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剛落幕,其中最受矚目的電影便是贏得六項大獎的「 La La Land 樂來越愛你」。這部電影特殊之處是它屬於歌舞片,以歌唱與舞蹈的方式講故事,讓電影的製作難度增加不少。事實上「歌舞劇 musical 」在美國娛樂史上一向有重要地位,只不過 musical 大多是以現場表演的方式來呈現,一年一度的東尼獎便是獎勵歌舞劇的幕前幕後工作人員,聲勢不輸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圖是美國第一大城紐約市,紐約的百老匯正是音樂劇重鎮,很多人專程來紐約不是購物逛街吃東西而已,他們來紐約是為了百老匯。
百老匯 Broadway 其實是紐約市一條馬路的名字。由於大多數劇院在百老匯這條大馬路上以及周邊街道,所以紐約的劇院區就以「百老匯」統稱之。
百老匯有41 家五百人座以上的劇院和一些小劇院,密度非常高。
每天傍晚都有好幾十齣知名歌舞劇同時上演,有新有舊,也有一大堆沒人聽過的戲碼在較小的劇院演出,希望能獲得注意。
知名的歌舞劇炙手可熱,入場門票一定要數個月前就先在網路上買好,不可能當天買到票。而且價格不斐,動不動就是幾百美金。
如果你不想花大錢也有別的選擇,時代廣場這個 tkts 票亭專門出售當天還沒賣出的戲票,通常有蠻大的折扣。
每天下午時間一到就出現大批人潮排隊買折扣票。
你想看的戲不一定有票,所以必須退而求其次。不過百老匯有太多膾炙人口的好戲,來買折扣票的人通常不會空手而歸。
阿甘個人認為歌舞劇最迷人的地方就是現場演出的張力與功力,一氣呵成,所有演員的演唱、走位、舞步全都必須配合的天衣無縫,不可能 NG,不可能重來。只有深具實力的硬底子演員能夠站上百老匯舞台。這光鮮亮麗的背後是長時間的苦練和堅持。從百老匯舞台上,可以清楚了解為什麼美國穩居全球娛樂產業龍頭,因為人才實在太多了。
住在台灣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現場看過歌舞劇,但不代表你從未以其他的形式看過聽過,因為音樂劇的影響力遍及各地。
例如被改拍成電影的「芝加哥 Chicago」,請來凱薩琳麗塔瓊絲與李察吉爾擔綱,您大概很熟悉。
「艾薇塔Evita」 也是先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然後拍成電影,由瑪丹挪主演。2012年重新編排的舞台劇版本由瑞奇馬汀出任男主角,阿甘很幸運地買到票,現場見識到瑞奇馬汀的歌唱與舞蹈實力。
「國王與我 The King and I」也是先有歌舞劇才有電影。電影拍過兩次,1999年的電影版由周潤發飾演泰國國王。
這裡是上演「國王與我」 歌舞劇的林肯中心劇院大廳。
百老匯目前最長壽的歌舞劇是「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來自英國的「歌劇魅影」1986 年先在英國倫敦的 West End(英國的百老匯)上演,兩年後在紐約百老匯初試啼聲,造成轟動,受歡迎程度在三十年後仍有增無減。
有些歌舞劇則是改編自電影而來,像是「獅子王 The Lion King」。獅子王音樂劇 2008 年曾經巡迴至台北演出。
然而絕大多數知名戲碼很少會巡迴至亞洲,連美國也不定每個城市都看得到,所以很多戲迷專程跑紐約就是為了百老匯。
不管你愛不愛看 musical,如果有機會一遊紐約,絕對要抽空看場秀,領略一下百老匯的驚人魅力。
作者簡介:
阿甘旅居美東,曾擔任美國公立中學教師七年,目前從事行銷工作。著有《阿甘老師的美國大冒險》(天下雜誌)與《優秀教師的職場修練手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並發表過多篇美國教育政策相關文章。閒暇之餘, 阿甘喜歡四處旅遊,和朋友體驗美國文化與生活,目前為止,阿甘已經拜訪超過四十個州,正朝著五十州的目標邁進。
更多文章請至【阿甘的美國大冒險】//【阿甘的美國大冒險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