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省長、直轄市長首次民選:一場熱戰,三黨的「新政治世代」成形

雜誌原標:台北啟示錄

陳 煒
user

陳 煒

1994-12-15

瀏覽數 13,050+

許月瑛攝
許月瑛攝

本文出自 1995 / 1月號雜誌 新媒體時代的顛覆人

一場選舉熱戰,首都一學「變天」,在政治發展、社會流變中經常起著標竿作用的台北政情,此番又隱然預示著新的競選模式正在成形、新的政治世代即將登場。

省市長及省市議員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國民黨成為市議會的少數黨,首都府會都「變天」。新黨在都會區站穩陣腳,國民黨在台灣省長、高雄市長選舉大勝,但在省市議會的席次比例都下降,台灣三黨政治的「新政治世代」已到來。

這場選舉熱鬧的過程和勝敗表象背後,對台灣應有新的啟示,對三黨也各具意義,從競選過程和結果中,三黨和選民各學到什麼,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有甚麼影響,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台北市是國際化的大都會,選民平均教育水準高、資訊流通快速、社經地位平均、自主意識強,被視為台灣的「領先指標」。雖然城鄉差距確實存在,但台北市的現象或許對台灣有領導作用,首都選舉的啟示對照各縣市的選舉現象,於體檢台灣的政治、社會發展,有其嚴肅的意義。

中生代將成主流 

這次選舉的最重要意義是預示,台灣新政治世代已到來,政治舞台上,四、五十歲戰後成長的中生代即將成主流,主導台灣政治的脈動,六、七十歲的老一輩政治人物即將淡出。宋楚瑜、陳水扁、吳敦義、趙少康、謝長廷、朱高正等選舉舞台上活躍的明星,都是中生代的代表。尤其宋、陳、趙三人在選舉中捲起的旋風,受選民的狂熱支持,說明台灣選民期待新世代人物主導政局。

新世代人物的共同特色是:具備良好的專業形象、辯才無礙、擅長掌握民意脈動、專精於造勢、包裝自已和推銷自身的政治觀,也擁有群眾魅力和廣大的知名度、口碑,他們是領導台灣跨越世紀的一群。中生代的人物還有連戰、吳伯雄、陳履安、錢復、施明德、尤清、盧修一、郁慕明、王建瑄等人,他們之間的差異是,有沒有機會和意願接受民選的試煉。

省長、直轄市長首次民選:一場熱戰,三黨的「新政治世代」成形_img_1圖/首都一役,新黨站穩陣腳,北市議會三黨合縱連橫的新政治世代到來。林承樺

從這批新世代人物狂飆帶動的省市長選舉熱潮,可以論斷,李登輝總統如欲尋求競選連任,輕易當選雖無困難,但「一老帶一輩中生代」凸顯的「一老」,未必貼合台灣社會脈動,主觀上可能亦非李總統所願。除非情勢所逼,李總統可能在這股風潮下退隱,轉為指導、諮詢者角色,或以黨主席身分繼續監督國政。至於林洋港、邱創煥等老一輩菁英再領風騷的日子,恐怕已一去不返。

值得注意的是,連戰在這一次選戰中積極輔選,吳伯雄緊隨連戰四處助選作法,固然與宋楚瑜間的「瑜亮情結」有關,但吳伯雄無緣參選省長,不無可能與連戰搭配「直攻」副總統,連、宋、吳間未來一年的關係將極其微妙。

中生代主導的趨勢,國民黨將發生嚴重的斷層危機。國民黨想兼容並蓄的發展策略,先天上遷就傳統力量,形象、人品非第一要件,地方派系又鮮少能推出形象牌出馬與在野黨競爭,民進黨、新黨在形象上占了優勢,沒有包袱,新人多投靠在野黨,國民黨已處於危險境地。

以立法院國民黨的中生代為例,除了立場親新黨的幾位稱得上形象牌,少數派系第二代也掛得上形象清新的邊外,國民黨經得起檢驗的形象牌,數量、比例上均居劣勢。如果中生代形象牌是主流,目前在野的民進黨、新黨就是未來的主流,台北市議會選舉結果,印證了這項預測。

台北市議員候選人在比形象上,輸給民進黨和新黨,造成國民黨議員席數流失,新人更多數落榜,國民黨在政黨形象定位上,已遭遇空前的難題和挑戰。一旦無法順利轉型過來,扭轉選民的刻板印象,明後年之交的立委、國代選舉,有可能遭滑鐵盧;如果屆時沒有一黨過半數,我國「聯合內閣」共治的情況將首度出現。

新政治世代的第二個意義是,換黨執政已屬可能,國民黨的絕對優勢已一去難返。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民進黨和新黨的得票率分別是二五.八九%、四三.六七%、和三0.一七%,國民黨在台北市是「最小」的政黨,國民黨在府會雙邊都是十足的在野黨。

再從一省二市議員選舉得票率觀察,七十八年分別為六二%、六九%、六二%,這次選舉為五一%、三九%及四五%,是歷史性的新低。如果民進黨、新黨能提名足夠人才競爭立委,未來立院重演台北市議會前例並非不可能。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開明政治可期 

選舉預示的第三個意義是,反金權、反貪污蔚為民意主流,清新、廉能的政府廣受期待。陳水扁、趙少康都高舉反金權、反貪污大旗,宋楚瑜也標榜勤政、廉能,都獲得高票,說明這幾年金權政治惡搞後,民意已醞釀一股反制力量,國民黨賴以維繫的地方金權難再肆無忌憚。

雖然省市議員當選者仍不乏金牛級人物,但檢調機關雷厲風行查賄選,目前偵辦中的案例仍多,但賄選不再敢明目張膽,倡議「走路工」合法化的聲音很難被普遍認同。民選省市長尤其是陳水扁在整頓政風上,應會有耳目一新的措施。如能查辦一、二案例作開端,配合與輿論的讚許互動,「開明政治」可期。

另一重要的轉變意義是,意識型態已非政黨競爭的主軸,公共政策時代是否來臨尚待檢證,但選民不在乎統獨意識、更重視候選人帶來的「感覺」,或許有助台灣走出統獨爭議泛政治化的死胡同。

趙少康喊出保衛中華民國、反台獨等意識型態口號,雖強力凝聚外省族群票源,吸收對國家目標感到徬徨、和對李登輝路線不滿選民的支持,但同樣地,趙也因為強烈意識型態傾向,流失一些中產階層選民的票。趙落選最後雖可歸結為省籍選擇,不能全怪罪意識型態問題,但四成四台北市民選擇國民黨或新黨口中的「台獨分子」陳水扁,雖不能解釋為台獨已受近半選民支持,卻是意識型態衰微的具體說明。

意識型態漸衰對台灣內部族群融合、社會凝聚都是好的發展。不過,弔詭的是,國民黨卻也因為統獨立場模糊而流失了選票,比反台獨,輸新黨,比本土化,輸民進黨,今後面臨如何定位的難題。統獨問題、國家認同仍留在議程表上,等待總統和立委大選時解決。

省長、直轄市長首次民選:一場熱戰,三黨的「新政治世代」成形_img_2圖/李總統連任並無困難,但「一老帶一群中生代」所凸顯的「一老」,未必貼合社會脈動。(法新社)

省籍在這次選舉中被嚴重挑起,是選舉中「不及格」的項目。外省籍的宋楚瑜參選,使民進黨有機會強化台灣人的悲情意識,打出「四百年來第一戰」,基本上就是訴求悲情的論調。民進黨公開場合不分省籍、強調融合,但耳語四處流竄,某些縣市掛出「台灣省長選台灣人」、「宋楚瑜去選湖南省長」布條,惡狠狠揭開省籍的傷口,再撒上鹽巴。

台北市趙少康「本省籍中產階級請注意」文宣,隱約間也攪動了都會區漸淡化的省籍情結,加上強烈批判李登輝,也引起一些本省籍選民的反彈,最後得票落後陳水扁一截,都與省籍有關。某些激進的計程車團體拒絕載外省口音乘客、糾紛頻傳,都是選戰中最大的敗筆。但宋楚瑜高票當選,多少緩和省籍的嚴重衝擊。

智慧使然?歷史偶然? 

新的競選模式正在成型:台北市陳水扁標榜「快樂的市民、希望的城市」參選,啟用一批平均年齡三十歲以下的青年,以截然不同的訴求打下台北市,競選模式創下新先例。陳趙兩人大規模的群眾造勢手法,又是另一種先例。宋楚瑜跳脫地方派系,直接向鄉鎮層級挖票,配合行政系統、媒體造勢,也是另一種選戰模式。但社會空前的電子媒體報導公平性的反省和抵制,對國民黨當局將是很大的壓力。

選後三黨都面臨檢討調整,民進黨的省長「變天」未獲選民認同,公民自決、台獨黨綱包袱是執政的絆腳石,已很明顯,如果不能搬開這塊障礙,總統選舉毫無勝算機會,陳水扁任市長的表現,對民進黨至關重大。

國民黨的「安定牌」、「李登輝牌」都有招式用老、效用遞減的隱憂,安定牌的本質基本上就是「中共威脅牌」,一個黨要靠提醒選民選它,否則台灣就不會安定,就民主政治而言,很滑稽,令人感到無奈,卻是國民黨、民進黨一搭一唱的結果。

第三種選擇的新黨如能打破省籍藩籬、淡化意識型態、強化本土化,並非不可為。選民給三黨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的結果,是台灣選民的智慧,還是歷史的偶然?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