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廠商,變成處罰民眾」
台北市政府今年二月間,稽查北市知名大賣場、社區時發現,知名電梯公司「通力」造假,偽簽電梯保養紀錄。北市府本月7日對通力做出停業一年的懲處。不過,時代力量立委立委徐永明指出,最近接獲民眾陳情指出,通力後續保養維修作業因此中斷,「本來要懲罰通力,現在變成處罰民眾。」
內政部營建署長許文龍表示,如果有困難,大家可以討論細節,看如何解套,確切了解通力的問題,趕快補強來解決。
內政部在79年訂定「建築物升降設備設置及檢查管理辦法」,如今已過20多年,被批評內容太舊,無法管理現況。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營建署已展開相關討論,但需要一些時間與各界、業者溝通,有結果就會馬上對外公布,尚未修正辦法前,政府對電梯安全有控管機制,地方政府也努力配合,民眾不用過度恐慌;事實上,電梯發生意外的數據逐年遞減。
徐永明昨表示,有松山新城住戶向他反應,社區得知通力遭停業一年,緊急詢問業者電梯如何繼續維修保養;通力答覆,合約期間,依然可以「維修」,但不得「保養」。住戶批評,電梯平常無法定期保養,等到發生意外,再來維修有何意義。
徐永明表示,通力保養紀錄偽造,安全性有高度疑慮,北市府雖祭出停業一年懲處業者,卻沒做好配套措施。使用通力設備的包括北捷、知名賣場及一般社區,涵蓋範圍很廣、人數也多,其他廠商若不願接手通力後續保養業務,民眾安全會出現重大危機。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說,國內電梯意外多,這次又出現通力事件,安檢機制完全沒有改善。過去政府對違法廠商,很少做出嚴厲懲處,這次通力遭停業一年,後續設備保養,應該由通力自行尋找合格廠商接手,北市府也要協助,如果業者消極,主管機關甚至可處以撤照懲罰。
許文龍指出,電梯設備維護基本還是平時養護,104年開過一次會,對電梯管理辦法,訂定的更嚴格,包括提高升降設備安檢頻率,對維修零件規範更清楚,但重點仍在於落實。
(本文轉載自2017.03.1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