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字看台灣
■近十年來我國首度出現出超不夠支付旅遊支出的現象。今年前半年我國出超三十三億美元,卻在國外旅遊(不含在國內買機票的錢)花掉了四十億美元。央行官員比喻等於是賺進一百元,花出去一百二十元,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會花完台灣過去四十年來累積的儲蓄。
■台灣地區有多少吸菸人口?根據公賣局的菸酒調查指出,台灣地區十六歲以上的吸菸人口高達四百七十萬七千人,占總人口的32.5%。
■號稱外匯存底最高的台灣究竟是員的富裕嗎?且看以下的數字:
目前中央及省市地方政府所需付出及尚未付出的總額近二兆七千億元,也就是說,現在平均每個國民背負著約十三萬四千元的債務;而未來再加上六年國建、軍購及第二期公用地徵收費等,又需近五兆的天文數字,正符合了「台灣錢,淹腳目,台灣債,淹頭殼!」的俗語。
漏網新聞
■為了捍衛高速鐵路的預算,交通部常務次長毛治國這回真是卯足了勁,他不僅頻在媒體上曝光,為了說明高鐵預算無隱藏成本,更不厭其煩地一再為媒體上財務成本課。除了救高鐵,他更在意的是「高鐵處不是飯桶」,所請的財務規畫專家「不是飯桶膿包」,尤其要澄清「所有的公務員不是菜蛋」。
■「花瓶副祕書長」時代的謝深山一向與人無爭,雖然未必叫座,但以形象清新而叫好,不過,經過十四全大會,掌實權的謝深山立刻成為爭議箭靶,中央委員提名配票規畫反彈不斷,中常委選舉反彈力道更強,筋疲力竭的謝深山慨然表示:「十四全、一中全結束後,我第一件事是進榮總--拔箭頭。」
■說了,你一定不信,但事實卻讓人不得不信。在我國最高科技研發主導機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有半數以上的官員自認「欠缺專業能力」,無法撰寫科技新知宣導文稿,以提升大眾科學教育水準。國科會內部自行調查的結果與一般人認為「在國科會上班的人都是學有專長」的形象,顯然有天壤之別。
留言板
■台灣的經濟奇蹟,已經變成消費奇蹟。國內一位知名企業家日前到歐洲國家,持美國運通卡購買珠寶、鐘錶等物品,一筆刷卡的金額是二十七萬美元,換算新台幣為七百多萬元,創下台灣地區信用卡持卡人單筆消費額最高紀錄。
大陸數字看大陸
■世界上有各種類型的超級大國,如經濟、軍事、人口等。能冠上「超級大國」四個字,其他國家與之相比當然望塵莫及。中國大陸,除了人口永霸第一之外、抽菸喝酒的人數也雄冠全球首位:有菸鬼四億,酒徒三億。
■大陸的信用卡平均每筆刷卡金額超過台灣。根據MASTER國際組織的統計,大陸信用卡的平均每筆刷卡金額約一千四百美元,台灣每筆一百五十美元,約為九比二;造成這種令人意外的結果是因為大陸的持卡人把信用卡當做生意的支付工具,自然比純粹消費的台灣,要出手大方得多。
■據大陸中華婦女聯合會的統計,大陸「女老闆」的隊伍已擴大到幾十萬人,而且每年仍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大陸女性素有「半邊天」之稱,女性多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相夫教子」的家庭角色。以個體戶最早出現的溫州為例,十五萬個體戶老闆中有一半是女性。
漏網新聞
■中共中央為遏止貪污蔓延各地,決定將在全國推行一場大規模的反腐敗鬥爭,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公開強調:「這場鬥爭已迫在眉睫,到了非反不可的地步;無論職務多高,不依法抓一批、殺一批,就難以煞住歪風」。
■鄧小平之女鄧榕所著的「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透露,鄧小平在退休之後還有一個心願未了,那就是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時,踏上這塊「祖國」的土地。鄧榕引述鄧小平的話說:「就是坐著輪椅也要去,那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鐘也好。」
新鮮事
■大陸巧立名目向觀光客收取費用已不足為奇,但最近張家界地方的賓館以觀光客到訪是當地的光榮為由,居然反向觀光客收取「增榮費」。最近剛帶團回來的旅遊業者馬潮指出,此趟帶旅客赴張家界,除被迫支付「增榮費」外,當團員離開張家界時,正遇大雨阻斷道路,團員自行找到木板漂浮過河抵達對岸時,卻跑出幾個人來強收「過路費」;大陸收費名目之怪異,令人嘆為觀止。
■一種專為老人服務的新職業「陪老業」,悄然在上海出現。一部分上了年紀的老人,出錢聘講一些具有文化知識和修養的青年陪其聊天、閱讀書報、下棋,或陪同老年人出外逛街、購物。被聘用的「陪老」者中,大學生占有一定比例,服務時間一般為一到二小時,每月可獲得約百元人民幣左右。
流行順口溜
■「一杯酒,一斤油;一餐飯,一頭牛;一屁股,一棟樓。」這是上海市興起的一句順口溜,說明一杯酒要花費一斤油、吃頓飯要花費一頭牛的代價,一屁股坐的汽車則是一棟樓的價錢。或許言過其實,但已指出海派文化在土海已然形成。
■「一稅輕,二稅重,三稅無底洞。」
「一稅」是指中共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稅(含公糧),一般不超過百分之五,故較輕。「二稅」指省、市(區)規定的各種農業稅捐,比較重。「三稅」則是縣、鄉、鎮地方的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名目繁多,故曰「無底洞」。還有江南各省流行與前首相類似的順口溜:
「頭稅輕來二稅重,攤派是個無底洞。」
「聯產承包雖然好,農民負擔受不了。」
「經濟改革愈深化,農民心裡愈害怕。」
香港數字看香港
■數年前聯合國公布香港每十個人有一個是精神病患者,即為數約六十萬;上個月中文大學陳佳鼐教授石破天驚地公告「大躍進」數字:每五個香港人有一個精神病患,從六十萬上升到一百二十萬了!(陳教授所作的是以沙田區為範圍的地區抽樣調查。)
■根據香港恆生經濟月報指出現時香港住宅價格明顯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以四百呎單位來說,相當於大學剛畢業學生年薪的十五倍,高於一九八四年的六倍,也高於一九八一地產高峰時期的十三倍。
漏網新聞
■香港立法局議員李柱銘、司徒華控告前大法官、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預會」副主任李福善誹謗案,卻連遭九家律師事務所拒絕接辦,引發社會對司法精神的爭議,甚而有輿論以「醜陋的律師」質疑拒絕接辦的律師,是否仍具有司法的正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