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像得理不饒人!你先跟他道歉了,他反而還繼續追著打,完全不聽你後來說什麼,甚至也完全不管他自己做錯什麼?這怎麼辦?
剛好有怒氣的他,可以像電影《九品芝麻官》裡的角色「包龍星」一樣,對著你連珠砲的轟出一整串、一整段、一整個好幾十分鐘的責備與辱罵,彷彿你欠了他三輩子的債,到現在還不清。這就是宥辰。
心理學有個理論是:「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此論點說明:「人們在評估他人的失敗時,即使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仍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但若是評估他人的成功時,則會低估內部或個人因素,高估外在的影響。這樣的現象,卻又在評估自己的成功與失敗時,呈現出完全相反的結果。」
白話點說就是:這是人性的基本思維陷阱,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成功,我們很容易覺得他好狗運,一定是祖上積德,有很多好狗偷偷在幫忙他,他才可以獲得這樣的成就。但我們在看待自己的成功時,又傾向認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努力造成的,別人的幫忙只是剛好恰巧而已。
相反的,我們在看待別人的失敗時,容易覺得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他八成懶惰愛貪吃,每天睡過午,最後才會得到這樣的壞結果。但我們看待自己的失敗時,卻又會覺得這一切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半點不由人。如果我不是遭遇到這個什麼「雷曼兄弟金融風暴」瞎搞,我真的不會這麼淒慘。一切都是時運不濟!
這樣你明白了嗎?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是基本的原始人性。當然,這樣的本質傾向將會為我們惹出許多麻煩。因此修練個性,一直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功課。
有太多成年人對老天的這項作業都還沒交卷,當然我們也不能怪年紀小小的宥辰會這樣對別人的過錯,過度放大,窮追不捨。
面對這類型孩子我們可以怎麼辦呢?或許你可以試試下述建議。
一、不隨之起舞
孩子窮追不捨、連珠砲轟的背後,有他一直逃避不去面對的問題。建議爸爸媽媽在當下試著將孩子當作一位表演者,不需要對他生氣,不需要有情緒反應…我們就想像自己坐在國家戲劇廳看人演戲吧!!
嗯!如果這個方法對你真的太困難,你真的已經很想出手一巴掌『洗』下去。那或許你可以試著這樣說:『我感覺你很不舒服,也知道你很生氣,我很願意幫忙,我錯的部分我也願意道歉,但是如果你要這樣一直罵不停,我也快發火了,等你想到更好一點的講話方式,再來找我吧!』然後先行離席。
二、找出關鍵問題
孩子的一連串砲轟與埋怨裡,絕對會談到他所真正關心的問題。請千萬不要聽到他講什麼,你就回什麼。然後不知不覺兩個人都一路回到過去,愈講愈遠,愈吵愈失去重點,然後將隔壁的阿花阿貓小狗狗都一起扯進來了。這樣是絕對無法解決問題的。
找出關鍵重點,確認孩子是否是因為這件事而生氣。例如:『所以你覺得我先拿禮物給表妹他們,你覺得很難過,是這樣嗎?』確定這是這次情緒的主軸之後,你便可以引導孩子針對主軸去思考與面對問題,而不是一直陷在情緒裡攻擊別人。甚至是掛羊頭賣狗肉,丟出一堆煙霧彈,對著假事件做處理,你當然是怎麼表達誠意想要解決,都陷在五里霧中。
三、邀請孩子真誠面對自己,解決問題
找出核心問題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示範:「我很願意因為『某個錯誤』跟你道歉,並且也樂意”陪伴你想辦法”解決問題!但是不是可以請你下次直接告訴我你在難過什麼,而不是一直亂罵我,這樣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藉著爸爸媽媽坦蕩的示範面對問題與承認錯誤,孩子也將學習如何坦率的接納真實但不完美的自己。提醒爸爸媽媽,所有的吵架,絕對不會只有一方造成的,請也記得提醒孩子要針對自己的錯誤道歉喔!
舉例可說:「好,那我跟你說對不起,因為你是我的小孩,但是我卻先關心別人,讓你難過。但是我是不是也可以請你跟我道歉,因為你難過,卻沒有直接跟我說,而是先亂找一堆東西亂罵我!而且我都跟你道歉了,你還一直亂罵我!」
這裡要提醒爸爸媽媽留意,面對一直將過錯擺到別人身上,千錯萬錯都別人錯的孩子,在教養者技巧純熟前,很不適合使用尊重、同理、包容;建議可能的話要儘量使用就事論事的方式,一方面對孩子示範冷靜討論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讓孩子不致於在愈演愈烈的情緒裡迷失,不僅離原本要解決的問題愈來愈遠,對應身邊陪伴的教養者也容易感覺無助,甚而情緒不斷被孩子挑高…最末多半只能快速給孩子策略,匆匆離場,或是自己也面臨崩潰,一起下場感受情緒搖滾,導致雙輸的局面,也失去了自己想幫助孩子面對問題、提升能力的本心。
本文節錄自:《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4216個搗蛋鬼教會我們的事》一書,楊鈺瑩著、笛飛兒EQ教育協助寫作,大寫出版。
圖片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