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訪問的多國官員和分析員指出,即便是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最終無法勝出,他所提出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綱領在部分美國民眾當中如此受重視,肯定會影響下屆政府或國會,重塑美國今後在安全聯盟和貿易方面的政策。這意味著,美國盟友可能面臨壓力,必須支付費用或給予貿易優惠,以換取美國的軍事保護。
川普近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專訪時指責北約、美國盟友花了美國太多的錢,並提出讓日本和韓國建立自己的核武庫防禦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威脅,避免依賴美國核保護傘,且要修改《美日安保條約》和《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撤離駐韓日美軍等等,讓多國政府大感震驚與困惑。
川普最大的對手克魯茲週三宣布退選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中國會否擔心川普會成為美國總統,洪磊回答說:「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希望美國各界人士理性、客觀看待這一關係。」
義大利駐北約前代表、義大利總統前外交顧問斯特凡尼表示:「我們沒有一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應急方案。歐洲國家可能犯的錯誤是,誤以為川普現象會漸漸消退。但川普激起的民眾情緒肯定會影響下任政府或國會。」
英國前駐美大使魏瑪科則認為,儘管川普提出的政策綱領有些只是空談,甚至是錯誤的,但也有一部分值得歐洲盟國認真考量。
魏瑪科指出,北約成員國應該檢討是否應讓美國繼續為歐美的集體安全承擔超過70%的費用,以及如何為各國的自由貿易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另外,川普也指美國在日韓兩國長期駐軍是一筆龐大的軍事開銷,並稱如果日韓不大幅增加費用分攤,他準備從日韓撤軍,此番言論引起日韓官員廣泛關注。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正民說:「我認為川普要傳達的潛在訊息是,如果被迫與所有盟國切斷關係,美國還是能夠繼續生存且繁榮發展,但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近半數選民投票 是要抵制對方候選人
另一方面,民意調查顯示,有近半數選民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支持共和黨的川普或民主黨的希拉蕊,並不是出於政策或政治理念的認同,純粹是為了不要讓對方登上總統之位。
路透社與易普索(Ipsos)5日公佈的調查顯示,今年11月8日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能會是一次全球最大規模的相互抵制的選戰。
在調查中,可能投票的選民所回答的問題是:什麼動機促使他們支持川普或希拉蕊步向11月8日的對決?
川普的支持者中約47%表示,他們之所以支持他,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希望希拉蕊獲勝;另外約43%說他們主要是因為支持川普的政治立場;6%說他們喜歡他本人。
在希拉蕊的支持者中,約46%表示將投票給她,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希望看到川普當總統;另外有40%表示贊同她的政治立場;11%的人說他們喜歡她本人。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刊登;首圖來源:Wiki 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