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日前一場座談會上,抨擊大陸政策消極逃避,這顯然是衝著陸委會來的,一時之間海陸大戰又已箭在弦上。
海基會與陸委會為什麼老是意見不和,最初陳長文先主任秘書長,兩會不和,大家以為可能是省籍情結或流派不同。後來換省籍人士陳榮傑擔任,仍然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導致陳榮傑的離職。政府不得已又派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先生,以海基會副董事長身分來兼秘書長。大家以為這位總統身邊的大內高手來負責海基會,應該不會有問題了,結果邱秘責長仍然不敵陸委會,在怨聲不斷、悶悶不樂的情況下,邱氏離開了海基會。
現在的焦仁和秘書長隊任職總統府。為主流派人馬外。且曾出任陸委會副主任委員。以這種密切關係的人來任海基會秘書長,現在還是不免發生海陸大戰。因此大家不禁要問,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有人認為問題都是出在黃昆輝主任委員身上,某實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些冤枉黃主委。我相信黃主委也不願見到這種海陸大戰的局面,因為這對黃主委的形象及前程都有負面影響,黃主委不可能不知。問題是現在這種兩頭馬車主管大陸事務的模式,命中注定是耍發生磨擦的,換誰來做都是一樣的。
在制度設計上,雖說陸委會負責政策。海基會負責執行,但是政策與執行有時界線並不清楚。負責政策的人如果事必躬親,則什麼都是政策範圍,目前海陸兩會情況就是如此。
陸委會視海基會為其內部單位,企圖掌控一切,但海基會則希望有其獨立的辦事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海基會負責人是一位阿斗型或絕對順服,無主見的人,否則兩會必將發生磨擦爭執。不幸的是,海基會自首任秘書長陳長文起,以至目前的焦仁和先生,多是頗有才氣及主見的人。
為今之計,只有讓一位阿斗或好官我自為之的人來擔任秘書長,或是由陸委會主委黃昆輝親兼海基會董事長及秘書長。
制度不良造成磨擦,甚或鬥爭,雖非海陸大戰一例,在我國可謂比比皆是。最有名的就是總統府與行政院之間的磨擦或鬥爭。我國憲政體制傾向內閣制,行政院長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但是總統握有行政院長提名權。當總統的人總想指揮一切,絕對不會願意擔任虛位元首,結果總統與行政院長間的磨擦或鬥爭就接連不斷;這也是為什麼李總統任內已換了四位院長的原因。
每下愈況
連院長能擔任閣揆多久,總統府與行政院是否會再有磨擦,端視連院長的順服程度而定。目前看來連院長的順服程度是很高的,甚至已快成為無聲音的院長了。也正因為連院長有這種特質,所以才能登上院長寶座,府院之間才能維持和諧關係。倘若有一天連院長這種特質消失了,府院大戰就會再起,因為這是制度使然。
可悲的是,我們本以為幾次的憲法修正可以改善這種不良制度,但結果是憲法愈修愈糟糕,依現在的憲法架構。我們幾乎已是雙首長制,日後問題必然更多。
最近國民大會開會,李總統連續五天前往聽取意見,並答覆問題。國代們當然甚為開心,國民大會地位提高了,甚至有凌駕立法院之勢,因為總統雖不來立法院,來立法院答覆問題的只是行政院長,而目前行政院長實際上只是總統府的執行長。這種情形如任其發展下去,雙國會就會形成,以後國會的紛爭就會沒完沒了,這不是國家之福。
目前我們需要的是單一國會,國民大會及立法院總有一個要取消。並統合其職掌,制度設計始稱完整,抗爭始可減少。制度設計極為重要,所以我們常說,偉大的政治家應為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計,其理即在此。可惜現在在台灣,政治家已是稀有動物,偉大的政治家幾乎已經絕跡。長治久安的制度又往何處尋呢?
(王建瑄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