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位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的樂觀導演!

【雀雀看電影】電影作者論.楊力州〉

雀雀看電影
user

雀雀看電影

2016-03-11

瀏覽數 13,050+

一位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的樂觀導演!
 

(攝影:張智傑)

當網路上開始瘋傳《小小鼓手》這部紀錄短片之後,除了當時才8歲的呂岳駿小朋友的故事感動人心以外,也讓更多台灣觀眾認識了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了。

投入電影世界20年的楊力州,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得主(《奇蹟的夏天》2006,與張榮吉共同執導)。台灣社會並不完美,每新拍一部紀錄片,都會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與負擔、甚至是折磨,楊力州導演的第一個十年可以說就是在無比沈重的拍片練功之中度過。

如果你明明喜歡一樣工作,但卻又被工作內容逼得不得不面對的暗黑現實面的疲勞轟炸,到底這樣的辛苦人生,會有什麼理由要讓你繼續堅持下去?

對於這個問題,楊力州導演有一個浪漫到不行的答案可以分享給大家:

因為,他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

如果你看過《小小鼓手》,就會完全被他給說服。

一位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的樂觀導演!_img_1

(圖:翻攝自《小小鼓手》紀實影片)

在《小小鼓手》問世之前,沒有太多人知道呂岳駿小朋友的故事。在播出之後,台灣人都知道呂岳駿小朋友了,並且喜歡他,也想要祝福他、關心他,甚至幫助他。我們心靈裡某個部分變柔軟了,而呂岳駿小朋友的世界也被改變了。

這位導演是真的作到了用紀錄片改變世界了,即便這些改變,相對於全世界而言,或許仍不算什麼。但就是因為這份信念,就讓楊力州導演從拍紀錄片的辛苦,變成快樂了。

這一份拍紀錄片所夾帶著的無藥可救的樂觀態度,建立在導演20年來學習拍攝傳統紀錄片到發展出自成一格的紀錄片拍片風格的過程裡面。有不少人認為紀錄片不應該這樣拍、應該要那樣拍(愈專業者意見越多、甚至要求嚴苛),然而事實上是,當代電影早就已經模糊化了紀錄片與劇情片的界線,很多觀眾甚至喜歡劇情味十足的紀錄片、或者是紀錄片風格洋溢的劇情片。

一位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的樂觀導演!_img_2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圖:《被遺忘的時光》電影劇照)

攤開楊導的作品清單,從2006年《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2007)、《被遺忘的時光》(2010)、《青春啦啦隊》(2011)、《拔一條河》(2013)一路到了今年的《我們的那時此刻》,觀眾不難發現,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總是那麼接地氣、總是能夠讓人又哭又笑的。他的電影或許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卻可以鑽到你心田裡最溫柔溫暖的那一塊園地。台灣人能擁有一位這樣的紀錄片導演,何其幸福?

這一回,楊力州導演帶給台灣觀眾的新作品是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當初在金馬影展播映時叫做《那時.此刻》,後來改成為《我們的那時此刻》的原因是為了「觀眾」。

所謂「觀眾」,是你、是我,也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和朋友...... 每一個人觀看的電影或許會不太相同、每個世代也都有自己轟動一時的電影代表作,但楊力州用他一貫拍紀錄片的感性態度,引領大家一起來享受華語片在台灣所發生的每一波重大事件,而這些畫面裡,竟然都有現在看起來很有趣的脈絡,乍看之下都頗有笑點。

但隨著解讀角度的變化,這部片除了歡笑,也深深的觸發每個世代人心中的另一番體會,甚至可以讓你看完這一部紀錄片,就彷彿回到台灣電影以往的光輝歲月,那段曾經讓您感動哭過、也瘋狂笑過的美好年代。

推薦楊力州導演最新電影/《我們的那時此刻》電影預告:

推薦閱讀:我們的那時此刻》,楊力州著,30雜誌發行

一位相信「紀錄片」可以改變世界的樂觀導演!_img_3

專欄介紹:

雀雀,本名簡盈柔,台南人,交通大學建築所畢。現有千篇文章散見於網路世界,平日志當一位快樂媽媽。右手寫影評、左手玩小孩,每日不是在電影院心靈旅程中、就是在真實的人生旅行路上。曾擔任過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台北電影節部落客評審、CNEX 紀錄片影展影評人、桃園紀錄片影展影評人,痞客邦金點賞十大最佳娛樂部落客。

>>更多電影觀察請至【雀雀看電影】部落格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