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宿命的姻緣?-台灣企業與國際結盟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3-12-15

瀏覽數 15,100+

宿命的姻緣?-台灣企業與國際結盟
 

本文出自 1994 / 1月號雜誌 第091期遠見雜誌

政府為媒,十餘家跨國企業立書為盟,企業國際聯姻在台灣再掀高潮,共織亞太營運中心的姻緣。

被喻為Mr. Joint Venture(合資先生)的神通機構董事長苗豐強,最近又添一樁合資姻緣,與美國西屋公司簽下策略聯盟,預備以海防雷達系統跨入國際國防市場。

不得不然

國產汽車由銷售進軍生產,合作夥伴是世界最大的通用汽車,目標則是建構國際性汽車零組件供應基地。由國產代工生產的歐寶精湛(Astra)剛剛上市,開啟合作序幕,「用整車生產帶動零組件的技術。」國產汽車總經理張哲偉表示。

為了搶占六十四位元電腦這個新市場,國內的山汶與精英兩家電腦公司,剛與美國迪吉多結盟開發。「和外商聯盟之外別無選擇,」山汶董事長劉山根分析,「不是迪吉多,就是英代爾、IBM,或是昇陽。」

一時之間,策略聯盟風行草堰。大企業在經濟部力促之下,預計將有二十家簽下投資意向書;中小企業經由外貿協會穿針引線,也有近四十樁的跨國合作,而未列入官方檔案的廠商自行結盟行動,更不計其數。

共結秦晉之好的盛況背後,卻是「不得不然的宿命。」滿頭華髮的南僑化工董事長陳飛龍一言道破。

自由化聲浪中,各國保護產業的藩籬漸撤,激烈競爭之下,各領域漸趨於以少數超大企業為首的國際分工體系。而台灣企業,對內受限市場規模,對外受限關鍵技術或國際行銷能力,「注定要走上和跨國企業整合的路。」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鍾聰明,以地域性極強的會計師業都難逃被納人「世界六大」的體系為例,解釋未來策略聯盟不僅為了成長,更攸關存活。

企業跨國聯姻,在國內絕非新事。從三十年前汽車與家電和外人合資開始,合資企業與台灣經濟發展始終唇齒相依。如今在亞太營運中心的新使命下,重彈舊調,意義殊異。「過去,外商利用合資來開發國內市場;現在,是中外聯手進入國際市場。」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劉紹樑剖析。

借力使力,合資企業在台灣經濟起飛初期,產生替代進口的效果,也帶動衛星工廠的蓬勃發展(如汽車與電子零組件業),達到技術擴散的效果。然而,國際聯姻數十年來,卻也是分合悲喜,五味雜陳。

究竟誰作主?

合資企業主控權誰屬,始終是爭議焦點。

三年前由宏碁與美商德州儀器共同投資的德碁半導體,近來因政府應否參與投資,被廣為討論,話題即是中外雙方的平等問題。例如,宏碁股權過半數,產品行銷權卻歸屬德儀;外方股權絕大部分以技術作價;又隨時可以優惠條件向本地股東購人股權,價格僅為股票發行價格(每股十元)加利息。

「求人家來投資,當然弱勢?」一位曾參與部分談判的科技界人士記得,當時德儀「姿態高得不得了」,擁有DRAM(電腦動態存取記憶體)技術的廠商,全世界為數極少,當時也只有德州儀器願意來台灣設廠,「你只能選擇要不要在台灣發展這項工業。」這位人士帶著諒解的口氣。

在策略聯盟的「旺季」裡,德碁的案例更引人注目。從合資企業在台發展以來,技術移轉的速度、決策與經營如何分工、關鍵零組件該不該向外方進口,總在各方論斷合資功過時,糾結難理。而這些存在經年的問題,究竟是妥協於技術弱勢下的陣痛、本地業者無法力爭上游所產生的依賴,或是外方根本未曾以誠相授?

「三者都有。」熟悉產業界的人士指出,由於國內材料工業基礎較弱,許多國產零組件品質無法合乎需求;部分台灣老闆無法專注管理或經營不善,外商大有理由取而代之;而部分外商不願提供具有市場力的技術,則讓台灣的合作伙伴總在次級品的層次打轉,甚至淪為外商母公司殺價的加工站。

坎坷路上添經驗

另一方面,大環境的變動,造就了一些合資企業的怨偶。

九年前,南僑化工與美國寶鹼出資各半,成立了寶僑家品,當時被認為是門當戶對的姻緣。不料在前年,寶鹼決定將全球的合資事業收回獨資經營,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南僑也因而退出寶僑的經營。

「當市場愈來愈開放,產品技術不太繁複的產業就愈來愈不需要當地合夥人,寶鹼在台灣,只需要好的廣告和市調公司,一樣可以發展。」陳飛龍指出,同業中,台灣花王與國聯工業,也同樣逐漸從合夥走到外商全權主控,證明國際整合力的強勢。

回顧國際聯姻的齟齬與離異,這條道路看似坎坷,但整體而言,蓄積多年的合作經驗之後,台灣企業也逐漸摸索出一些門道。

苗豐強最津津樂道他的「五0/五0原則」。由神通集團與英國氣體公司出資各半的聯華氣體,開發出純度極高的氮氣與氧氣,以及均勻的噴注技術,廣泛應用於科技業與煉鋼業,提升產能與品質。由於雙方權利義務相同,「雙方齊心把共同的小baby培養大。」苗豐強興奮地強調股權背後的互惠心態。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而藉著這樁合資,神通也學得英國人以報表管理海外事業的絕活,將之運用於該集團對海外據點四通八海的資訊網路中。

以合資移轉技術,過往失敗案例不少,但五年前由政府與荷蘭飛利浦合夥的台灣積體電路,卻成功地扮演國內超大型積體電路的開路先鋒。台積以工研院電子所多年來對該行業的研究為基石,加上飛利浦部分技術支援,今年獲利率可望超越英代爾,成為全世界最會賺錢的半導體公司。

步步為營少依賴

「台灣這方面一定要有專業基礎,才能掌握真正需要的技術。」台積副總經理曾繁城舉例,在成立之初,飛利浦根據合約,要求台積向飛利浦購買設備,但由工研院轉任台積的專業經理人,卻深知飛利浦的該項設備在當時並非頂尖,便以專業能力說服飛利浦,第一套設備先採用國內技術較有把握的日本機器。台積順利發展出成熟技術之後,隨後的兩個新廠也依約陸續採用飛利浦的設備。

如今在國內,跨國聯盟已普植各行業,不但大企業亟力爭取,中小企業也紛紛藉此為升級鋪路。

傳統產業中,許多手提袋業或鞋業,開始以購併、合作或合資的方式,引進較高價產品的技術,不再停留在過去為人作嫁的代工模式,也躲過了勞力密集產業「連根拔除」的噩夢。像手提袋業的華星、祥記,鞋業的君太,如今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知名義大利品牌的生產與行銷權。「不但訂單來源增加,而且對流行趨勢掌握得更精準。」外貿協會企業聯盟小組執行長黃孝寬觀察。

一紙紙的聯盟合約中,牽動著國內企業未來的走向。而合作的態勢一旦成定局,關鍵就在於「如何少一點依賴,多幾分共存共榮。」一位熟悉產業界的記者認為。

談策略聯盟,不管外商或本地業者,總把「win-win(雙贏)」掛在嘴邊。但這個大原則說來容易,落實起來卻須步步為營;從彼此瞭解、有長期耕耘的誠意、明確的策略意向(strategic intent)、掌握自己的利基,到切實融合彼此企業文化。

和本國業者進行過多次策略聯盟的惠普科技呂鴻強協理發現,許多業者常在洽談合作的開始,就窮追猛問:「對我有什麼好處?能不能一年回本?」在商言商,原本無可厚非,但追求單方面短期利益,卻易使聯盟胎死腹中。

「結盟像婚姻,要走一段長路,也許會是彼此負擔,但堅守長期承諾,才能共享最後成果。」呂鴻強比喻道。

按部就班移轉技術

在外商的經驗中,部分本國業者習慣於一開始就要求移轉最先進的產品,卻沒有考量本身是否具備足夠的技術條件。而一些外商竟也順勢憑空晝大餅,「讓彼此產生錯誤的期待。」一位外商的專業經理人分析,根據國外統計,策略聯盟的失敗率高達六至七成,往往就因沒有按部就班,使合作流於空談。

有國際合作經驗的廠商認為,移轉國外技術,經常要本國廠商主動向外商挖掘。「外商多得是寶貴的技術,但他們未必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或什麼技術可以在台灣商品化,」張哲偉輕輕搖頭說道:「被動的技術移轉,不是好方法。」

業者也發現,為移轉技術而合作,易遭失敗,實際的作法應是以一個明確的市場機會做為基礎,在清楚的目標之下,雙方才能談到彼此貢獻什麼,可能達到什麼策略目標,這也就是所謂的「策略意向」。

一位企業家就不留情面地批評,台翔投資案至今懸而未決,正是因市場前景不明,而策略意向不清所致。

從整體大環境來看,台灣目前談國際聯姻,條件比過去較為有利。一般而言,國內企業的利基,包括過去累積的製造能力、相對而言成本低廉的技術人才、六年國建創造的內需市場、對大陸市場的熟悉程度,以及聞名國際的資本實力。「善用自己的條件,結合跨國企業的研發、行銷網路,才能達到雙贏。」律師劉紹樑說道。

合則利,分則害

企業不論大小,能掌握利基,往往就使自己像一湖活水,可以源源不斷引入新的盟友。生產個人電腦的山汶電腦至今已簽下十餘項策略聯盟,新近的合作伙伴--迪吉多,就是中意山汶在東歐與獨立國協打下一片江山的實力,因而欣然結盟。

聯盟固然可為企業帶來成長契機,但成功與否,仍視長期的市場競賽而定。以汽車業而言,國內十一家廠商都是中外聯姻的產物,但以目前而言,實力已經清楚地分為強弱兩級,「關鍵在於是不是真的學到人家的管理長處。」工業局專門委員歐嘉瑞分析。

成立九年、去年首次擠入汽車業前三強的國瑞汽車,將豐田式管理導入台灣。例如,每種零件只選擇一家協力廠商,而且盡力輔導品質升級,使協力廠具有向心力,達到經濟規模的產量。此外豐田也主動讓台灣股東及協力廠的第二代,到日本公司去受訓一年,以高階領導策略的統合來讓彼此合作更緊密,避免合資事業的競爭力逐漸削弱。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在國際分工體系之下,爾虞我詐的合作,將被判出局。

直至今日,國內對於國際聯姻,仍殘存昔日失敗的夢魘,對於外人來投資,一方面視為提振景氣的指標,有所期待;另一方面卻又常以「入侵」、「滲入」等字眼來形容。

台大法律系教授徐小波認為,策略聯盟成功的關鍵,在於國內企業能不能學習與自我提升,「如果覺得別人拿你當凱子,而你還甘心當凱子,那注定是要在這場競爭中當輸家。」徐小波表情凝重地下了結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