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豆漿,你有著什麼樣的想像?是平凡無奇、每天早上都會喝到的普通飲品,還是一種健康、平價又感動的美味?對於大部分的民眾來說,也許豆漿根本毫無新鮮感,但對於她來說,豆漿可是最能代表台灣的傳統,更是瓊漿玉液。
今年28歲的楊玉仙,大學時學的是媒體,而後又到英國鑽研國際行銷,她放棄外國留學後可能有的優渥工作,轉而投入大筆畢生積蓄經營豆漿事業「尋找初味」,她說,雖然大家都很愛喝咖啡,但她要把豆漿的價值做出來,讓眾人知道,「豆漿可不是只能配早餐的飲品,而是種很時尚、很有格調的產物。」
擁有甜美笑容、迷人外型的楊玉仙,在大學畢業後,曾在電視台擔任記者之職務。但因為工作一段時間後進入倦怠期,經過長考,她決定放棄手邊之工作,轉而先至英國讀書,除了幫自己充實更多學識,也能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她萬萬沒想到,這樣的一個決定,徹底開啟她人生另一個契機。
楊玉仙說,在國外開啟一個人的生活,才真正開始體會「開伙」的樂趣。
發現健康飲食重要 豆漿更具代表性
為了節省開支,將預算壓到最低,她開始每天自己下廚準備三餐,加上英國的飲食習慣為少鹽、少油,她才赫然發現以往在台灣外食有多麼不健康。
而在英國,隨處可見的咖啡廳讓她深感在地文化特色的重要,她思考,如果自己能有一個空間推廣台灣傳統飲品,讓更多人喝到樸實、真誠又健康的美味,那是種讓人很幸福的事。
一開始會選擇豆漿,係因它是個最能跟「健康」與「東方傳統」劃上等號的飲品,然而市面上大多販售的豆漿黃豆不一定是有機,或是運輸過程中噴灑太多抑制劑與藥物,她決定從最原始的原料著手,一步一步堅持自我的健康初衷。
尋找契作農夫 嚴格控管品質
楊玉仙透過在地農會的介紹,以及私下與農民們交流、接觸,她開始與幾位農夫合作契作,以完全無汙染的自然農法層層把關──不灑農藥,也絕不用任何化學藥劑的台灣非基改黃豆。身為高雄人的她,每週都會自行開車到台南農地檢視種植成果,雖然辛苦,但看著黃豆苗一點一滴的慢慢長大,就像自己孩子茁壯那般喜悅。
當黃豆原料沒問題後,則是豆漿的研磨與口味調配。她笑說,「真正要做一件事情時,一定要經過仔細的規劃。」楊玉仙從開始決定創業到正式開業,僅僅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倉促的過程讓她吃盡了許多苦頭,也是在與客人的接觸中,才慢慢找出合適的口感。
楊玉仙說,最常聽到客人的反應,就是「妳的豆漿怎麼這麼水水的,一點也不濃?」但她都會悉心的跟消費者解釋,「水加黃豆,研磨出來最真實的味道就是這個樣子,」太過濃稠、口感過於紮實的豆漿,其實都是有額外的添加物,「仔細看看豆漿外包裝上那些令人完全看不懂的成份,吃了能安心嗎?」
為了堅持品質,製成時間從泡豆到裝瓶都要超過10小時,才能出貨。
現在,她已經開始採用在地食材,並自行研發出黑豆黑芝麻、杏仁、核桃堅果、伯爵紅茶、黑金剛花生等口味,甜度部分,最多也只用最健康的麥芽糖增添風味。
完全沒有化學添加物 賺不到錢也要堅持
好的原料、好的品質,做出來的東西相對的成本就比較高。她沒有大量的進口便宜的加拿大黃豆、沒有用香料讓口感滑順,更沒有防腐劑來延長食物保存期限,因此,她的豆漿都要在開封後1天內喝完,在高溫高壓殺菌後,未開封可存放10天。
此外,為了壓低價格,讓所有人都能喝到好喝的豆漿,別人可能賣一杯豆漿能賺20元,她往往都只能賺個5元。在這種幾乎無法有所獲益的經營模式下,她還是為此樂在其中、每天都笑口常開。
不過,當萬事俱備、一切都開始要步上軌道時,好好把產品推銷出去便成了一個極大的學問。
她開始和親姊妹們上市集擺攤,直接更深一層的開拓客源,也多次拜訪廠商,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讓產品上通路或設櫃,可惜通常不是沒有下文,就是別人質疑她的能耐,「不過,最終只要能用好產品說服他們,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楊玉仙自信的說。
在專心賣豆漿之前,豆漿其實是她所創業經營的複合式餐廳中一道飲品,一開始,光設備就花了200多萬,「冰淇淋製冰機50萬、冰箱5台10萬、櫃位與蒸爐30萬、2台咖啡機10萬,」加上店租、設計、行銷以及管銷、人事、電費等費用,在還沒有賺錢,就已經負債,而這些費用除了積蓄、跟爸媽借錢外,還有一部份是貸款所得。
夢想雖遠 但絕對不是遙不可及
在朋友眼中,她就像個追求目標不計後果的傻子,朋友形容她就是個「女工」──親自下田、自己搬重物,然後再頂著超悶熱的溫度熬煮豆漿,每天早出、晚歸,工時又超長,加上自己幾乎根本沒什麼薪水,也沒有休閒生活跟休憩,令人不捨。
樂觀的她,還開朗的說,「夢想雖遠,但絕對不是遙不可及。」
楊玉仙現在的目標,是有一天能找到可以信任的工廠,讓產品量產,也或者是開個真正的店面,慢慢累積經驗,而後將這個模式複製到海外,令更多外國人喝到美味的豆漿。
也許這個過程很傻也很辛苦,但這種為了健康而追求的初衷,就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事。
(部份圖片提供:尋找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