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忠的棒球迷來說,沒有球賽的冬季似乎特別冷,幸好還有中廣每周一次的「棒球天地」聊解相思。節目裡,在一通通要求主持人多邀請職棒明星、多介紹棒球知識的聽眾留言後,一位女球迷以感性的聲音娓娓表白:「主持人梁大哥好!很想告訴你;想做一件事,就認真去做,一定會得到掌聲。你對棒球的付出,我們非常感謝。」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棒球賽,三十四歲、中等身材、說話頗有冷面笑匠風格的職棒聯盟宣傳發展組組長梁功斌,已擊出第一記又高又遠的全壘打;一手催生職棒上螢光幕,讓棒球的影響力穿透球場高牆,散發到社會各角落。
大膽預測,企圖心強
去年「職棒四年」,職棒專屬頻道終於在全省第四台開播,不但球迷隨時可解「棒球之渴」,精彩刺激的七場總冠軍賽,更透過衛星電視台的實況立即轉播,如實傳送到觀眾眼前。
然而回首五年前,職業棒球一開打,雖立刻成為台灣最重要、庶民性格最強烈的大眾休閒運動,各大報紛闢職棒版,中廣也開闢頻道立即轉播球賽,卻唯獨三家電視台認為無利可圖,始終意興闌珊。
「我能不能改變這個環境?」職棒元年任播報組組長的梁功斌,歷經和三合不愉快的合作經驗後,決定推動由聯盟自行找人錄影轉播。企圖心極強的他回憶當年的急切心情:身為職棒開路先鋒,有責任為後代留下每一場比賽的完整畫面,實在不能繼續蹉跎等待三台回心轉意。
梁功賦將眼光放遠,大膽預測:「以國外職棒發展經驗,電視轉播權利金幾乎占球團總收入一半,台灣未來應也會走上同樣模式」。他隱隱然覺得,當時萌芽中的衛星、第四台等新媒體,將遲早打破三台壟斷僵局。
然而,跨出獨立的第一步卻遠比想像中艱難。
連年虧損的球團猶疑出錢請人錄影、先為未來市場鋪路的急迫性;整個職棒二年,梁功斌拿著寫好的企畫書,和各球團開了無數會議,終於促成協定;球團出資八百萬,由邱復生的年代公司負責錄影職棒三年到五年的所有比賽。
盡責推廣棒球教育
過程艱辛,回饋都甜美。國內媒體環境以出人意外的速度變遷,去年,隨著衛星有線電視合法化,節目需求量大增,不但第四台視職棒頻道為必備,亞衛及新成立的無線衛星台更競相爭取精采比賽的現場轉播權。
回首來時路,梁功斌欣慰趕在新媒體需求之前就做好準備,播報人才、錄製流程訓練扎實,「要live就live,隨時可以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立即轉播!」他相當自豪的表示。
球賽轉播權利金的收入更大幅成長,今年,在其他新媒體競相爭取職棒的電視轉播權下,邱復生以大手筆的天價--三年九千萬元,提前和球團續約,球團持續虧損的不健康體質多少獲得改善。 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廣大球迷。不只欣賞球賽更便利,也終於享受到不論運鏡、播報、球評,都具專業水準的轉播。
相較於三台記者,聯盟播報員多會清楚解釋如「往某方面飛的高飛球為什麼是必死球」之類的專業性問題,一位女球迷直言,透過第四台,她才由看熱鬧晉級到看門道:「聯盟播報員真的盡到推廣棒球教育的責任。」
在中時晚報撰寫「棒球經」專欄的作家瘦菊子將職棒比喻成現代社會的新樂園,「儘管歡娛效果是片面、短暫、虛幻的,但在工業體制的框框中,人們在這裡得到鬆綁和發洩。」他認為,職棒世界既是個歡樂烏托邦,也是調節社會情緒的安全閥。
職棒的蓬勃更帶動慢速壘球的業餘運動人口驚人成長,台灣彷彿回到十幾二十年前,凡有空地就有人揮棒的盛況。四年來,僅台北市的壘球隊就從二十幾隊遽增到超過五百隊。
在這股熱潮中,身為職棒聯盟元老的梁功斌可說已盡責地揮出推波助瀾的一擊;但展望未來,他自接下聯盟宣發組組長職位,肩負宣傳、發展職棒的責任後,挑戰更巨。
職棒聯盟秘書長屠德言即認為,梁功斌將來除須不斷在行銷、宣傳、企畫等專業領域自我充實,更須全盤掌握媒體生態和法令的變化,才能達到今年度新使命;吸引更多新的職棒人口。
他強調,「熱忱固然能將事情做到某個程度,接下來專業能力更重要。」
生命中最認真的事
沒有理由認為梁功斌不會全力以赴迎接新挑戰,在愛開玩笑的外表後,棒球一直是他生命中最認真以對的部分。
像絕大多數出生於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孩子,他懷著棒球夢在嘉義眷村長大。在那個許金木被全國老少崇拜的時代,念小學的梁功斌每天在家練習揮棒一百次;甚至到上了高中,邊踩腳踏車上學時,盤旋在他腦子裡的,仍是怎樣才能擊出一個結結實實的好球,「而不是馬上要小考的國文。」他笑說。
馳騁於球場的夢雖難圓,梁功賦以自己的方式踐履年少時對棒球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