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活,從心開始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3-08-15

瀏覽數 12,150+

生活,從心開始
 

本文出自 1993 / 9月號雜誌 第087期遠見雜誌

清心自在。

居室外,是台北的燥熱溽暑幫襯著車水馬龍的陣天價響。主持「小草講堂」心理諮商的楊玟瑗在屋內根本不裝冷氣;焚香泡茶,打坐練氣,讀書寫作,三十七歲、篤信基督的她自稱正在過「深度省思的生活」。

※※※※※※

「趙州門風即慈悲心願」的書帖,端立在趙州茶坊壁上。陳勁甫、蕭輝煌、彭天尉三個而立青年在社會大展鴻圖之際,留下一方心思,業餘集資開了這爿茶坊。都信佛的他們沒打算拿這店賺錢,只想提供鄰近一個滋養心靈的清新所在。

※※※※※※

下班時分的都會街頭,敦化北路又是一片烏煙價氣。巷子裡一個社團組織的義工成長班即將開鑼,一群人自四面八方來此匯聚,有職業婦女、有年輕上班族、有老闆級人物。今晚在此要學的是:「同理心」。

※※※※※※

在吵嚷紛雜的台灣,從心做起的,不只是他們。

走過貧窮困頓,走過富裕繁華,當燈火闌珊,何處是身心所繫?四十餘年來,台灣彷若滿園荒蕪在勤耕之後化為五彩繽紛;繁花怒放,蜂蝶競逐,卻有那貪食的蜂兒流連花間,因飽食而墜。

目前,台灣正由物質豐裕的自信時代,走向精神層面的自省時刻。「心」生活運動如夏日蓮花輕綻。中年人見過起伏,年輕人目睹失速,許多人在方寸之間理出種種作為,對制周遭紛擾。

找回我的心 

禪修班處處開處處滿,大人聽課有感悟,孩子接著打禪七;三年前急奔投資理財學炒錢,而今趕赴成長團體,學習「探索內在,認識自我」,以前一度時興:逢人寒喧附帶介紹英文名字,如今則是「請問閣下法號為何?」

有人開始茹素,有人嘗試生食;吃食不僅是為了自己健康,也為了自然環境。一種結合生態概念的新飲食觀應運而生,不讓污染沾惹身心。中南部已有農民栽培有機作物,那是不用化學肥料,不灑化學農藥的蔬果,都市人趨之若驚。

大眾文化素來風向極準。扭開廣告時段,偶像歌聲隨公益主題流洩,曲名就叫「找回我的心」。收視率過三0百分點、不久前落幕的周日單元劇裡那個叱吒風雲的地產大亨,劇終時領悟本性,把江山拱手讓人,到鄉間和妻小友人養花時草。

如果生活可以自己選擇,適時懂得「放下」,或許更能讓自己眉目清晰,看事剔透。

住在永和的王靜蓉每個星期是如此過的:周一、二北上基隆為佛光山文教部門做義工編書,周三在家陪三歲大的孩子,周四、五是自己進修的時間,周末假日留給家人。她割捨下固定薪職,選擇了義工待遇,因為「在那邊工作,會覺得每個人都為別人好,滿心歡喜。」

她家中有個臥病十多年的姐姐,家計擔子頗重;她一家就住在大馬路邊,灰塵多又吵雜。而王靜蓉總是一派平和素雅,她認為:「外在的污染總是難免,可以改善的是自己心靈的污染。」

小至交通,大至政局,這社會給人的困擾和衝突實在太多了,對應現在的種種污濁,有些人藉信仰以定,有些人改變生活型態。求諸本心,人們漸漸發現單純的可親和可愛。

梁文深醫師四年前自北醫畢業,選擇到彷彿花東清流的慈濟醫院,除了能鑽研其專業(醫學和佛學),也由於「環境單純」。單純對他而言,是可以盡量保有自己的時間,充實生活上其他領域的知識,及增進自我在心靈上的成長。

返璞歸真,修復自我 

台灣(尤其是台北)儼然已是高度消費社會。社會學者蕭新煌曾自世界各國消費潮流中,看出進展歷程:從爭取「錢」的價值,到爭取「人」的價值,接下來自生活方式深思,過著「自願簡單化」的生活。

或許大多數人還在前兩波中游移,不過走向下一波的腳步,顯然漸漸躍動起來。

經營一家藝術中心的洪平濤平時多半用手洗衣服,自己煮飯(他說要吃不含添加物的美食,就自己動手做),一道菜、一道湯,一家三口吃得津津有味;在企業界、新聞界「彈跳」多年的楊玟瑗以往喜歡請客,一頓飯花掉上千元是常事,現在她一個月能夠用三千元過活,一天只吃一餐,是素菜,不過三十八塊錢。

生活可以如此簡單。 

今年夏天市面上最盛行的飲料是裝著烏龍茶的,就是那種淡淡的,喝起來沒什麼口感,只不過可以解渴的東西。有個綠茶廣告最近在電視上密集出現,旁白就是四個字:「簡單有味!」畫面裡年輕人在鄉間雜貨舖買茶喝,沒注意到班車一溜煙開跑了,老闆娘說「車難等喔!」這男子望一望:「車伊的,時間阮的。」也不追趕,怡然自得地又飲一罐茶。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不再死命追趕了,現代人。台灣長久以來力求蓬勃發展,大夥兒拚命追求功成名就、富貴榮華,也許是倦了、累了,也許是察覺高度競爭披靡下,身心俱疲、得失難量。該是回歸本質,從「心」領略生活的時候。

選擇深居簡出,也等於選擇了另一種簡單。近幾年「繭居族」興起,像電影手法,他們「淡出」了辦公大樓、繁囂街景,以家居為運轉重心。

回歸原點 

他們不願再消耗生命於競爭壓力中,不願再浪費時間、搞壞心情於壅塞車陣中,寧願把生命交給省思,把時間和好心情留給家人。「很多人問我接下來要幹嘛,」一位繭居在家的自由工作者剛結束一個大案子,她說:「我就是不幹嘛,我要在家,我要修復我自己。」

城市和人一樣,需要呼吸的空閒,創意者把清新之意帶人工作中,創造一方自然清境來吐納心情。

亞格創意中心負責人班尼爾,做的是五彩絢爛的舞台設計等流行業,卻把自己公司大筆揮灑成滿屋子的白,就在民生社區巷內,滿院落綠樹、大片自然採光、樸拙的木質家具,望向窗外,恍若置身熱帶林中,不知台北何在。

他知道這屋子若漆成紅色,必定引人注目,但是禁不起細心品味。「我要這環境維持長久,讓人停留不只一次。」班尼爾吳工作十多年來,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白色,「那麼純,表面看起來是「空」,但是內涵無數。」

歷經絢爛益覺素樸可貴,走過長路益思人之本質,「心生活」潮流中,多的是三、四十歲的青壯之輩,有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心境,回歸原點,尋找本心。

一位四十出頭,兩年前放棄主管職位,擇家繭居者承認:「人到一定年齡,會思考人到底為什麼活著?自己有何長進?」若覺每日困於瑣事,虛耗人生,不如切斷一切,回到家中,「讓自己回復到零,才能從起點想起。」

「我們四十歲上下這一代,是心靈上受到最大衝擊的一代。」圓臉圓身材、小平頭中已夾雜灰白髮絲的洪平濤說。他看到周圍不少朋友遭逢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從小教育裡教的是公平正義的真理,現實社會給的卻是虛幻不實的假相;身上猶存傳統的教條,都又迎向洶湧的開放多元……。要求身心安頓的欲求,分外會在這群人身上展現。

這社會是有太多糾葛了。「如果你沒有一個Peace mind,每天根本沒辦法起來面對要去辦公室這個事實,」聯廣廣告公司執行副總劉篤行說得坦白。他發現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學禪,禪宗常言「明心見性」,無非就是助人找到自己的真性情,求一分沈穩、寧靜,可平和地面對外在紛擾。

重新整合身心 

有二十多年為人解惑經驗的「張老師」中心,這幾年把輔導重心由青少年轉為成年人。是因應時勢,專任張老師劉宗馨表示,如今很多父母來問親子相處之道,也有經理級人士來參加義工訓練,大都是想學習放下權威,貼近他人之心。

不少都會中的中產階級赴成長團體調整身心。在文教基金會帶領「身心整合團體」的呂旭亞提到,現代人常有「身心分離」狀態。當自己向前衝刺時,常對著身體說「希望你不要出狀況」;出了狀況,就送到醫院請人整修一番。和身體漸漸疏遠、漸漸陌生,久而久之,一旦身體或心理跟不上了,才巷然驚問:「我的生命是怎麼回事。」

人的心會藉著身體發出警訊,醫學上不乏所謂的「心身症」 查不出具體病因,都因情緒或壓力紓解而豁然得癒;威脅人類甚久的癌症,也有研究顯示,有時會因生活中重大變故或挫折而起。從「心」重視生活,尋求健康成一股必然風潮。

書市中談養生(包括修身養性和調養身體)的作品不但多,而且長銷;近兩年興起的養生中心,窄窄的課室裡在周末午後總是坐滿了聽講的男女老少;冷氣機發展到了空氣清淨機還不夠,去年底出現了「氣氛管理機」,強調予人百分之百的乾淨,設計者徐佳銘表明這是針對環境惡化下,人們種種舒適、健康、溝通的需求而來。 

「是什麼令你覺得幸福?」

法國一家雜誌每十年就做一次這種問卷調查,二十年前超過半數的人回答是「金錢」,如今經濟衰退,大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健康」。

台灣亦然。專業廣告人劉篤行指出:「當人急於求名求利時,不會重視健康;當追求的是生活本質時,健康的需求自然而生。」

自省的年代 

人們清心,也清身體,看得更遠的人還清環境。

在彰化賣葡萄的賴茂勝,把水果的包裝盡量減少,自行鼓勵紙盒回收,遇到樂意回收包裝盒的顧客,他還多送對方一些葡萄;台北台大附近的「綠之鄉」書店,賣的是台灣本土書籍和影帶,還費心找來大量的環保文具和產品,據說到這裡買黃豆粉回去當洗潔精的,口碑是一個傳一個。

環保,對某些人來說,已不是一種運動,而是一種生活。

「台灣現在是一個中年社會了,」資深新聞工作者廖和敏扳指數起台灣的歲數,從民國三十八年數到今年,「就像人到中年,是自省的時刻。」經常觀察社會的她認為,反省的空氣會散發在每個角落,二十啷噹的年輕人也會感染到。

中國佛教青年會的重要幹部黃國達呼應了她的講法。接觸佛學者已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學佛經驗在這一、兩年內的相當多,黃國達表示,「他們不是消極避世,大多是為求心靈上的成長而來,也積極的參加公益活動。」反毒運動、「觀音線」輔導專線,都有他們的身影。

孩童也在影響之列。外雙溪上的如來禪蓬,今年暑假第一次舉辦「兒童禪七營」,參加者爆滿。做「懺悔禪」的那個晚上,夏夜星空下,住持慧門師父教他們懺悔平日所做所為--目無專長、不知感恩……,盡吐心中過錯後,這群人間青苗個個放聲大哭了一晚。

世事輪迴。猶記幾年前股市熱騰,成全民運動。而今社會情緒緩緩沈澱,重新出發,也從「心」出發。

畢竟顆顆清淨透明心,人人嚮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