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

【溫市笑應︱海馬老爸的溫哥華日記】

海馬老爸
user

海馬老爸

2016-06-29

瀏覽數 34,050+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
 

塑膠頭盔的束帶緊緊勒著下巴,我與兩個超過300磅的落腮鬍壯漢擠在狹小侷促的車廂座位。列車車廂間的連結卡榫匡噹匡噹發出聲響,黑暗中緩緩向地底行駛。尖銳菱角岩壁從身邊快速飛過,水流緩緩自隧道頂端滲下,燈光照耀處,墨綠色的石壁在水光中閃亮。

這裡是卑詩礦業博物館(Britannia Mine Museum),卑詩省海天公路(Sea to Sky Highway)上最明顯的地標建築。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

位於海天公路上的Britannia Beach,礦業博物館俯瞰寬闊的內海豪灣。1888年,銅礦在此被發現,從此開啟了採礦工業。二十世紀初 The Britannia Mining and Smelting Company投注大量資金開發,1920和30年代間達到最高峰,成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的銅礦出產地。除了銅礦,少量的金和銀也是該底炙手可熱的礦產。當時通達至礦區的鐵路尚未興建,交通不便,僅能由水路進出本。礦區為私人公司擁有,屋舍街道自成一格,非礦區工人或家屬不得進入。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2

60年代隨著銅價下降,礦業落沒,礦場一蹶不振。即便後來由不同公司收購接手,但運營成本過高,銅礦終究於1974年底徹底關閉。隔年卑詩省政府將之改建為博物館,1988年被列入國家歷史遺跡。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3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4

抵達博物館,門口廣場上復刻的鐵軌與礦物載運車還原了當年的景象。購票入內,一顆巨大的含銅礦石赫然入目。穿過一間間礦坑展示長廊,我們趕赴地底礦坑解說之旅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5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6

在半山腰處的礦坑出口,遊人們戴上施工安全帽,在一位身著全套工作服的年輕金髮美女帶領下,擠入窄小的礦工列車。地底空洞內沁涼異常,水滴不斷自身邊滴落。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7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8

該礦坑原深入地下210公里(各坑洞總長度),為橫式挖掘開發的坑道。成為博物館後,館方將前400公尺掘寬挖大,以便遊客的進出。眾人走在陰暗的地道中,腳下積水、泥濘處處;頭頂每隔數公尺吊燈幽幽放射亮光,空間顯得異常陰森。當得知當年地道僅有石壁上畫出那一方尺寸大小,原本不存在的幽閉恐懼症竟悄悄上身。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9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0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1

跟著解說員穿梭在不同的坑道內,聽她解說不同年代的挖掘開採以及石塊搬運的技術。間或示範如同怪物的機器,遊人即便已被告知聲響巨大,最好摀住耳朵,當機器運作時還是不免膽戰心驚。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2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3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黑暗是礦坑內另一特點。解說員將所有燈光熄滅,坑洞被闃黑填滿。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當年的礦工僅能藉由微弱的燭光或是汽化燈,摸黑鑿開石壁,一天將數噸的大石搬到地面。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4

出了礦坑,經過存放礦石樣本的儲藏室,就來到礦區的重點建築:輾磨篩選工廠 (Mill 3)。這座20層樓高的的輾磨場依山勢而建,外觀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樓梯。工廠內陳舊複雜的橫直梁柱撐起諾大的空間,站在一樓抬頭仰望,敬佩之心自腳底興起。最左側一道橫空而上的鐵軌,初為45度,最上方已近乎垂直,通達300多公尺的頂層。輾磨廠工人每天要攀爬這300多公尺的階梯上工。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5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6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7

除了礦坑和輾磨工廠,各年代鑿石工具展示間也值得一看。停在門口的礦工載運車狹小的空間得擠入12個彪形大漢,在地底梭巡40分鐘才能上工。有時停電,還得在車廂內摸黑享用中飯便當。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8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19

如果對淘金有興趣,不妨在淘金體驗區(Gold Panning)測試自己的運氣,看能不能把館方藏放的假金撈回家。博物館出口處一輛重達235噸的超大運礦卡車,艷黃車體在陽光下閃耀。光是輪子就有兩公尺高,這見證了當年輝煌礦業的龐然大物是遊客最愛合影的景點。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20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21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22

卑詩省的礦業歷史就在動態導覽和靜態陳列中活了過來。走一遭卑詩礦業博物館,對採礦先人的辛勞感念萬分。

The Britannia Mine Museum

Address:1 Forbes Way, Britannia Beach, BC V0N 1J0

Phone:+1 800-896-4044

Website:www.britanniaminemuseum.ca

戴上頭盔,走一趟深入地下400公尺的博物館!_img_23

關於作者:「海馬老爸」

風象星座的雙子男,在45歲那年辭掉外商公司高級主管的工作,移居加拿大和一雙青少年兒子在溫哥華柴米油鹽。就像是海裡專門照顧剛孵出的新生小海馬的公海馬,海馬老爸在溫哥華認真體驗父親的角色,同時記錄在北國這個城市和小孩的互動,生活的酸甜苦辣,品美食喝咖啡,四處遊走的所見所聞。

更多來自加拿大的國外觀察:【海馬老爸的溫哥華日記 部落格//臉書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