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蕭萬長-突破孤立的破冰人

許彩雪
user

許彩雪

1994-01-15

瀏覽數 14,350+

蕭萬長-突破孤立的破冰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4 / 2月號雜誌 第092期遠見雜誌

藉著一個多重管道的整體戰略,台灣對未來似乎可以開始審慎期待;漫長的孤立年代即將告終,國際社會向她伸手的日子指日可待。

這個包含機會與挑戰的策略,是以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和亞太經合會議(APEC)兩個國際多邊經貿組織,和一個全方位的經貿政策--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所搭建起來的。

而身兼行政院GATT策略小組召集人、APEC總統特使,避開敏感的國際政治氛圍,以財經為主色、外交為襯底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在國家新策略中,無疑是一顆最活的棋。

善尋舞台

被觀察者形容為「善於尋找舞台」的蕭萬長,不但身負衝關的掌旗使命,更借力使力,將內外環境動能與需求妥善運用,為台灣脫離孤立時代扯動風帆。

二十一年前從外交部轉入國貿局,蕭萬長眼見台灣國際經貿地位從退出聯合國的孤立無依,逐漸走到以豐厚實力受人矚目。另方面,在民國七十年多次中美貿易談判中,蕭萬長就發現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逐漸轉向要求公平貿易,當時他透過經濟部要求各部會做進一步開放進口、降低關稅措施,卻常得到「維持原狀」答案而碰了一鼻子灰。

為了加入GATT,蕭萬長最近急急提出一連串自由化清單。對他來說,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早已不是新名詞,而國內一些部會才宛如大夢初醒,急急斟酌降低小汽車進口關稅、限量開放日本汽車進口、開放外資額度、開放農產品進口等等利弊。面對各部會的欲迎還拒,蕭萬長仍然表現堅定信心,「加不加入GATT,都無法把潮流扭轉,我們只能因勢利導,把它當做大翻修的契機,才可能拿到新牌照。」他用溫和但肯定的語氣說。

一位跑經建會的記者因而觀察連戰把蕭萬長找到經建會,就是讓他運用協調折衝能力,帶動各部會擴展國際視野,開展下一階段經貿格局。

「以前被美國逼迫自由化時,他是首當其衝者,」前經建會副主委、現為顧問的葉萬安比較今昔:「現在他是浪頭之上的領導人物。」

稍早,一波波前來探詢生意機會的各國官員和企業界尚不清楚,台灣究竟想要如何走入國際社會,但是現在都可以看到,行政院長連戰開始向每一個來訪賓客推銷以台灣地理位置、資金、技術為基礎的亞太營運中心,「你不能不承認這跟蕭萬長有密切關係。」一位資深記者從旁觀察。

涉外經驗豐富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從構想提出到現在,近一年裡,亞太營運中心的漣漪漸次蕩漾開來。一位經濟部官員發覺,用該名義和各部會溝通,效果有加快的跡象。

蕭萬長自己則認為,亞太營運中心說穿了就是他信奉多年的自由化、國際化理念的化身;在自由貿易的國際架構下,尋找台灣的比較利益,發揮優勢,創造生存空間。

他站在一個巧妙的支點上,像海綿一樣吸納所有外來壓力,對內再轉換為激發民間力量、逼迫政府塑造環境、引到下一階段發展的動力。

涉外經驗是蕭萬長最大的本錢。從跨入國貿局,他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出國,平均每天至少與一位外賓交談,而全世界只剩東歐、東非、北非沒有去過,在對外談判人才梯隊裡,蕭萬長早已是頭號人物。「每天面對不同的外來壓力,同時要想到國內未來處境」更培養了他對國際變動趨勢的敏感度。

「有些官員可能做了很久也沒碰到一個外國人,對潮流不一定有立即面對的能力。」一位企業界人士比較。因此,當兩年前國內部分企業還在為匯率問題大聲抱怨時,擔任經濟部長的蕭萬長都已反向呼籲:「美國以匯率為談判手段的時代已經過去。」他以為,中美兩國經貿新關係應該是互惠合作的方式。

十年間從國貿局長升到經建會主委,有些人對蕭萬長有「lucky boy」、「yesman」的批評。一位前財經資深記者卻觀察,蕭萬長每到一個職位都充分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視野、能力和胸懷。「能做的他都儘量去做,格局已經愈磨愈大。」這位有十年財經新聞經驗的記者認為。

一位前國貿局官員則發現,蕭萬長有讓組織活起來的本領。曾為其國貿局舊屬的經濟部投資處組長黃志鵬指出,在七年的國貿局長任內,蕭萬長把國貿局從貿易管理帶到負責對外貿易諮商的角色;在任經濟部長時,又讓延宕已久的五輕動工;到經建會近一年,蕭萬長讓各部門人員又重新忙碌起來。

政經戰略主流

「務實」是蕭萬長最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他常說:「不要顧到面子,失掉裡子。」有時他寧願輸了面子,贏回裡子。對兩岸經貿的看法,他也站在務實的一邊,剛接任經濟部長時,他對兩岸經貿仍持保守態度,但不久,他都成為政府相關部門最早主張建立兩岸分工體系的官員,「台灣和大陸應該有高度互補關係。」他強調。

敏感人士觀察,蕭萬長是檯面人物,而背後以李登輝為首的務實派,主張放下意識型態、浮現台灣主體、借力使力躍入國際社會的輪廓已逐漸清晰,甚至已穿越統獨爭議的硝煙,逐漸成為台灣全球政經戰略的主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