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遊子與愛不絕於途」—— 地震救災志工的第一手觀察

各界愛心湧入災區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6-02-08

瀏覽數 36,750+

「遊子與愛不絕於途」—— 地震救災志工的第一手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自從2月6日地震發生後,大量民間愛心、志工、物資、捐款湧入台南永康重災區。志工眼中看到什麼災區現況?以下是SIGMU集團總管處副總經理朱漢光的第一手觀察:

文\朱漢光(SIGMU集團總管處副總經理)

接到命令回公司開會商量如何投入救災已是6日午後,當時人在高鐵,南下交通已中斷,返鄉路迢迢何況去而復返!於是留在列車上利用斷斷續續的訊號通知台南的幹部召集沒有值班的同事十餘人,得台北同事相助取得台南市府救災單位電話,請求加入義務工作。就這樣,在囧途上指揮臨時成立的義工隊。

「遊子與愛不絕於途」—— 地震救災志工的第一手觀察_img_1

震災搜救需要相當的專業,十餘位小伙子空有熱情也難發揮作用,正好各界救難物資陸續送來,需要搬運和集中管理,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劉主任秘書請我們負責位於崑山國小的永大路災區物資中心,協助整理民眾送來的物資。

晚上9點趕到物資中心時,補給品堆積如山,當我責問幹部為何沒有分類整理時,從他疲憊的口中慢慢吐出一句話「大家的愛心太踴躍,又急又快!接都接不完,根本沒法勻出手來整理。」原來是我錯怪了!

沒有分類整理的物資是無法有效調度運用的,浪費資源,更辜負了民眾的愛心。當晚10時許,在昏暗的燈光下,和十三位從各地趕來的同事一起將物資分門別類重新劃分區域堆棧,抬頭望向遠方,車燈映出長長的車龍,那是絡繹不絕的民眾愛心正往物資中心駛來。原來物資湧入的速度真的很快,回頭看看同事,內心真是有愧!

「遊子與愛不絕於途」—— 地震救災志工的第一手觀察_img_2

台灣民眾非常能掌握災變所需的物資內容,每一項都能對到需要點上。臘月隆冬一床床嶄新的棉被、厚外套、暖暖包、手電筒、泡麵、礦泉水、工作手套、衛生紙、尿布⋯。有人擔心災民,也有人照顧參與搜救的義工,送來一袋袋熱食、熱湯,一對從新化趕來的老夫妻,從車裡拿出一袋自己家種的已經煮熟的玉米,一邊吩咐我們轉交給救難人員,一邊說「我知道你們沒時間吃飯,玉米給大家補充熱量,剝開莢就可以吃!很方便,救人很要緊,體力也要顧。」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一位倒穿外套騎著機車的老太太上前來問,「還需要什麼?她可以回家拿。」因為物資太多只能忍心拒絕她,老太太頓時掉下眼淚!無助地看著我們,眼神非常失望。我們只能安慰她說「您能來關心就是給災民最好的安慰,大家都很感謝!」說著說著扶她下台階送老太太離去,心中不免想著「儘管台灣多災難,仍然不亂,就是因為這種親如家人的情感扶持著每一個人順利走過難關。地不分南北東西、人不分老女老幼!」

物資中心的整理工作仍在持續,可時間愈晚,送愛心的愈多。一位開著「野馬跑車」的年輕人在小小的車廂裡裝著十大袋按照長褲、長袖上衣、外套分類的厚衣服,推想應該是剛從賣場買來的。隨後一輛26頓的卡車載著800箱礦泉水從彰化南下,司機不願說是誰提供的,只請求我們讓他卸貨。

平心而論,受災民眾受到政府妥善的照顧,都被安置在飯店,吃穿飽暖無虞。民眾的愛心捐贈雖然體現了「人飢己飢」的精神,但真正用上的不多!反而是災後的安置和心理重建比較需要。我們一直向民眾呼籲物資不缺,請暫時不要送來,卻沒能勸下來。過年我們互道恭喜時,不也是一種祝賀大家平安度過「年關」的關懷嗎!一聲恭喜一個關懷!雪中送炭體現了過年「恭喜」的真正精神,不但要自己「過好年」,也希望災民「好過年」。

「遊子與愛不絕於途」—— 地震救災志工的第一手觀察_img_3

(物資中心任務已移交回社會局,筆者所組之義工隊隨時待命支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