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來源:199it)
蔡英文總統在端午節與內閣成員小敘,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經濟部長李世光等報告五大創新研發計畫(綠能科技、物聯網、智慧機械、國防科技、生技醫藥)進度。隨後,閣揆林全下令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最短時間內起草完成,不能紙上談兵。但是,產業要快速發展,必須先建立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就像高速公路一樣,能穩健地推動未來不同的變化,而這項基礎建設,對台灣而言,我認為是工業互聯網。
目前商業互聯網的發展,多半重視產業價值鏈的下游,也就是行銷、銷售、服務端,但是卻忽略了在全球工業4.0或製造2025的趨勢下,連結「商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性。這點對台灣互聯網發展非常重要,目前「商業互聯網」在全球已經非常普遍,但並沒有有效地將製造與產品設計連接。台灣應該更看重大陸與世界所沒有的趨勢,就是商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結合。
商業互聯網連接的是人(P2P)、而工業互聯網連接的是商品、設備與機器(M2M),這種新的趨勢,我稱之為隨經濟(Ubiquinomics),也就是未來互聯網的中心不再是平台,而是你所在的地方,就是網路的中心。具體而言,隨經濟中的工業互聯網包括了資料收集感知科技(Sensing technology),邏輯判斷的智能科技(Intelligence technology)、以及做即時反映的回應科技(Responding technology)。
舉例來說,綠能科技需要感知環境監測、物聯網產業需要感知器資料收集與網實整合、智能機器需要機台元件感測整合、國防工業需要精密感測IC、生技醫療需要生物感測IC,藉以收集數據,做出智能判斷,並回應做出管理行動。工業互聯網將是未來工業的基礎,林全的五大創新產業如果要做深做廣,必須要有強大的基礎建設,不要本末倒置,不然這種以專案為基礎的產業創新發展方案,會讓台灣的產業一直無法生根。
想知道更多關於工業互聯網的建議嗎?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作者:盧 希鵬)
本文未完,精采全文詳見五大創新產業的基礎,工業互聯網將是未來工業的根基!
專欄簡介: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官網》;《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