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毛茸茸的陷阱:美國最毒毛蟲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user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2017-01-04

瀏覽數 149,800+

毛茸茸的陷阱:美國最毒毛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一條貓毛蟲在葉子上覓食。攝影: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別看牠毛茸茸、一副很好摸的樣子 ─ 這可是全美國最毒的毛毛蟲,碰了要送醫院的。

這種毛蟲俗名叫「貓毛蟲」(puss caterpillar,學名 Megalopyge opercularis),根據新聞報導,很多美國小孩接觸了之後都劇痛難耐。其中有些人是因為撫摸了牠們,有些人則是因為貓毛蟲從樹上掉到他們身上而受傷的。

佛羅里達大學的昆蟲學家Don Hall說,貓毛蟲之所以會叫貓毛蟲,是因為牠看起來就像一隻毛茸茸的可愛家貓。但儘管這種蟲看起來很柔軟,牠們的外層毛皮底下卻藏有毒性極強的小刺,會扎進你的皮膚裡。

「被貓毛蟲刺到就像被蜜蜂螫到,只是更慘。一旦被刺到之後,痛的感覺就會立刻迅速加劇,甚至可以痛到骨頭裡去,」Hall 說。

「至於究竟會有多痛,取決於你被刺到了哪裡,以及有多少根刺扎進了你的皮膚。曾在手上被刺過的人說,痛的感覺可以直達肩膀,而且可以痛上 12 個小時,」Hall 說。

毛蟲興衰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Hall 表示,這種毛蟲會經歷自然的興衰循環,族群大小會因為天氣、食物以及環境中的寄生蟲數量而劇烈波動。

目前貓毛蟲的數量似乎在增加中,他補充。

Hall 本身也被刺過幾次,大部分是因為碰了他在自家車庫裡培養的幼毛蟲 ─ 相較於比較大、毛比較多的毛蟲,幼蟲身上的刺通常比較少。

若真被一條貓毛蟲給刺到了,並沒有標準的醫療處理程序,但 Hall 建議可以用透明膠帶貼在患部然後迅速撕下,移除留在傷口裡的小刺。這麼做有助於減緩疼痛。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魏靖儀 

完整內容請至《 國家地理 》雜誌中文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