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9週年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五國一體的北歐市場-經濟學人獨家授權刊載

謝來發
user

謝來發

1987-03-01

瀏覽數 21,250+

五國一體的北歐市場-經濟學人獨家授權刊載
 

本文出自 1987 / 3月號雜誌 第009期遠見雜誌

北歐共有五個國家,雖然各自為政,整個來講卻是一個很團結、很和諧的國際社區。所有的交通運輸系統都結合在一起,彼此間出人無需簽證或檢查。無論發展漁業或工業,也都分工合作,配合無間。

北歐五國一體

挪威的人喜歡創新、出點子,卻為了保護環境,把發展工業列為次要,產品寧可交給工業發達的瑞典去製造;丹麥靠海,自認是一個貿易國家,所以產品多由丹麥行銷。芬蘭靠近蘇聯,跟東歐共產國家的經貿往來較多。據資料顯示,北歐與蘇聯、東歐的年貿易總額為六十億美元,芬蘭就佔了一半。

另外,北歐五國還有很多聯合組織,例如「歐洲自由貿易協會」、「北歐國家會議」、「北歐部長會議」、「歐洲共同市場」等等。這些組織的功能很大,不僅促進彼此貿易關係,也加強勞工技術及文化的交流。

北歐為促進技術工業發展,還設立發展基金,任何一個國家有投資計畫,都可以向基金會貸款,以供人才訓練等之用。

他們的產品銷售系統,由類似合作社的組織統一掌理,透過代理商、

批發商,再到零售商手上,秩序井然。反觀我們的外銷多為單打獨鬥,

彼此競爭激烈,經常是兩敗俱傷。

由於北歐五國的經濟發展是在團結一體的原則下有計畫地進行,因此當我們和他們做生意時,就要把這五國看成一體。授予代理權時,也要把五國看成一個地區,而不是分別到各國去找代理商。

由於過去的習慣,我們在國際貿易上,過於依賴日本、美國而忽略了北歐市場。

一九七○年時,我國與北歐五國的貿易總額大概只有一千三百萬美元;到一九八五年,大概有四億多美元。貿易額增加了二十四倍,可謂成長迅速。然而與我們目前全世界的貿易成長情形比較,金額仍嫌太小。

我們跟北歐五國都沒有正式邦交,要拓展貿易,透過外交、政治的途徑,都將不得其門而人,一定會遭到中共的干預。但是北歐人民卻是很友善的,國民外交很容易做。民間若純粹以做生意的姿態和他們來往,自然可以把門戶打開。

39週年慶特別企劃,訂遠見還能帶走行李箱、咖啡機等好禮!

丹麥可說是一個標準的貿易國,輸人和輸出差不多,情形與我國有點類似。瑞典是製造工業產品的國家,但是輸人也不少,主要輸人的產品是紡織、金屬製品、工具、機械等。挪威靠海,交通機械設備需求較多,輸人遊艇、小船佔很大的比例。

要賣也要買

台灣目前發展的很多產品,正好符合北歐各國的需求,應該很有競爭力。

不過,我們也不能只想賣,不想買。北歐工業機具很發達,我們也有購買的能力。過去我們很多工業材料都仰賴日本供應,其實像造紙的原料,就可以從北歐引進。雙方貿易容易平衡,人家也樂意接受。

我在北歐也看到一些問題。

北歐人重享受,大部份人不願意生小孩,目前北歐人口已經開始呈現負成長。政府為了鼓勵生育,提供種種福利,譬如產假二十一週,小孩成年以前免費體檢,牙齒保健也免費等。

由於北歐是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福利制度做得非常好。尤其是瑞典對於社會安全、社會公平、人權保障的實行,可謂不遺餘力,幾乎可說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有政府在旁照顧。

雖然社會福利支出這麼龐大,企業的負擔也很沉重,但因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制度下,企業主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沒有人有異議。

不過,就社會福利而論,我覺得我國的情況不同,經營企業的人有時要善於觀摩別人,但不是看人家做得好就盲目學習。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必把自己看得太輕,今天我們不論在人才、產品各方面,都已達到國際水準,在世界舞台上有資格和人平起平坐,走到那裡都不必心虛膽怯。

(陳怡業整理)

(謝來發為濟業電子公司董事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