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逐漸變冷,過了立冬,進入小雪、大雪,冬令進補成為調理身體的方法。近來有些中醫師會開立稠厚狀或凍狀劑型的膏方,由於膏方從大陸傳來,國人還不熟悉,到底什麼情況才能吃膏方呢?
中醫師莊雅惠表示,膏方由20~30多種中藥材熬製而成,患有感冒、腸胃炎、喉嚨痛等急性病症的人,並不適合,反而是手術、化療後的癌症患者,慢性病病人、產婦服用,可以及早康復,也適合沒有特殊不適的亞健康民眾,調整體質,常見的龜苓膏就是一例。
因此,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曹永昌提醒民眾,要先詢問醫師,不要貿然服用,如同看病,中醫師依據症狀,才會開藥。雖然膏方是進補首選,但是,膏方要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調製。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創全台之先,開設為期三年的課程,開放中醫師報名學習。曹永昌說,台北市有940名中醫師,目前已完成學習者不到100人,國內對膏方沒有檢驗,也沒有認證。曹永昌打算對完成課程的醫師,製作的膏方發給認證貼紙。
膏方和水煎中藥有什麼差異?曹永昌說,前者療效持久,具有調養功能,後者是治療短期的急性病症,一天服用一劑,而膏方經過高濃度熬煎,加入食材,成為凍劑型或稠厚狀,一劑可服用30~50天,可以加水,或直接服用,費用約2~3萬元。
北京東直門醫院大內科主任陳信義表示,大陸很流行服用膏方,每年冬天都有膏方節,此時有許多人來找中醫師詢問,台灣人不妨嘗試膏方進補。
由於兩岸交流頻繁,國人會到大陸找中醫師,陳信義建議,大陸的地方衛生局有認證制度,不要隨意亂買膏方,經過認證者比較安全。