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社會/台灣得了集體冷漠症

南方朔
user

南方朔

1993-06-15

瀏覽數 39,550+

社會/台灣得了集體冷漠症
 

本文出自 1993 / 7月號雜誌 誰在乎台灣?

前幾年,一個義大利父親帶著幼稚園大的女兒渡假,開車的半路上心臟病猝發,幼女拖著父親逐漸變冷的身體路邊號哭,沿路飛馳而過的車輛居然沒有一個停下來聞問。事後,這種近乎可怕的冷漠曾被廣泛報導及討論,舉國為之震驚,並以為羞。

同樣也是好幾年前,美國曾發生一起多名不良少年光天化日在公園進行強暴的案例,許多經過的路人親見,只是側目匆匆而過,沒有人施加援手,悲憫及正義在冷漠的門前停止。這案例同樣在美國被廣泛討論。

文明化的野蠻殘忍 

而現在,這種「恐怖的冷漠」卻在台灣出現。內雙溪聖人瀑布災變,二死二十六傷,援救者扶著受傷的人沿路召車送醫,但前往渡假者,居然也真的忍得下心腸不予理會,這幾乎已是冷漠到近乎心狠的最高境界。

冷漠,它顯然已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一種新的集體疫病,一種比較文明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野蠻殘忍。在我們都小的老台灣時代,「社區意識」沒有斷裂,每個人和「別人」都存在著難以言明的關係,大家都好管他人閒事,那是個「急公好義」和「古道熱腸」仍然殘存的時代,我和「別人」尚未被對立起來。

然而,不知道從甚麼時候起,一切都改變了。工商社會將人「工具化」,人與「別人」變成「支配關係」,或者是「不相干的關係」,當人們將自己關進了鐵門、鐵窗以及冷氣汽車之後,更加深了那種與「別人」不相干的關係。人與人之間趨向於功利式的相互對待,由於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每個人都有了「世界真陌生」的感覺。

於是「家庭」遂成了尋回溫暖的最後「精神避難所」,家裡可以布置得美輪美奐,假日則流行全體郊遊。退回家庭尋找精神的避難並沒有甚麼不好,但要看在甚麼樣的脈絡裡。當人們已和「別人」不再相干,失去了社會相關位置的家庭,不過是一個個飄浮的孤島。攜家帶小開車出遊渡假,竟然對滿面鮮血的呼救者無動於衷,這不正是「孤島家庭」的最佳寫照!

因此,台灣真的有病,人和別人之間互不相干,彷彿一切都是擦身而過、永不再見的一粒粒原子,整個社會在這樣的冷漠裡失去了彼此之間的責任。冷漠和自私是一對孳生嬰,它們長大後就會成為殘忍和貪婪。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冷漠的社會,集體受害 

然而,冷漠真的會使自己快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人們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而將「別人」外在化,這時候,真正被外在化的反而成了他自己,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他自己反而變成了「別人」,而成為「別人」的感覺並不舒適,甚至還相當恐怖。愈冷漠自私者,人生觀愈貪婪虛無,莫名其妙的易怒和易受傷害,冷漠的社會很難找到集體的幸福。

人活在這個清清冷冷的世界上,都需要「別人」,「別人」不是我的地獄,而是我的義務,當人不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不相干就能成為相干,我也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沒有幫助「別人」,真正的反而是幫助了自己。聖人瀑布近乎殘忍的冷漠,讓我們看到真正醜惡的自己,希望它會變成一種懺悔和清洗。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