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厚植台灣經濟優勢-寫在遠見一百期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4-09-15

瀏覽數 22,450+

厚植台灣經濟優勢-寫在遠見一百期
 

本文出自 1994 / 10月號雜誌 新台灣人

(一)「沒有經濟,就沒有台灣」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再也沒有人以核彈多寡來檢驗國力。一夜之間,國力與經濟實力畫上等號。這樣的劇變,正符合我們自身的比較利益--台灣的優勢就在於它的經濟優勢。「台灣經濟」對台灣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就在於「沒有經濟,就沒有台灣」。

亞太地區之在近年來受到國際重視,也就是因為這一地區有高度的經濟成長。

中國大陸近二年增加的經濟實力(以世界銀行對國內生產毛額的新估算為標準),已遠超過了台灣全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去年為二、二0一億美元)。我們更要警惕;只有全力來厚植台灣的經濟優勢。

在本刊去年十月十五日的一文中,筆者曾指出要厚植「台灣優勢」,是因為三項重要的考慮:(1)確保二千一百萬人民的福祉;(2)誘導兩岸經貿關係良性互動;(3)進而揚眉吐氣,在二十一世紀屹立於世界。

(二)波特的見解

現在,再以國際優勢理論的權威學者波特的見解,做進一步討論:

這拉哈佛大學教授在其一九九0年「國家的競爭優勢」一書中,根據他對美、德、日、英、南韓、新加坡等十國的研究,得到一個結論:有二組因素影響一國產業的競爭優勢。

第一組基本因素:

(1)生產因素:包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

(2)市場需求,

(3)相關與輔助的產業,

(4)企業的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第二組附加因素:

(1)機運,

(2)政府。

這二組因素中,他認為第一組的四個基本因素最為重要。這四個因素的相互關係構成菱形狀,波特形容這是「國家鑽石」。當一個國家以廉價努力為競爭優勢時,這種依靠單一因素的情況十分危險,因為其他落後國家會以更廉價勞力來取代單一優勢。因此,波特強調一國優勢,要厚植於持久的「鑽石關係」上,亦即是要四周基本因素相互發展、配合、剌激、提升。

經濟部曾提出公元二00二年時,台灣將有十大新興工業:資訊工業、精密機械與自動化工業、特用化學品與製藥工業、半導體工業、航太工業、通訊工業、高級材料工業、消費性電子工業、污染防治工業、醫療保健工業。

這些台灣明日之十大明星工業,也正可用波特的研究結果來檢驗。

波特並指出,一個國家的競爭發展有四個階段:

(一)生產因素推導階段,

(二)投資推導階段,

(三)創新推導階段,

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免費報名,看見時代的選擇。

(四)財富推導階段。

亞洲四小龍都還在投資推導階段,要跨入下一個創新階段、不是一步之差,而是有無全面革新之別,這就需要產業結構、國際行銷、金融體系、科技水準、傳統思考等等做全面的脫胎換骨。

從台灣受制於各種因素(如自然資源、本身市場、科技研發)來看,如附圖所示,目前則是周旋於右下角的地區,亦即是在利用大陸低廉的勞工與自然資源--一個很淺薄的優勢利用。

台灣應當開發與結合大陸上具有優勢潛力的因素(如基本科技),共同向附圖中之右上角那一片空白的雙贏地區發展--這種兩岸優勢的結合,台灣才有可能進入創新推導階段,大陸也才有機會進入投資推導階段。

(三)另一組保障性因素

再以提升「台灣優勢」而言,仍有另一組具有影響力的因素,是波特以及西方學者所不易體察到的。

這組無形因素不能忽視,可以稱之為「保障性」因素,它無所不在地影響,甚至支配了社會上大部分成員的工作態度、消費習慣投資傾向、社會和諧、行政效率以及對未來的展望。這是指憂患意識、勤儉精神、社會共識、公權力四項因素,它們曾在威權體系中發揮過功能。在當前多元化社會中,社會各界仍然需要同心協力來:

.重振憂患意識:不該有的鬆散,一點也不允許鬆散;

.重振勤儉精神: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

.重振社會共識:族群意識絕不允許挑撥,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要推廣;

.重振政府公權力:政府的公信力與行政效率、執法認真,絕不打折扣。

有憂患意識,即容易改善社會的弊端、政府的缺陷,以及人民的短視。

有勤儉精神,即容易減少浪費、減少奢侈、減少虛浮。

有社會共議,即容易產生社會的安定、政治的安定與人心的安定。

有公權力,即便是在「誰也不怕誰」的民意狂飆中,仍有社會紀律、仍有運作規範、仍有投資保障。

具有了這些保障性因素,當前工商界所面臨的困難,如:環保抗爭、勞資爭議、建廠困難、無法開工、勞工短缺、因社會福利而快速增加的成本等,都較容易一一克服。

(四)結語

在厚植持續性的經濟優勢中,也必須兼顧其他層面的優勢發展。因此,大家也要盡心盡力,一起來倡導包容性的中華文化優勢、公平性的民主政治優勢、融合性的多元社會優勢。

如果有人問:「誰是台灣發展的罪人?」我的答覆十分簡單:「那些有意無意、或明或暗、或個別或團體,在腐蝕台灣各種優勢的人。」

如果再有人問:「誰最適合做我們的領袖?」我的答覆十分肯定:「有能力足以防範腐蝕台灣優勢的人,更有能力足以厚植台灣優勢的人。」

鼓吹台灣各種優勢的厚植,正是今後「遠見」雜誌要走的路。

當遠見再出版六十四期時,人類就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有進步的觀念做先鋒、有孕育好的優勢做後盾,台灣二千一百萬人民就可昂首闊步地邁進新的世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