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底和八七年初,美國最熱門的新聞是賣武器給伊朗的「醜聞」案,天天上報「鋒頭」最健的是雷根總統、白宮幕僚長黎根、前後任國家安全顧問麥法蘭、龐德特和諾斯中校等人。但等陶華委員會的報告一出,雷根、黎根都靠邊站,這時數風流人物還看南茜了!
美國有了「女總統」?
這位白宮女主人聯合雷根的親密戰友,硬是炒了黎根的魷魚,同時著手重組雷根的幕僚班底,又給雷根演講撰稿人提示意見,以一篇「認錯而不道歉」的講詞回應陶華委員會的指責;而最令人驚詫的,據說南茜還要插手限武談判,希望儘快與蘇聯達成限武協定,以挽回雷根總統因「伊朗門」而失去的聲望。這些「內幕」經大眾傳播媒體報導後,舉國譁然,大家這才意識到,原來美國有了一位「女總統」。
但是這些報導是不是真的呢?素來笑口常開,以幽默風趣見稱的雷根總統,當著白宮記者群的面,聲色俱厲的斥責他們是「最鄙下的捏造」。
甚至連新聞界都分成兩派,一派指責第一夫人擅權亂政,有一派則替她辯護,認為這個嬌小善良的女人,只是全心全意關心她的老伴罷了!
平心而論,說南茜牡雞同晨,未必全是事實,但恐怕也絕非空穴來風。
運籌帷幄,厥功至偉
電影演員出身的雷根,兩任太太都是女明星。第一任夫人是大名鼎鼎的珍惠曼,兩人分手後,他娶了南茜。三十五年來,從好萊塢經加州沙加緬度到華府,南起一直是雷根往上爬升的主要推動力量。猶憶一九七六年夏,雷根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大會中遭福特擊敗,其政治生涯似乎已告終結。但四年後,雷根以七十之年,捲土重來,力挫共和黨餘子,再痛擊卡特,終於進入白宮。又四年,復以囊括四十九州的排山倒海之勢,大勝孟岱爾,繼續主政。在這一連串的勝利中,南茜是雷根核心智囊之一,運籌帷幄,厥功至偉。
由於雷根夫婦恩愛逾恆,南茜又是和總統見面最多的人,連國家安全會諾斯中校都可在國際上翻雲覆雨,要說白宮女主人對國家政務、人事毫無影響,那是無人能相信的。問題只在影響的程度,以及受大眾注意的程度罷了。
南茜攬權而受人矚目,始自去年底伊朗案爆發之初。美國人雖然蠻歡喜雷根,但多認為他是不大管事的總統。軍售伊朗的紕漏,指責的箭頭乃集中在白宮幕僚長黎根的身上。南茜愛夫心切,認為黎根胡塗,而使總統受累,心中非常不滿,於是聯合雷根的密友前內華達州參議員賴克索、白宮民意測驗專家沃斯林和司法部長米斯,向雷根進言,希望撤換黎根。雷根是一位好好先生,拉不下險來,而黎根也知道老闆的脾氣,你不會下條子免我的職,我也不辭職,事情就僵在那裡。
據說南茜有一「毛病」--歡喜直接給總統幕僚打電話。老闆娘打電話來,一般人總是客氣三分,可是黎根有時不太買帳,伊朗案發生後,知道南茜想換他,心中更有芥蒂,有一次話不投機,他掛了南茜的電話。
幕僚長掛了第一夫人的電話,像這種事,外人何由得知?可是偏偏記者們就知道了,在報紙上大登特登。據說這是南茜示意洩漏的,以造成對黎根的壓力。
到了今年二月下旬,陶華委員會的調查報告即將發表,南茜和黎根通話討論如何應付,黎根有兩項主張:
第一、總統立即舉行記者招待會,明快的應付陶華委員會的報告。
第二、總統到各地旅行,把這件事訴諸選民,爭取支持。
這兩點南茜都反對,她指出:
其一、對陶華委員會報告的內容事先毫無瞭解,總統如何能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答覆記者們火辣辣的問題,這不是愈弄愈糟嗎?
其二、她的七十六歲的丈夫,剛剛動過手術,現在就到處旅行,不是玩命嗎?
督導「伊朗案」善後
兩人在電話上聲音愈講愈大,南茜憤然罵一句:「開你的死人記者會!」然後摔了電話。新聞界怎麼會放過這種「好消息」?夾敘夾議之外,還一致判斷:黎根捲舖蓋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事後證明,黎根的高見還其不如南茜,至少在記者會召開時機這一點上,如果陶華委員會報告一出雷根就站在記者面前「備詢」,他可能真罩不住,因為報告非常明確的說,總統應負責任。
陶華報告公佈後,白宮一片大亂,幕僚六神無主,南茜就成了處理善後的總督導,她毅然請她的總統丈夫開除了黎根,並著手物色繼任人選。第一家庭原來屬意他們的好朋友前內華達參議員賴克索和前交通部長路易斯,但是這兩位「好朋友」都婉謝了。賴克索說,他打算競選總統,路易斯說,他不想離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實際上,恐怕都是不願淌渾水,收拾這個爛攤子。於是新聞界又報導說,南茜對這兩人深惡痛絕,因為「他們拒絕在她丈夫總統任職最黑暗時刻拔刀相助」。賴克索雖然沒有「為朋友兩肋插刀」,但是他向第一家庭推荐霍華.貝克當幕僚長,各方反應巴致稱贊,總算「將功折罪」。
雷根三月四日向全國發表演講,檢討陶華委員會的報告。不僅是輿論界,他的親信和朋友事先也勸告他,要公開向國人道歉,否則事件可能不會平息。及至雷根演講時,他坦然承認事情錯了,他應負責,但是沒有道歉。而新聞界卻認為,雷根雖未道歉,但字裡行間充滿「歉意」,頗為得體。演說後,民意測驗立即統計,雷根的聲望已經回升。據說,講詞雖然是總統講稿撰寫人蘭登.鮑溫寫的,點子可是南茜出的,而且還給講稿作了最後的潤飾。
據接近雷根夫婦的人士說,南茜對政治頗為敏感。去年十一月,伊朗軍售醜聞曝光之後,她是白宮核心份子中第一個察覺事能、嚴重的人。她對雷根聽信黎根的建議對抗新聞界,表示憂慮,曾找親信提供意見。六年白宮生活後,她對自己的政治見解有了信心。
南茜撈過界了
南茜認為,軍售伊朗的事將為雷根公職生涯留下汙點,影響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今唯一能反敗為勝的事,就是和蘇聯達成限武協定,這不僅可以提高雷根的聲望,也可成功的完成未來兩年任期。所以她將親身參與,加速推動這件事。
這個消息透露後,輿論界立即一片鼎沸,認為南茜這下子絕對是撈過界了。核子彈等等,是男人的玩具,婦道人家懂得什麼限武?在一月批鬥聲中,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賽法爾(William Safire)火力最強,他在三月二日的報紙上尖刻的寫道:「在白宮東廂那群闊綽而驕傲的幕僚支持下,玩弄權力的南茜可真是國家預算中花費最大的「志願兵」,但納稅人又無可如何,因為第一夫人這個職務,是聯邦政府中既不會遭解雇也不會被彈劾的職位。」賽法爾這段話的最後一句,變成了名言,被新聞界和政界所廣泛引用。
政治漫畫有好題材
不過紐約時報的社論可是向著南茜的,它質問:「如果大家都能給雷根提意見,為什麼南茜不能?」
南茜以前的新聞秘書泰德小姐也投書紐約時報,為南茜叫屈,她說:「她只是關心和保護她的老伴,如是而已!」
政治漫畫是美國報紙特色之一,這時可有好題材了。「芝加哥論壇報」的一張漫畫是:雷根的新幕僚長霍華.貝克,在白宮廚房穿著大師傅的制服,南站在發號施令:「霍華,今天晚上在東廂有一個三百人、不拘形式的熱鬧餐會。」漫畫標題是「新麵包師傅的第一天」。貝克的姓氏Baker的字面意思恰為「麵包師傅」。
紐約「每日新聞」一幅漫畫是:雷根發表演說,南茜在台下隱蔽處舉著提示內容的紙牌。雷根前面講台上的一句提示是:「保持微笑,看著南茜」。
這幅漫畫似乎太過挖苦,不過新聞界可以提出證據來,又使你不能不相信。國家廣播公司最叫座電視節目之一的「唐納休時間」(Donahue)主持人唐納休,請了幾位專欄作家上節目,和現場觀眾一起談南茜。也不知這位仁兄從那兒找出來的一段錄影帶,雷根夫婦併排站立,記者向雷根提一個問題,雷根沒有立即作答,此時南茜低下頭來,輕聲的說(電視觀眾仍然聽得到):(I’ll do What I Can do.」雷根乃揚起臉,大聲的重複:「I’ll do What I Can do.」現場觀眾,一片哄堂。
雷根發了脾氣
新聞界的窮追猛打,顯然給第一家庭帶來壓力,也使雷根惱火。
三月四日雷根提名威廉.韋伯斯特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在白宮辦公室讓記者拍照。在慣例上,雷根在這種場合不回答問題,但偏偏有記者問他南茜是否弄權,他在政務上是否受南茜左右等等。一向笑口常開、以幽默風趣著稱、會應付新聞記者的雷根,不禁勃然變色,憤怒的說:「這是捏造。我認為是最鄙下的捏造。」他還說:「我今天打破慣例,那是你們自找的。」
也許是熱勁已過,也許是雷根發了脾氣,總之,到三月中旬,批鬥南茜的聲音已漸漸聽不到了。不過一般人心頭不免有一疑問:南茜究竟有沒有弄權亂政?要求證這件事,恐怕將來才行,甚至要留給歷史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