴力視為英雄,可以高票當選的情況,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次選舉,進步的事固然很多,但敗筆之處亦為數不少。例如新闢媒體的公器私用、行政不中立等,均嚴重影響選舉基礎的公平性。這些問題,如不加改進,台灣民主政治仍難邁向光明大道。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